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是「童年情感忽視」常見後果…從小衣食不缺、父母也很好,但長大我們內心空虛

2018-05-16 05:20

? 人氣

很多人最關心的是,因父母和成長環境原因造成的童年期情感忽視,究竟會在我們身上留下哪些痕跡呢?研究者總結了一些典型性情況(包括但不侷限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自我價值以及自尊缺陷

一個人自尊以及自我價值的形成和你的家庭密切相關。家庭是一個小小的容器,你在其中成長,觀察,反饋,被愛,被讚揚,被指引和鼓勵。但當父母因為種種願意沒能提供這些養分時,你的自我價值以及自尊就很有可能受損。於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可能會覺得自卑,得不到支持,很容易被打倒,氣餒,孤獨,喪失歸屬感。

2、在處理「情緒」問題上遭遇困境

比如,無法明確自己的感受與需求,無法對外界表達出來。在處理自己的需要時,覺得這是羞恥的,是需要被隱藏的。

3、感覺被剝奪,有一種普遍的缺失感

在潛意識裡,你總覺得自己缺乏了某些東西,但又難以名狀。你也有可能覺得自己的生活中缺乏各種東西:愛,樂趣,金錢等等。更極端的情況,可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空虛無意義

4、憂鬱

一直以來,憂鬱都和喪失、剝奪感、需求不被滿足、低自尊、缺乏支持、無法明確的痛苦和失望等因素相關。因為,憂鬱也是童年情感忽視的一個常見後果。

5、成癮行為

因童年情感忽視造成孩子無法緩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一些人會轉而從成癮行為中尋求慰藉,獲得控制感。比如,食物成癮以及進食障礙等。

如何擺脫「童年期」情感忽視

建立起自己的「確定性」,首先需要你做的是打破這些邏輯怪圈與感受的黑洞,意識到自己的真實需求。(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建立起自己的「確定性」,首先需要你做的是打破這些邏輯怪圈與感受的黑洞,意識到自己的真實需求。(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經歷過童年期情感忽視的人,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更重要的,它成為了「確定性」的敵人。這種確定性是指:不管是消極還是積極,你都能用清晰、堅定的聲音描述出自己的感受。

「確定性」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相比於那些因童年期的情感忽視造成的消極感受,比如:「我不應該談論消極的事,我不能佔據過多的空間,我沒有權利用自己的方式去擁有去感受某些事物。」—「確定性」需要你做的是打破這些邏輯怪圈與感受的黑洞,意識到自己的真實需求。

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確定性」?慢慢解決童年期情感忽視的問題?這裡有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

1、意識到你有過這種被忽視的經驗,從而造成了現在的一些情況。但是,勇敢地承認它,不要覺得它是某種致命的缺點,它只是一種「感受」。

2、當你經歷這些「感受」的時候,學習去體驗它,去為它下「定義」。

3、定義自己的需要,一步一步地去獲得它們。很多遭受童年期情感忽視的人都無法意識到自己真正的需要所在,它們甚至認為自己的這些需求不值得、不配被滿足。越過這個門檻——可以自助,可以和心理諮詢師進行諮詢,來探索自己的這些情緒和需要,改變自己的種種認知。然後,一步步地滿足自己的這些需求。

4、對自己友善,照顧好自己。和更多的人建立關係,不管是朋友,還是心理諮詢師。在關係中,慢慢地認識自己,療癒自己。

當然,羅馬並不是一日建成的,埋葬童年期情感忽視的道路也不會一帆風順。但是:去需要,去渴望,去以自己需要的方式去擁有某些東西與情感,這是我們的基本權利。

參考資料:
1、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The Enemy of Assertiveness;Jonice Webb,2015
2、Effects of Emotional Neglect:Jasmin Cori;2016
3、How to Recognize and Overcome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Dhyan Summers;2016
4、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The Fatal Flaw; Jonice Webb,2014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即使童年曾被忽視,你依舊擁有重新渴望的權利|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