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在大考前突然不用功讀書?一名資深教師發現「問題關鍵」,考生家長應該這樣做

2022-04-23 09:00

? 人氣

孩子大多是發現自己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標準」,壓力超過自身所能負荷的程度,才會選擇用「逃避」的方式來面對大考。(示意圖/取自photoAC)

孩子大多是發現自己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標準」,壓力超過自身所能負荷的程度,才會選擇用「逃避」的方式來面對大考。(示意圖/取自photoAC)

說說孩子前,先說說為人師表的我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下星期日就要去考多益了。(因為我想考出比原本更高的分數)

然而,這幾天我卻一直無法打起精神讀書。

你們或許會認為,身為英文老師的我,英文程度肯定都很好吧?隨便考多益都能滿分吧?然而,老實說,我出社會後接觸的英文有限,身為補習班英文老師,工作內容的英文也頂多是國中國小程度。

將近十年下來,不光是多益的單字量,甚至連閱讀能力和聽力能力都下降了一大截。我緊張得要命,所以利用平時白天空閒時間拼命練習英文。一個半月的努力下來,講義練習完了三本,模擬試題練習完一本。

直到上星期日,距離考試剩十四天,然而我卻徹底發現以自己目前的程度要考出我為自己設立的900分目標真的完全無法達成,甚至,我非常非常有可能連金色證書860分以上的門檻都達不到。

這個念頭的出現,徹底擊碎了我的鬥志,所以我開始用逃避的狀態來面對多益考試。

很神奇吧?身為老師的我、身為一個從小到大一路往第一名學霸衝刺的我,居然會因為區區一個多益考試,而出現跟那些總是在逃避讀書的成績差的孩子一樣的「症頭」。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孩子的狀況到底有沒有解?

我想我們必須分成以下幾個部分來分析:(我也是這樣在幫助自己和孩子的,所以如果處理得當,孩子的狀況應該都是有解的。)

1.為什麼孩子總是在大考前突然變得不用功讀書?

2.逃避其實是人類的心理防禦機制

3.處理孩子的心理課題之前,先處理自己的心理課題

4.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在開始進入正題以前,我想先說一下,我今天探討的是平時用功,但考前會突然開始混時間的孩子。

雖然不是在討論總是不用功的孩子,但其實這兩種孩子的很多部分是類似的,同樣可以參考。

一、為什麼孩子總是在大考前突然變得不用功讀書?

你可能會發現孩子總是在大考前突然變得很不認真,一直在鬼混,東摸西摸,叫也叫不聽、越罵越「故意」不讀書。

然後考試出來的成績當然很差,孩子也好像心不在焉的樣子,或覺得自己沒有用功當然考不好,甚至直接認為自己就是笨才會考這麼差。

其實,孩子的大考前不認真的原因,就跟我考多益的狀況是大同小異的。

孩子大多是發現自己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標準」,壓力超過自身所能負荷的程度,才會選擇用「逃避」的方式來面對大考。

身為父母的我們,可能會思考,孩子看起來也不像是會給自己高標準的樣子,也不像有壓力的樣子。

其實不然,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大人給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大人一直有意或無意地說著其他人的成就或成績,孩子便會不自覺地將這個當作自己的標準。

我相信連我們大人也沒覺察到的這些事,身為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肯定自己也不會覺察到。

身為父母的我們,其實就是「從旁協助孩子發展」的角色,我們必須先面對、探索和覺察到自己和孩子的狀況,才能幫助孩子不再「逃避」問題。

二、逃避其實是人類的心理防禦機制

我先說一下結論。

孩子因為壓力超過自己能負荷的範圍,所以大腦出於本能地產生了心理防衛機制,孩子以考前不用功讀書的方式去面對考試,這樣即使考出來的成績不好,他也不用去面對「自己能力不足以達成標準。」,他反而可以有其他的藉口來「合理化」自己考試成績差的結果。

