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孩子被「體制內教育」馴服,在家自學可以嗎?她公開申請「懶人包」為兒子打造最棒課表

2018-05-29 12:40

? 人氣

最初下載實驗教育申請書的時候有點傻眼,原來想要自學的話,要寫的東西好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了說明學童為何自學,還要交出師資證明,並附上有計畫的課程內容,甚至要提出每週進度、能力指標⋯⋯我一看到公文型式的表格就自動變傻——天啊這要怎麼填寫呢?

剛好那幾天朋友鄭婉琪(赤皮仔自學團發起人)在臉書上提到填寫自學申請書的事情,我記得她提到申請書型式雖然規格化,但其實好好填寫,可以幫助家長把自學的想法更有系統地歸納出來,對於準備自學有很大的幫助。

「好,我來認真一下。」婉琪的話我有聽進去。

當天晚上時間已晚,為了有清醒的頭腦,我先去洗了個澡,然後泡杯茶在餐桌上仔細地閱讀申請書的內容。

我相信把自學計畫說明清楚絕對是家長負責的態度,我不應該遇到官方文件就心生煩躁,應該發揮一下專長,把這份表格填出創意。

寫申請書以及課程內容討論

「我就把它當成一個案子,花點心思來玩。」心裡生出了這樣的念頭。

婉琪說,這份表格對自學的準備很有幫助,後來我的體驗也是如此。雖然一開始我有點搞不清楚狀況,以為可以把申請書做得天馬行空、創意十足,但遇到真正必須落實的幾個項目(四、五、六),我的天馬根本飛不起來,自爽的創意顯得可笑。

在寫這份計畫書之前,我對兒子的自學只有熱血,只有「我們大概要做什麼」。一遇到申請書表格,我連「一學期有幾週?哪一天開學?哪一天學期結束?」都不知道。至於「要找哪些老師?學習項目的進度?」我腦中只有大概,而且是相當模糊的大概!

鄭婉琪雖是我弟弟的同學,但她長期致力於實驗教育的實踐和發展,算是一位資深優秀的前輩。她給了我幾個提示,我就卯起來做計畫。加上住家附近有另外一位自學家長也是我的臉友,很熱心地留言表示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過去跟她談。我馬上過去找她,參考她自學申請書上的規畫安排,順便參觀一下在家學習的環境。有了這些助力,寫起申請書變得飛快。

在我跟兩位自學前輩討論的過程中,我感到一種同溫層的默契,自學的家長似乎都有好大的寬容度,對於孩子充滿理解,對教育有獨立自由的觀點。不管我告訴她們什麼想法,都可以感到對方試圖理解我的話語,而不會擺出老手的指點姿態,完全沒有「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的框架。我在申請書上隨個人感受寫的一些說明,而且是非常不官方語言的文字,也被稱讚說寫得很好。

(圖/大塊文化提供)
(圖/大塊文化提供)

我並沒有認為自己寫得很好,只幸運地覺得自己遇到了理念相同的家長,我們在各自的家庭裡帶著小孩實踐(或實驗)自由獨立的想法,自學這件事,一點都不孤單。

回到申請書上要求的項目——「四、實驗教育之學習課程、教學內容」,在設計課程的那幾天,等兒子吃過晚飯之後,我叫他過來一起討論。我問他想學什麼?怎麼學?

「不是要跟學校一樣嗎?」

「你可以想想你最想學什麼呀,我們都把它排進來。」

「國語、數學應該是一定要的吧?」兒子有點猶豫地說。

「好,我也覺得一定要有國語、數學,這兩科要排進去。」我在白紙上寫下科目。

「媽媽,那我英文可不可以學翻譯?」兒子真的有興趣的是語言,尤其英文,他很愛。

第一次自學,其實我也不敢太自作主張,科目大概就是學校原有的那些。

國語我自己來教,教材以學校課本和習作為本。數學跟兒子討論了網路上可以運用的資源,選了以英文為主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如此就可以一邊學數學一邊聽英文教學。我們母子也是很虛榮的,用英文學數學,小福自己覺得很酷,就接受了這個挑戰。

法文方面是計畫中要加強的部分,原本每週只上一小時法文寫作,我想增加到三小時,剛好家教老師一直在文藻外語大學教法文,我問她是不是能讓小福去旁聽大學生的課程。老師也覺得讓孩子進入大學感受不一樣的學習氛圍,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亦可藉由大學的教材來補足小福閱讀的不足。

