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跟百萬年收入者往來,事業遇到瓶頸就會被他從朋友圈踢除…現實男竟這樣篩選朋友

2018-05-18 09:00

? 人氣

我有一位朋友在美國加州首府沙加緬度,擁有一間不足50平方公尺(約15坪)的辦公室,而他卻是社交諮詢專家、也是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開放式課程的特邀顧問,提供關於社交方面的研究和觀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去年在開放式課程中,提到人們對朋友最大的憂慮是「朋友是一種隨時可能喪失的價值」。他認為,多數人交朋友都是為了獲得直接或潛在的回報──投資週期不能太長,如果沒有回報,朋友還有用嗎?

他說:「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可能高達90%),會不由自主的思考這個問題,並且降低朋友的優先順序。譬如:『如果他沒用處,我可能半年才聯絡他一次』、『基本上我不會主動聯絡沒有回報的朋友』。」

你看,多麼赤裸裸的功利宣言!這是我們在諮詢中經常聽到的回答。沒有其他聽眾,人們就會勇於說出心聲。事實上,有些人在說出來之後,才會驚訝自己竟然有這種羞愧的想法──我竟然是一個把朋友當作工具的人!

「沒用處的朋友」、「派得上用場的朋友」

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和資訊社會非常的多元,會使人們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也使人們在生活及工作上,更容易接觸到許多的成功人士。即使他們來自於不同的行業,甚至有些是你十分陌生,卻十分嚮往的領域。

成功人士通常都是各界的精英,可以在你成長的道路上給予幫助。從基因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會本能的結交強者,因為與強者結成同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生存、發展更多機會。這是由基因、人性,而不是我們後天的意志力所決定的。

很多人把人際關係視為成功的第一要素,例如:「朋友的品質決定你的人生高度。」人們把這句話視為至高無上的道理、並身體力行。當然擁有成功的朋友是不可或缺的,這就代表自己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們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

因此,強大的功利心態讓我們小心翼翼的維護人際關係、害怕失去那些優質的朋友。同時,在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又會秉持一種極為苛刻的原則:只結交有錢、或已經在某些領域取得成功的人。譬如:

在加州首府城市邊緣的一個街區,住著一位才華橫溢的IT奇才。他是一家知名高科技公司研發部門的核心人物,每年有70萬美元以上的年薪、有2個月的帶薪假期,還能報銷去國外旅遊的費用。他是典型的成功人士,而他的社交名單上,所有聯絡人的年收入也都不能低於100萬美元

他對未來的規畫是,成為全公司中非部門主管、卻是第一個能拿到百萬年薪的人。因此,他想到自己也該提高一下朋友的水準。他異常謹慎的打理自己的社交圈、不惜投入許多金錢和精力去結交、討好上流人士。像是每週邀請朋友去打高爾夫球、每天分別致電給朋友,主動詢問對方需要什麼幫助等,他彬彬有禮、體貼入微,在朋友面前,也從不生氣,總會先反省自己的問題,以贏得人們的讚嘆。

他會想盡一切的辦法,讓人們欣賞自己。他認為或許有一天就需要這些優質的朋友對自己伸出援手,所以為了保證朋友圈的優質度,他甚至還會定期對所有的聯絡人,進行資訊更新和重新評估──當他發現某些人陷入事業或生活的困頓,不再具有成功人士的稱號時,他就會毫不猶豫的將其從朋友圈中刪除

沒過多久,他的大名人盡皆知。即使他擁有眾多成功的朋友,卻無法提高自己的名聲,也未能幫助他實現計畫,反而讓他背地裡得到「勢利眼」的綽號,惡名昭彰。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就會如何對待你。當人們發現他強烈追求彼此的利益關係後,就很少有人再熱情的回應他的邀請

有人說,人際關係是第一生產力,是一切事物發展、轉移和運作的基礎資源。這是我在某次的社交演講上聽到的觀點。人們普遍認為社交活動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每個人的接受度是有限的,我們的大腦在既有的時間內,處理不了太多的資訊。如果我們從互相利用的角度去開發人際關係,將自己的社交圈建成一座充滿虛情假意的堡壘,最後這座堡壘不僅虛偽、做作,更經不起絲毫的風吹雨打、十分脆弱。

