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醫師張舜程不整臉 專醫腳傷潰瘍

2022-05-31 08:00

? 人氣

張舜程主任(圖中)提供新的治療方式搭配新藥,讓糖尿病患賴小姐(圖左)以及車先生(圖右)擺脫足潰瘍反覆就醫的惡夢。

張舜程主任(圖中)提供新的治療方式搭配新藥,讓糖尿病患賴小姐(圖左)以及車先生(圖右)擺脫足潰瘍反覆就醫的惡夢。

雙和醫院整形外科張舜程主任的核心工作跟一般整形醫師不同,他不從事熱門的醫學美容,他專注在嚴重爛瘡傷口的重建。這些療程比醫美複雜多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糖尿病患高達230萬人,糖尿病足盛行率2.6%,因糖尿病導致截肢的病患一年超過6500個案例。如何治療糖尿病患?尤其是糖尿病足,成為醫界和藥界最大的心願。

2017年,雙和醫院所成立的整形外科暨燒燙傷傷口整合照護中心,目的就是照顧除了燒燙傷以外,一些急慢性病人傷口照護,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傷口。

截肢病患五年內死亡率 高於癌症

張舜程主任說明,糖尿病患的足部潰瘍是嚴重的慢性併發症,有15%患者因為傷口感染必須住院治療,「而糖尿病的截肢危險性是一般人的15~25倍,許多人更忽略的是,截肢後的病患五年內的死亡率,甚至高於癌症。」

張舜程主任表示,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高血糖的概念就是細胞是泡在糖水中,會對身體帶來相當大的破壞。除了神經病變的感覺遲緩症狀,血液循環也會變差,久了就演變為心血管阻塞問題、下肢動脈硬化阻塞、腎臟病變,甚至惡化至洗腎。由於患者免疫力變差,一旦感染相當容易造成全身性敗血症。

為何糖尿病患的足潰瘍如此棘手?最主要就是神經病變會讓患者即便有傷口也沒有意識到疼痛感,「有些老人家傷口甚至爛到發臭都不知道嚴重性,因為不會痛。」

雙和醫院所成立的整形外科暨燒燙傷傷口整合照護中心,照護急慢性病人傷口感染。
雙和醫院所成立的整形外科暨燒燙傷傷口整合照護中心,照護急慢性病人傷口感染。

糖足潰瘍的病程相當快速,一開始可能是小傷口影響到表皮與組織(糖足潰瘍第一、二級),沒有就醫很快就會發展到第三級侵襲到骨頭造成骨髓炎,截肢的風險就很高,這也是目前門診上最常見的狀況。若拖到第四、五級,足部恐怕已經發黑、發臭,甚至有生命危險。

張舜程主任解釋,通常到這樣嚴重的患者,會伴隨血糖控制不佳或是肥胖問題,有些甚至一直有錯誤的藥物使用。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療上,雙和醫院協助病患會同新陳代謝科、心臟血管內外科、整形外科共同治療,全面檢視病患問題。

以糖足潰瘍來說,如傷口已經嚴重血管阻塞,必須要先通血管讓循環恢復;其次在神經病變上,輔以B群營養素延緩退化;感染部分則必須要徹底清創、細菌培養,再投以有效的新藥治療。

以往糖足潰瘍治療時間相當久,不論是使用抗生素或者含銀離子人工敷料,或者是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仍舊沒有顯著療效,甚至也有爭議。由於預後差加上不易根治,反覆治療的情形都讓病患相當灰心。

台灣新藥刺激肉芽組織增生  癒合傷口

他說,還好有台灣生技團隊經過十幾年研發,成功上市一款新的外用藥膏,明顯抑制發炎,更能透過調節免疫系統、刺激肉芽組織增生,讓傷口能夠從慢性發炎轉化為促進癒合,在門診案例上可以發現大幅超越傳統藥物治療效果。

他說,有一位從事補教業的45歲賴小姐,平時工作忙碌也無病痛,一天頭暈檢查才發現自己有高血糖問題。本以為是小事,也沒留心血糖控制與服藥,一直到去年底腳有次不小心踢到,傷口竟然在短短五天內從紅腫變黑,到張醫師門診,已經是嚴重到需要截趾,賴小姐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驟變。幸好她有回來持續治療,除了進行外科的清創與照護外,還搭配剛上市的新藥治療,復原速度明顯變快,現在賴小姐已能漸漸可以重回正常生活步調。

賴小姐在治療前腳掌呈現潰爛狀態(圖左),所幸搭配新藥治療後,傷口已漸漸復原。(圖右)
賴小姐在治療前腳掌呈現潰爛狀態(圖左),所幸搭配新藥治療後,傷口已漸漸復原。(圖右)
張舜程主任(圖右)在每次病患回診都詢問:「有沒有好好清潔足部?」等問題,看似小事卻是傷口好轉的關鍵。
張舜程主任(圖右)在每次病患回診都詢問:「有沒有好好清潔足部?」等問題,看似小事卻是傷口好轉的關鍵。

他再舉另一位近70歲的長年糖尿病患者車先生為例,因為同時也有足部外翻問題,幾年前足部乾裂後出現嚴重感染,最終導致骨髓炎,反覆看皮膚科一直無法好轉,後來到雙和門診,除了會同新陳代謝科的治療外,同時搭配新藥治療傷口、足壓矯正與復建等,現在行動自如,心情一掃陰霾。

除了療程之外,張舜程主任強調,糖尿病患者平時就要多注意足部狀態,每天除了做好清潔與保濕外,也要穿著舒適鞋襪,盡量減少足部壓力以及暴露於外的狀態。由於糖尿病下肢的循環較差,需要多做活動腳踝的動作來刺激循環。

張舜程主任提醒,糖尿病患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控制好血糖,這是造成足潰瘍無法痊癒的主因,一旦發生小傷口就要馬上就醫。平時遵守醫囑做好保養,關注足部,慢性病患一樣能夠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