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確診後留下喘、失眠後遺症!6大QA看懂「長新冠」症狀有哪些,4大高風險族群要小心

2022-06-21 10:54

? 人氣

研究也發現,18至64歲康復者出現心律不整、肌肉骨骼疼痛的風險高於長者;65歲以上康復者則在血栓栓塞、腎功能衰竭、第2型糖尿病、肌肉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情緒障礙、焦慮的風險上,比年輕人還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哪些人康復後容易出現「長新冠」?

美國CDC指出,未接種新冠疫苗、確診前患有其他疾病、確診後曾住院或重症、確診時曾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患者,以及受到醫療資源不均影響的弱勢族群,都較容易出現後遺症。

胸腔科重症醫師黃軒曾發文表示,一則發表在國際期刊《Nature》的英國研究分析美、英及瑞典的患者後,發現染疫第一週內有超過5個症狀(頭痛、疲憊、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和呼吸困難)以上的病人,康復後出現長新冠風險比其他人高出3.53倍;此外,長者、女性也易得長新冠,比男性高出近1.6倍。

黃軒也說明,澳洲研究指出抽菸者的長新冠症狀更易惡化,因為菸的化學物質使身體發炎反應更加強烈,這也包括了在確診後、恢復後若持續抽菸,會使原本腦血管疾病因新冠病毒感染而反覆發炎,進而使長新冠惡化。

至於得到長新冠的機率有多高?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在臉書發文表示,根據研究資料,推論Omicron的長新冠應該低於其他變異株。一篇未經同儕評審的日本研究也指出,Omicron的長新冠比例為5.6%,遠低於Delta的55.6%。

疫苗能預防「長新冠」嗎?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於《自然醫學》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接種新冠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病與死亡風險,但對於後遺症卻只能提供輕微防護。

研究也指出,在首次確診後6個月,疫苗僅能使降低15%長新冠風險。接種疫苗對於突破性感染的患者來說,可以減少血栓與肺部併發症,但在腸胃問題、腎衰竭、神經系統問題以及其他新冠後遺症上,跟未接種疫苗的人沒有差異。

確診康復後出現「長新冠」症狀怎麼辦?

染疫康復者整合門診就醫流程。(圖/取自衛福部網站)
染疫康復者整合門診就醫流程。(圖/取自衛福部網站)

國內外研究都先後發現,從無症狀到輕重症患者,都會出現呼吸困難、乏力、咳嗽、胸痛、胸悶、嗅味覺障礙、記憶力衰退等持續性症狀。對此,衛福部於去年底設立「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交由胸腔科主責,協助患者進行復健。

醫師會替患者進行X光檢查,判斷是否有肺纖維化,並開立支氣管擴張、減輕肺纖維化等藥物,民眾可至康復者門診請專業醫師做評估。

康復者該如何回歸日常?

壓力與情緒的調適是康復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民眾可嘗試透過下列方式協助自己回歸染疫前的日常生活:

基本需求

●充足睡眠
●健康飲食
●身體活動

自我照顧

●社交聯繫
●紓壓活動
●恢復活動嗜好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責任編輯/林俐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潔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