禁吸管後,塑膠碗也有望消失?這4款餐具全可「吃下肚」,裝湯、裝熱甚至有的能微波!

2018-06-15 16:36

? 人氣

近日,政府將限用塑膠吸管的公告引來各方熱議,紛紛開始討論「不提供吸管,珍珠奶茶要怎麼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了用湯匙挖珍珠吃之外,其實近年很多人早已開始使用各式環保吸管代替即棄塑膠吸管。在看過吸管從痛苦的海龜鼻孔中拔出來的影片後,愈來愈多人開始有意識的減少塑膠吸管的使用。

然而,除了吸管之外,各式免洗餐具、塑膠製品的使用其實也危害著地球。國家地理雜誌6月號便推出了專題,以大量照片呈現塑膠汙染的嚴重性,看了令人怵目驚心。

究竟如何真正落實垃圾減量?有沒有更環保的材料能取代塑膠呢?或許,這4家公司推出的「可食用餐具」,能讓我們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多一些想像。

喝完飲料吃吸管──LOLISTRAW

可食用吸管。(圖/取自LOLOSTRAW Facebook)
可食用吸管。(圖/取自LOLISTRAW Facebook

由紐約新創公司LOLIWARE推出的LOLISTRAW,他們並宣稱是世界上第一個做出可食用吸管的的公司。

「我們認為『可食用吸管』是真正有助於達成無塑環境。我們不是叫消費者別用吸管,而是提供他們一個更好玩的選擇,還能同時解決塑膠垃圾危機。」

—LOLIWARE 共同創辦人 Chelsea Briganti

LOLISTRAW使用生長快速、低熱量的海藻製成,非基改、100%無塑膠,還有多種口味可以選擇(玫瑰、香草、炭、無味等等)。就算喝完飲料覺得飽了也沒關係,LOLISTRAW是可以在60天內「完全」被大自然分解的。相較有些號稱「可分解」,但事實上只能被分解成一些小碎片的產品,LOLISTRAW才是真正不殘留垃圾。

從去年12月在LOLISTRAW開始在募資網站kickstarterINDIEGOGO上募資,36天內獲得千人支持,及將近150萬台幣的資金。

而LOLISTRAW長遠的目標,是希望能完全取代塑膠吸管的存在。

不過,比較麻煩的是,慣於咬吸管的朋友,可能要改變一下習慣了,否則可能得面對吸管愈喝愈短,飲料喝到一半無吸管可用的窘境。

吃完米飯吃湯匙──Bakey's

可食用湯匙。(圖/取自Bakey's Facebook)
可食用湯匙。(圖/取自Bakey's Facebook

人口超過13億的印度,雖然在比例上並不一定是使用最多免洗餐具的國家,但使用量實是不容忽視──印度平均每年丟棄1200億個免洗餐具。

印度發明家Narayan Peesapaty於2010在印度中部的海德拉巴創立了Bakey’s,使用米、小麥、高粱製成可食用的湯匙,有原味、甜味、辣味等三種口味。

Bakey’s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人工化學添加物或染色劑。它百分之百天然,還是純素的,連牛奶也沒有加。更令人驚豔的是,這種湯匙在熱食湯裡也不會爛掉,可以保存三年,價格又十分便宜。創辦人Narayan Peesapaty深知一般環保餐具的高價位,常令消費者卻步,他在訪問中就說到:

我知道我的主要競爭對象是便宜的塑膠湯匙,所以我將Bakey’s的價格訂為每個2盧比(約台幣1塊)。但我希望還能將價格降到低至1.5,甚至是1盧比,如果需求增加,價格還可以降更低。我很期待這樣未來低成本的小餐館也願意選用Bakey’s取代塑膠湯匙。

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目前印度已經有超過 1 千 5 百萬人開始用可食用餐具取代塑膠餐具。除了湯匙之外,Bakey’s的目標是擴展到叉子、筷子、甚至是碗盤和杯子,希望能開創新風潮,全面減塑。

吃完外送吃筷子──餓了麼

可食用筷子。(圖/截自騰訊視頻)
可食用筷子。(圖/截自騰訊視頻

2017年,中國曾經出現一系列報導檢討外賣行業的環保問題,讓許多人開始意識到外賣產生的大量垃圾。甚至有公益組織以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為由,起訴「美團」、「百度外賣」、「餓了嗎」這三大外賣公司。於是這些公司便陸續於訂單中,新增了「是否需要提供餐具」的選項,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然而此舉只是減少了小部分的浪費,仍避免不了免洗餐具產生的垃圾。

於是,「餓了麼」嘗試推出可食用的筷子,以麵粉、奶油、冰糖、牛奶為原料製成,目前提供抹茶、麥香、紫薯三種口味。除了沾水不易變形,還可儲存十個月,即使用完不吃,丟棄後也可在一周內降解。

不過根據宣傳影片,「餓了麼」目前只與兩家連鎖餐廳合作,暫時沒有擴大販賣。至於這件創意發想能否發揚光大,就要看業者誠意和商家、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了。看來,筷子還不是隨隨便便想吃,就能吃到的。

吃完沙拉吃盤子──Biotrem

可食用盤子。(圖/取自Biotrem Facebook)
可食用盤子。(圖/取自Biotrem Facebook

這款可食用餐盤是由波蘭農夫Jerzy Wysocki研發製成。經營磨坊十年以上的他,在一次巧合中發現,麥麩(麥子的外殼)加水融合,再加熱、加壓後,能成為堅固同時輕巧的有機材質。看中這種材質的潛力,他於2012年成立了品牌Biotrem,專門製作以「麥麩」為原料的環保碗盤、餐具組。

目前Biotrem已可規模化量產,每年平均可製作1500萬件不同樣式的碗盤組。據官網資料,Biotrem已成功於全球15地拓展通路,其中亞洲的經銷商位於香港。

Biotrem厲害的是,它除了承裝冷、熱食之外,甚至放進烤箱和微波爐中都沒問題。麥麩盤子啃不完也沒關係,Biotrem丟在大自然中也能於30天內降解。

除了盤子之外,官網上也有販賣環保刀叉。但是與100%麥麩製成的碗盤不同的是,刀叉成分中含有可生物降解的塑膠,雖然仍可被大自然消化,但或許Biotrem的刀叉就不能入肚為安了。

但是,可以吃就比較環保嗎?

上述的餐具都標榜能輕易的被大自然分解,除了LOLISTRAW 需要60天,Biotrem的盤子30天外,其餘都聲稱能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即可分解。相較萬年不腐的塑膠,這些材質真的是對環境友善許多。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為保障衛生,這些可食用餐具或許還是免不了額外的包裝,而這些包材,很可能不如產品那般環保。未來廠商們該如何兼顧衛生及環保,則是需要面臨的挑戰。

至於成本方面,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樣餐具標榜可以低於塑膠製品。因此,如何在價格上,透過理念宣傳來說服更多社會大眾買單,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推廣環保、減塑是一場長期戰,從逐步擴大限用塑膠袋,到禁用塑膠吸管,政府花費多年推動的進展,恐怕永遠難及人類製造垃圾的瘋狂速度。目前,生產可食用餐具的廠商有些已經商轉,有些仍在募資中。雖然,對於人類龐大的塑膠垃圾量來說,可食用餐具的幫助或許仍然有限,但有這些人願意在艱難困境中努力嘗試新路,總是件好事。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