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合格家長」嗎?日本媽媽公開「父母不要做的10件事」,台灣家長卻直呼:不可能做到

2018-06-26 14:50

? 人氣

說實話,我也很羨慕只要專心帶小孩的媽媽,不過我還是感謝上天給我能專心帶小孩的時間彈性,也給我需要專心的工作。兩種事情我都要做,這是我的個性必須接受的命運。我認為帶小孩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必須以「時間量」來換。我不相信每天十分鐘跟孩子「有質感的相處」這種論調。怎麼可能只有「10分鐘」?有質感的相處絕對有量的必要性。當然我的意思不是24小時都要陪著孩子,但一天至少好好地跟小孩攪和2小時是必要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個方式說,與孩子相處不該計算「至少要多少時間」,應該是有彈性的盡力。今天沒做到,明天做到;明天沒做到,後天想辦法。希望跟孩子黏在一起的念頭,孩子才可以感受到那份被關照的心。比如,不排定學習表,玩就是學,學就是玩。這種情況只有媽媽隨侍在側才能做得到。像昨天我兒子解數學題時,用了一個很詭異的解題方式,我讓他把自己的想法解釋清楚,但因為思考路徑太崎嶇,反而使一個簡單的題目變得有點難。我在想,我要讓他一直用這種他喜歡的慣性來思考嗎?還是要提醒他清楚簡單的路徑?

我的數學並不厲害,小六數學已經有複雜度,我自己也得花時間解題,解開之後還要知道如何判斷孩子的思考,把複雜的部分簡化,再向他解釋。計算過程中我也犯了一些小錯誤,被兒子糾正。你來我往,這花掉我們母子一個多小時的相處時間,不完全是苦差事,可以又開玩笑又相互爭執,細細解完一題就已經過了1小時。所以我不相信相處時間可以設定10分鐘或是半小時,不能這樣計算。如果我兒子參加課外數學班,我很懷疑老師能看出我兒子詭異的思考路徑?還是教他套上公式解決答案?

5. 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進一步探討,這一點有年紀的階梯,也有項目的差別。年紀小的孩子,你必須在大項目中幫他做選擇,細節可以開放讓孩子自主。比如吃什麼餐廳是父母決定,要吃什麼餐,可讓孩子自己選。

我常對不愛做家事的兒子說:「你要洗碗還是幫我吸地板?」而不是「你要不要幫我做家事?」在不同的階段,父母仍自覺或不自覺地設定了選擇的前提。

最近,對我兒子比較大的選擇是「上國中」還是「繼續自學」?他說他想要有同學,雖然自學很快樂,但是為了同學他要去上國中。我說,那你要有心理準備,你要早起,而且被逼功課的時候不要來跟我抱怨。我讓他選,他畢竟選了一個我可以讓他選的項目,這是在我寬容度能接受的範圍內。萬一孩子不在你的寬容度中,家長實在很難放開。

6. 不要反對高中談戀愛

教養守則通常令人點頭贊同卻難以實踐的關鍵就是在這種地方——我家孩子的個案不在守則描述的範圍內。「不要反對高中談戀愛」,那,國中呢?國中生可以談戀愛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