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專案做好,只搞定老闆還不夠!台積電過來人:這些人也是成敗關鍵

2022-04-28 08:40

? 人氣

要把專案做好,只搞定老闆還不夠。(圖/Pixabay;作者/jmexclusives)

要把專案做好,只搞定老闆還不夠。(圖/Pixabay;作者/jmexclusives)

編按:做專案一定需要老闆支持,但要把專案做好,光是老闆支持還不夠。《專案管理:玩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作者曾任台積電、淡馬錫高階主管,下文是他分享的專案管理眉角。

記得以前一開始學習專案管理,或是看很多專案管理書籍與文獻,那些專案大師都會告訴我們說,如果想讓專案成功,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條件必須成立,那就是「取得老闆支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哇塞,在一開始看到這種結論的時候,覺得實在是太有道理了,因為老闆就是靈魂人物,老闆就是總舵手,老闆就是有生殺大權主導策略走向的人,所以論專案成敗,首先就要看老闆支不支持,這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推論了。

然而,執行過越來越多專案,累積很多經驗之後,就發現這樣子的結論,就跟「不喝水會渴死」、「不吃飯會餓死」、「不上廁所會憋死」是一樣的道理。畢竟,如果老闆不支持,這個專案乾脆甭做了。所以說,老闆支持,是專案開始的必要條件,但是要讓專案順利進行,盡可能達標,更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個人的『好處』。

尤其是,不要小看那種看起來跟專案沒有太大關係的人,但是只要專案會「碰到」他、會「涉及」他,我們就要貼心地關注他,關注他的「好處」,讓他可以成為專案的「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

有句話說「閻王好搞,小鬼難纏」,倒不是說老闆搞定了,其他的人就真的很難搞,反而是因為,我們常常「大小眼」地關注老闆需求,卻沒有「貼心在乎」涉及專案過程當中的所有人。

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我們都不關注別人的「好處」,那麼別人為什麼要幫助你,讓你的專案能夠順利進行?這就是為什麼我說「貼心在乎」很重要。

小人物大關鍵

這邊舉一個我剛初出茅廬開始擔任專案經理的經驗。

記得那是一個上百人的大專案,主要是建立一個橫跨公司各個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系統,也就是俗稱的KM(Knowledge Management),簡單想像一下,就是在公司內部建立一個「專業且可以驗證」的維基百科,讓公司未來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技術或管理問題,都可以在這個知識系統上找到解決的參考答案。

由於橫跨領域非常多,所以每一個月都由各個不同領域的最大老闆所組成的「委員會」來跟進所有進度,當然他們也會建議與點評內容和架構。

總經理是委員會主席,而委員們就是來自四面八方將近10位的副總級人物,我這個專案經理,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安排他們每月的「委員會會議」。

聽起來很簡單吧?但是每一位委員,既然位高權重,肯定也忙得跟鬼一樣,行程緊湊得跟上班時間擠不進去的捷運一般。所以,每次協調近10位大人物一起開會,我就必須周旋在安排他們會議的秘書之間,搞得我焦頭爛額,尤其那個時候又沒有Line,沒辦法組群協調,所以我必須一個一個打電話溝通確認,甚至走進每一間辦公室和秘書協調。

一下子這位不行,一下子換那位不行,又或者某位臨時有事必須調整、某位出差不能配合,就連決定好的日期也常常變來變去,這也難怪秘書常常看到我,或接到我電話,就是白眼相待或者一整個沒好臉色。

一開始面對白眼和沒好氣的回答,我也覺得委屈,可是後來想清楚搞明白之後,我知道秘書其實和自己一樣,面對變來變去的麻煩,很難和他們的老闆交代。所以,不是因為他們難搞,而是造成他們的困擾。

後來,我大膽地直接請老闆和我一起去跟總經理協調,針對每個月開會一事,請總經理給出一個固定時間,然後其他的副總如果不能參與,就直接向總經理請假,並指派代理人,如果總經理不能出席,就請其他副總們輪流擔任主席。

一旦搞定這個共識,我輕鬆了,秘書也開心了,事情更容易了。這個「很大的」小事,也讓我有一個新的領悟,那就是與其在他人身上找問題的答案,不如建立一個解決問題的系統。

也因為這個專案中,我貼心解決了秘書和我個人之間的麻煩,讓我們都有「好處」,後來不僅我和秘書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也讓後續專案可以更順利地推動。

延伸閱讀:為何老闆指令一直改?台積電前高階主管揭職場真相:這是必然結果

其實我常常和別人提到,要讓專案順利進行,甚至成功,就必須在乎涉及專案裡面每一個人的「好處」。

每次說完之後,就會得到「哎~唷~」這種回應。意思表達,一方面是這樣在乎一堆人會不會太累?另一方面是這樣會不會太功利了?