00
「實驗教育之目的及教育方式」。(圖/大塊文化提供)

我必須再強調一次,因為第一次自學,什麼都不太懂,只能運用身邊的資源。我又想到我爸爸,也就是小福的阿公。他在台灣北中南都有開「穴道教學理論與應用」的課程,持續教學已經十幾年。阿公年紀大了,再教也沒幾年,我該趁此時趕快讓孫子向阿公學幾招。

「這就是你的健康課喔!阿公用台語教學,所以也是你的母語課,好嗎?」

兒子不置可否,他壓根沒想到要學人體經絡,但是沒有去學校上學,媽媽說穴道課很好,好吧,就答應了。

「媽媽,還有社會和自然?」兒子說。

沒想到兒子還是滿乖順的,我要他想想自己想學什麼?卻什麼也沒說出來。最後還會想到社會課和自然課。突然間我覺得他真的被體制馴服了

自然科學應該是我資源最弱的一環,但社會我很強(自誇),這兩科我都沒有特別想排上去。過去幾年,我沒事會把兒子的社會課本拿起來讀,我知道社會課可以教得非常有趣,但是一面對考卷,我不禁懷疑考卷引導的讀書方式有僵固腦袋的壞處。以前會跟兒子說社會科考太好不是一件好事,沒有背起來沒關係。所以我就是不想把社會課排進課程表中。

我們家平常就會討論時事,從時事批評中拉出歷史脈絡。我常在日常中嘮叨這些,這已經很社會課了,所以我沒有特別想再排進課程中。

而自然科包含科學在內,說真的我很弱。可是我想針對「自然」這一項做些實際的課程。我讓兒子加入淨灘團體,週末淨灘,跟著淨灘叔叔阿姨統計垃圾的變化,跟著大人的團體關注環境問題,我想讓他以勞動來體認自然環境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課程中加入「環境」一課。

至於我天馬行空規畫的課程——「生活科學」,原意是要孩子知道什麼是生活必須的技能。原本想讓他偶爾去當水電師傅的跟班,觀察水電修繕,或是腳踏車店如果願意收見習生的話也可以。

但因為我並沒有熟識這方面的人,我們這種短期見習(可能極其膚淺),一定會造成別人不便。我拜託長期維修我那台老車的車廠老闆給小福在旁邊觀察的機會,讓他每週去一次汽車維修廠見習。

事實上在小六這個年紀,「實際到工作場域上課」並不是非常「有用處」的學習,說真的有可能是極其表面的作法,這些我都知道。但我想讓小孩看見成人的世界有多少勤奮工作的人,如果小福能和工作中的大人有一點點互動,比如被交代去掃地,去洗杯子也好,這都能讓他多出一點謙卑之心。

00
附上當初申請時所寫的關於課程的一部分內容。這個計畫隨著後來實踐的狀況有一半被修改,但仍舊依照這個方向進行。(圖/大塊文化提供)

「如果實際參與之後,發現我們在那邊會打擾人家的話,你就當成美術課,在旁邊畫圖。」我跟兒子說了備案,萬一真的不適合打擾人家的工作,我們會站遠遠地畫汽車圖,小福可以仔細畫輪胎、鋼圈這些機械性的結構。另外,我要他起床就做早餐,做早餐這件事我也算成是一堂課。不只是做出早餐,還包含食材購買的預算以及預備,總之早餐這件事我要交給他全權負責。

我是自學新鮮人家長,第一次安排課程,事實上並不知道什麼比較好。但我喜歡經由跟孩子討論來決定學習內容,這是我在書寫申請書時感到開心又滿意的一件事。

也因為這是經過尊重他的意願而做下的課程表,孩子意識到雖沒有人限制,卻應該為自己負責。他自己有一種自覺,要好好地學,因為學習真的變成是自己的事,不能抱怨學校給的課程材料不好,也沒有同學群體可以躲藏掩飾。他擁有許多自由,但是相對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努力。

✽文中提到的網路教學連結:可汗學院BBC Learning English

作者| 徐玫怡

擔任過唱片公司企畫、寫歌詞,後來畫漫畫、寫散文,成為專職創作者。1998年和張妙如兩人合作《交換日記》手寫體圖文書,書中描述兩人眼中的日常生活,幽默逗趣、真摯感人,甫出版便引起廣大回響、大受歡迎,開啟兩人聯手創作,歷經多年不衰,系列達二十本,陪伴許多讀者一起成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塊文化《沒有學校可以嗎?》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