逃避,其實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有一本心理學相關的書籍《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有將心理防禦機制整理出來,書籍內容簡介如下:

鴕鳥心態──壓抑與否認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轉移與反向作用

非黑即白思維──分裂

沉溺美好童話——理想化

到處散播負能量——投射

為避免痛苦,放棄所有開始——控制

用狡辯回避真相——「思考」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羞恥防衛

如果你真的沒時間看書,不妨花了13分鐘看以下這個Youtube「維思維WeisWay」頻道的影片,他也有將心理防禦機制整理出來。

不只是孩子,連身為大人的我們也有著許多各種不同的心理防禦機制,只是我們本身並沒有覺察到而已。

就連身為大人的我們也沒有覺察到的東西,孩子又怎麼可能自己覺察到呢?

所以,才會出現以下對話。

媽媽:「你為什麼每次月考前都要鬼混?」

孩子:「我也不知道。」

媽媽(怒):「我是很認真地在問你話,你這什麼態度!」

因為孩子真的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所以也無從答起。

三、處理孩子的心理課題之前,先處理自己的心理課題

如我上一段提到的,身為大人的我們,大多時候也不會覺察到自己的心理防禦機制,應該說,「面對自己感到挫折或受傷的事」本身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

連我們大人都難以辦到了,那麼又為何覺得孩子辦得到呢?

老實說,我知道大多數的父母,都非常後悔以前不用功讀書的自己,而有了孩子後,就會將「必須用功讀書」的觀念強加在孩子身上。

好,我們先停一下。從現在這一刻開始,我們要先短暫地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先思考一下:「為什麼我以前,會不用功讀書?」

你有想過嗎?你是真的沒有想過自己不用功讀書的原因,還是其實你心知肚明卻不願意去正視這個原因?

為什麼我提到這個?

因為你以前不用功讀書的原因,跟現在你的孩子不用功讀書的原因,基本上是大同小異的。

孩子不願意讀書的原因基本上是以下這幾種:(我並非指責父母,而是要身為父母的你們靜下心來想想以前不用功讀書的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歷。

1.孩子達不到父母的標準:

師長和父母一直有意無意提到其他人的成績或成就有多高,然後孩子就會下意識地將這個當作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標準,當孩子發現自己總是達不到這個標準,便會放棄讀書。

2.孩子總被父母說不夠好:

班上的同學都非常優秀,孩子學習得很辛苦,但考試出來的成績與班排名不管孩子對自己再怎麼滿意,卻仍總是被師長和父母說不夠好(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為了別讓孩子太驕傲才會說這些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因為失去自信心而放棄讀書了。

3.孩子給自己設的標準過高:

其實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大人給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如果身為師長的我一直拼命灌輸孩子說大學除了台清交成以外的學校都很沒出息,那麼孩子就會以這個為標準努力,可是當孩子發現以自己的能力絕對考不上台清交成時,那麼他就會很乾脆的放棄讀書了。

4.孩子沒有多餘的時間讀書:

孩子在家會受到各種干擾,導致無法專心讀書。例如要幫家裡賺錢、要做家事、要照顧弟妹、家裡沒有安靜的讀書空間等等。

5.孩子已經習慣在家就等於不用讀書:

國小在安親班長大的孩子,因為平常在安親班就必須把作業寫完把書讀完,所以回到家時父母也會讓孩子盡量放鬆,孩子在國小六年也養成這種「在家就是要放鬆」的習慣,到了國中才要改變,其實是非常有難度的。

身為父母的我們,其實也同樣曾經是個孩子,我們的心理層面同樣經歷著某些我們的父母帶給我們的跨不過去的心理障礙。所以與其不停看育兒手冊,不如深入了解自己,看看我們自己的心理障礙,是不是在不知不覺間也「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你在自我探索後,肯定會訝異地發現:「真的耶,我不自覺地將自己以前讀書時遇到的挫折『轉移』到孩子身上了。」

這很正常,因為「轉移」本身也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好的部分會轉移,壞的部分當然也會轉移。