說真的,開始累,過程就不會太累,開始不累,過程就會很累。

重點再回到我前面講的八個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個「好處」不是只有我們常常看到電視劇那種,「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好處。而是真正「貼心」為他人、想到他的需求、幫他解決問題,讓他在參與專案過程中,更舒服和愉悅的這種好處。

接下來我就分享過去專案經驗中,對所有人非常重要、且我們可以貼心關注的三種好處:

1. 幸福愉悅的好處

隨著年紀增長,我越來越發現,很多人投入專案,樂在其中,似乎「付出本身」就會讓他們有強烈的幸福感。

就像我老媽還有她很多好朋友,只要是公益相關活動,或是教會相關活動,他們都非常願意付出,就算沒有任何報酬,甚至有的時候還要自己花錢,她們仍舊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其實,就像很多成功人士的建議,我們必須找到能夠點燃自我熱情的工作或職業,道理一樣的。

因為當進入「心流」狀態的時候,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回饋,工作過程就會讓我們幸福,那麼「參與」這個專案,本身已經是一種好處。

所以通常這種參與專案的好處,一定是來自參與者的「內在驅動力」,他不需要專案經理一天到晚跟在旁邊耳提面命,他自己的幸福感會驅使他把事情做好,自己推動進度。

就像當初在半導體業工作的時候,我自動請纓要參與設立大陸子公司的專案,因為我非常渴望接受這樣的挑戰,更進一步豐富我的履歷,正好藉著這個機會提升自己的價值。

所以我是「自願」參加這個專案的,當我入選的時候,幸福感已經建立了,我已經找到我的「好處」。相對的,專案經理與我共事也會比較輕鬆,因為是我想參與這份工作,這工作和我的熱情「匹配」。幸福感來自於內在的願意,匹配感會驅使熱情的付出。

2. 成就收入的好處

第二種常見好處,是一般職場上大家比較熟知的成就感或是薪資收入上的實質好處。

就像我自己待過的幾間公司,每一年績效考核的時候,員工是否參與過跨部門專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績效衡量指標。尤其是參與專案期間,和你接觸過的跨部門主管或是專案經理,如果他們能在績效考核表上給予你正面的回饋,對於未來加薪或是職位晉升,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這種績效衡量的設計,讓大家增加願意參與專案的「外在驅動力」,也是一種明顯的好處。

雖然說升官加薪感覺上是種很「世俗」的好處,但卻是一種非常「實際」的好處,畢竟回到馬斯洛的需求理論(Maslow'shierarchy of needs),「升官加薪」不僅讓自己能夠快速累積更多資源,還能擁有更多的安全感。另外,這也是一種非常直接的肯定方式,會讓人的成就感大幅提升。所以說,千萬不要忽略這種「世俗」好處所帶來的效果。

其實這種「成就」加上「物質」的好處,不僅適用於職場人士,就算是創業家也是一樣。

當然很多創業家,本身在創業過程當中,他的付出就是一種回饋,回饋產生幸福感,就像前面說的,付出本身就是一種好處。但是不諱言的,創業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能夠被客戶認可,而這種業績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收入的好處,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專案推進動力。

還有很多我在藝文界的朋友,不管是音樂、舞蹈或繪畫各個領域的翹楚,他們一直將滿懷熱情注入專業或工作上,因為這會帶給他們莫大的幸福感。

而且,每一次籌備演出,都代表著一個接著一個不同的專案,如果這些演出能夠獲得非常大的票房回響,推升的不僅是成就感而已,也會在報酬上給予他們回饋,讓他們得到更實質的「好處」,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能夠走得更順、更穩、更長久。

這倒不是說,我們要跨界去管人家的家務事,但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所有的初心都是從「貼心」開始。

就像我在大陸工作的時候,有一天一位下屬告訴我,他必須辭職,不能繼續參與我們這個新建事業團隊的專案了。

其中主要原因是,他必須每天送他的小孩上學,還要帶他母親去看病,早上時間無法準時上班。他還說,他必須另外找一份允許他下午上班,或是彈性工時的工作。

聽完他的描述之後,我立馬就樂了。

我說那好啊,你都已經把答案說出來了,那你也不用離開了,我們這樣做就行了啊。我告訴他,以後他自己安排上下班時間,重新和人力資源部門簽立一份類似彈性工時的合同,一切就搞定了。

後來這位仁兄不僅開開心心留了下來,而且還異常賣命為公司工作。最重要的是,這份工作是他原來熟悉的領域,不需要從頭學起,而對公司或團隊而言,也不需要重新找一個人,花費更多的學習成本。

所以說,看起來是解決一個人的私人問題,給了一個私人好處,但是實際上,也是解決了一個組織的問題,讓整個組織得到好處。

當然,這一切也讓原本的專案能夠更順利地成功推動,所以說:

好處真正的做法:既要顧大我,也要顧小我。
好處最後的效益:顧好了小我,也顧好大我。

想想我們自己,如果碰到讓我們有「幸福感」,給我們「成就感」,又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帶給我們好處的專案,你是不是也會比較願意參與呢?

作者介紹:郝旭烈 (郝哥)

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大亞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合夥人、企業知名財務顧問兼講師,評估超過1,000家創業投資案。

曾任新加坡淡馬錫集團富登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總經理及行政副總暨財務長;力晶半導體集團總經理特助、經營企劃處長;台積電財務高階主管;PMP專案管理師。

同時也是斜槓作家,出版了《好懂秒懂的財務思維課》、《好懂秒懂的商業獲利思維課》、《富小孩與窮小孩》(三采文化出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專案管理:玩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