「非功利交友」的標準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人們在進行交流時,總是需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原則:

志同道合──有相同的志向和共同的興趣。
相似的價值觀──彼此認同對方為人處世的原則和道德修養。
非利益關係──和對方來往不是為了獲取名利、面子等。

然而,人們在無限擴張人際關係時,已經扭曲社交真正的內涵。人們追求的是利益關係,對於心靈溝通卻絲毫不感興趣。就像有人曾說:「與金錢為伍,我為何孤獨?」他把人際關係建立在利益的獲取上,將交友視為撈取好處的途徑。

在工作上,你常會看到有些人很會察言觀色,他們巴結上司、結交能力強的同事。他們的工作表現卻很一般,做事也不踏實,但他會使出渾身解數,只為了經營自己的利益關係。甚至,對待客戶和朋友,也是用這種「謀人不謀事」的原則。

謀人、謀事又各別代表什麼?在兩種目的之間,對待朋友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謀人是出於自己的私心和私利;謀事則是希望與對方互相發展、共同進步。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拋棄那些出於本能,及現實需要的功利心態,實施「謀事不謀人」的標準?

1. 建立積極思考的人生觀。

我們要有建立積極思考的好習慣。正面的言行舉止,會使自己擁有帶動別人的本領,讓你具有足夠的人格魅力。

2. 釋放正能量。

永遠不要讓對方感到厭煩,避免傳遞負能量。如果你不停的抱怨、計較得失,一定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3. 用平常心結交成功人士。

尤其當你接觸成功人士時,必須消除自己的利益心態,以平常心行動。有得必有失,你總是固執的想獲得利益,反之也會因此失去更重要的事物。

4. 虛心請教而不是高傲炫耀。

放下自己所謂的高姿態,謙虛的對待任何人,請教各類問題,而不是一邊巴結成功人士、一邊又向朋友炫耀。喜歡誇耀的人眼中,通常只有世俗的名利,沒有單純的友情。

5. 不要過河拆橋。

有些人過了河就拆橋,甚至當對方不能幫助自己時,便無情的翻臉。千萬別幹這種事,當別人對你提供幫助,即使該作用非常微弱、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支援,也要真誠的向對方說聲「謝謝」。

從「買人情」到「賣人情」

藉由利益關係交友的人,會十分重視「人情」。有一位行銷工作者擁有許多朋友,但他卻有個缺點,那就是不管是他幫助了別人、或是獲得別人的協助,他都會把該份人情記錄下來。他認為幫了別人,就要記得讓對方還回來;自己受到幫助,當然也要找機會回報。他對此非常得意:「我認為朋友就是人情,既要懂得買人情,也要善於賣人情。否則,我們交朋友的目的是什麼?」在功利心態的主導下,他將朋友之間的互相幫助和人情來往視為理所當然。

有來有往,這是人情守恆定律?如果你總是這麼想,將來在社交上就會遇上大麻煩。

首先,別人找你幫忙時,你第一時間的想法不是「如何協助他解決問題?」而是「他有沒有能力回報我?」在這種念頭的驅動下,人的選擇就會呈現嫌貧愛富的一面──只願意借錢給有錢人。

其次,當成功人士或有錢人,提供你巨大的幫助,你反而認為還不起他們人情,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不少人的事業發達於利益關係,又衰落於此;靠朋友進行交易,又因失去他們的信任而敗亡。既然將友情視為交易的工具,你早晚會失去好友。

作者介紹│高原

江蘇人。現為美國培訓機構ONG公司聯合創始人、知名培訓師、潛能開發專家。著有暢銷書《潛意識》、《當世界無法改變時改變自己》、《氣場修成手冊》等,每本書都榮獲中國購物網站──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交朋友」的成本超乎你的想像,生活不用做好做滿,你需要克制社交》(原標題:「有一天會用得著」是什麼心態?)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大是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