再退一步地說,我們之所以這麼自然而然地將上一代父母帶給我們的課題直接轉移到孩子身上,那是因為我們都在不知不覺間複製自己父母的各種行為和思想。

當然,如果我們有覺察到的部分,肯定會改變,可是我們沒有覺察到的部分,還是會繼續複製。

這就是為什麼比起瘋狂看育兒手冊,探索和面對自己的過去相對比較重要的原因之一。

所以,不要因為後悔過去不用功讀書的自己,而將用功讀書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很容易會因為讓孩子感到到你對他過高的期望,導致孩子壓力過大而直接放棄讀書。

對孩子比較好的做法是你先了解過去的自己為什麼不用功讀書,再來思考為什麼現在自己的孩子不用功讀書,針對孩子不用功讀書的核心問題原因去處理,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四、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關於溝通,我首先推薦這本書《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這本書除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以外,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然後,請記住以下三項溝通要點:

(1) 在跟孩子進行溝通前,我們必須要先了解「溝通目的」。

(2) 溝通過程自己產生情緒時,必須要先暫停溝通,先自己處理好情緒,千萬不要將情緒當作雪球一樣在溝通的過程互相滾來滾去,因為只會越滾越大。

(3) 溝通後若發現沒有達成溝通的目的,請思考原因,並思考其他溝通方法。

老實說這種是真的很難辦到沒錯,就連身為老師的我也是花了好多年的時間才逐漸找到可以跟學生溝通的方式,而薩提爾的溝通方式,對我來說真的是個可以滿有效進入孩子內心的一種溝通方式。
另外,我們可能還會困惑,我們平常在工作場合上與人溝通就沒問題,為什麼在家跟孩子溝通就很容易產生問題?

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的情緒發展尚未成熟,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孩子會一直丟情緒給我們,搞得我們非常不舒服,所以我們就會下意識地啟動心理防禦機制,將這不舒服的情緒再丟回孩子身上。

不只是你們,我也是。

我也是個人,即使我現在這樣長篇大論,但實際發生事情的時候,我也會很容易就把情緒丟給對方。而我能做的,就是盡我所能地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並有意識地盡量制止自己不要把自己的負面情緒丟到對方身上。

不過若是你真的在溝通上卡住了,我建議可以去看看溝通相關或心裡學相關的書籍吧,這對自己肯定是有幫助的。

然後,我必須告知所有的父母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如果你和你的孩子鬧得正兇,我真心不建議現在的你跟孩子直接面對面溝通,因為你的情緒會很容易被孩子影響而讓溝通內容失去理性,而且孩子在這個時期只要面對你們,就會像刺蝟一樣全身都是刺,你再怎麼努力也很難進去他的心裡,甚至你努力到最後可能也會被孩子刺得滿身傷。

此時我會建議你們帶著孩子一起去心裡諮商,並不是有精神相關的疾病才需要心理諮商,而是只要生活中有事情卡住了,無法自己解決,就肯定需要專業的人員來從旁引導並協助你們解決問題,這個專業人員就是心理諮商師。

我建議你們帶孩子去做心理諮商,原因是父母沒有辦法解決孩子的問題,而孩子本身也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需要一個專業人員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我相信天底下的所有父母肯定都把自己最好的部份給孩子了,全天下的父母肯定都一樣每天為了孩子的發展與學習傷透了腦筋,全天下的父母肯定也都會因為孩子的成就而滿心歡喜或因孩子的挫折失敗而感到自責不已。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其實就只是單純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父母可以有效地讓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好。

作者介紹|靜語

靜靜地看著窗外的景色,靜靜地喝著手中的熱拿鐵,靜靜地讀著案上的詩集,靜靜地感受著冷氣吹彿時間流動,靜靜地隨心湖點點漣漪微笑著,靜靜地經歷人生風景而創作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人性剖析|為什麼孩子在大考前幾天總會突然一直在混時間?)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