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個衣櫥睡覺,竟要月付2.6萬租金!這座「第二矽谷」城市,揭開美國夢的殘酷現實

2022-04-12 12:40

? 人氣

在舊金山租個衣櫥睡覺,竟要月付2.6萬租金。(圖/Pixabay;作者/raffalel)

在舊金山租個衣櫥睡覺,竟要月付2.6萬租金。(圖/Pixabay;作者/raffalel)

第一次到舊金山朋友家作客,看到房子有點失望。印象中美式住宅不都是深宅大院嗎?後來才知道又被好萊塢騙了。舊金山的標準住宅就是左右相鄰的連棟式兩層樓住宅,後面一個狹長的小後院,前面緊鄰馬路,毫無隱私可言。不過當時只要有工作,只要肯吃苦,哪怕是人生失敗組,標準配備還是買得起。那時認識的台灣移民就算是打工,後來陸續也買了房子,雖然後半生要努力工作才維持得下去,美國夢的起點仍算有了開始,至少可以繼續走這條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不久前出爐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天舊金山的中等房價需要年薪33萬美元(編按:約960萬新台幣)以上的收入才養得起。台灣人口中的「人生勝利組」也未必有這樣的收入。包括雙薪收入的家庭在內,舊金山符合這等條件的僅有17%。

一棟中產階級標準配備的房子,為什麼從前藍領階級能做的美國夢,現在卻連人生勝利組都做不起?

如果退一步用租的,工程師們的日子可以過得充裕,但一般非科技業者仍舊很辛苦。四口之家現今在舊金山租一棟平價的兩房公寓,房租大約是美金4千塊(編按:約11.6萬新台幣),還未必含車位。一房公寓約莫美金3千塊(編按:約8.7萬新台幣),即便只是分租一間雅房,月租也得一千多(編按:約2.9萬新台幣)──還是因為疫情撿了便宜。疫情之前,有些低收入戶連雅房都租不起,只好退而求其次租車庫、租衣櫥,甚至租衣櫃。舊金山早在2015年就已超越紐約,成為全美房租最昂貴的城市。

月租九百元美元的衣櫥

舊金山有些老房子在入門玄關處有一個獨立的衣帽間,差不多兩坪大,擺得下一張床和些許個人衣物。就這樣一個衣櫥,看地段,月租就能從700到900美元不等(編按:約2到2.6萬新台幣)。衣櫥至少有門,享有隱私,如果願意放棄隱私,也有每月700美元論床位出租的,也就是在一般臥室弄個上下鋪,一切設施都與人共用。而且所謂的臥室,很多根本是屋主自己把客廳和公共空間隔成宿舍,把原本三房兩廳的公寓搖身變成五房出租。儘管這些都不合法,違建案例已經多到無法取締。

那種房間我見識過,走進公寓,看到的都是隔間,沒有光線。五、六個人共用一間樓梯下的小廁所,要淋浴還得上樓。《舊金山紀事報》披露,有人在客廳用木板釘了一個比棺材稍大的櫃子,以每月400美元(編按:約1.2萬新台幣)的價格出租,這個只能躺著睡覺的空間竟然也租掉了。

人們租的是床位和空間,不是房間,很多都是學生或單身打工者。可是碰到家庭,就不是只能容身的衣櫥或衣櫃可以解決。

舊金山公立學校的教師和基層警察的年薪約美金8萬塊,扣除所得稅,每月實際能消費的大約4千多塊,想租全戶的單房公寓非常吃緊,可能只好分租雅房。如果成了家有了孩子,除非雙薪,否則很難在舊金山生存。

《舊金山紀事報》曾刊載一位擁有碩士學位,在舊金山公立學校教數學的女老師,因為房子付不出貸款被拍賣,又因為收入太低租不到房子──在美國租屋要提出房租三倍的月收入證明──最後淪為無家可歸。女老師並沒有失去工作,只是提不出符合的收入證明,最終離開了舊金山回到家鄉。

一位聖荷西州立大學教授被迫睡在車裡,在車內準備教材、改考卷,睡覺時再悄悄開到打烊的大賣場停車場,選個最偏遠的角落過夜。CNN報導,擔任酒保並帶著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因為繳不出房租,被迫搬進別人的車庫裡,她家大門就是車庫鐵捲門。每當拉起捲門回家,全家的隱私一覽無遺呈現給過往的路人。這個每月用美金1千塊(編按:約2.9萬新台幣)租來的車庫所提供,不過是一張放在地上的床墊、簡單的衣櫃,以及後頭一間必須與人共用的淋浴間。同樣地,單親媽媽從來沒有失去工作,她只是提不出三倍房租的收入證明。車庫住人當然不合法,不過當居住變成了生存問題,合不合法已無人在乎。

舊金山有25% Uber駕駛晚上睡在車上。他們負擔不起矽谷昂貴的房租,只能住在偏遠的城市,由於距離遙遠堵車又嚴重,每星期都有好幾個晚上睡車上,寢具就放後車廂。如果哪天在舊金山坐Uber看到他們的寢具不必吃驚,你不過是不小心看到了最真實的矽谷。

很多底層的矽谷人距離無家可歸只有一個月的薪水,那來源薄弱到經不起任何挑戰,只要失業一個月就可能淪為無家可歸。這年頭被迫流落街頭或睡在車上的,不再是毒蟲或醉鬼,很可能只是底層努力求生存,一時失業的小庶民。

一個城市最脆弱的一面,往往都是夜深人靜之後才會出現在你看不到的角落,觀光客看不到,也不會出現在社群網站上。

延伸閱讀:「信義區現在有矽谷的味道!」前Google台灣老總:軟體業當紅,台商更要全球搶人才

成功的代價

舊金山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居住浩劫?因為它在科技上的翻身做得太成功了,好到必須為自己的成功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

舊金山以前只是個浪漫美麗適合度假的城市,有夠多高檔餐廳和名品百貨,少有高科技工作,是矽谷人周末消費的好去處。那時候的高科技工作都在南灣,畢業後我們都急著往南邊的矽谷跑,沒有人要留在舊金山。

然而,接連兩任市長,從紐森(Gavin Newsom, 2003-2011)到已過世的李孟賢(Ed Lee, 2011-2017),努力把金融區外圍傾頹荒廢的倉庫區打造成第二個矽谷,在三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成功塑造了世界級巨人,包括Uber、Airbnb、Salesforce和推特都在這裡孵化成功,也都把總部設在這裡。

原本的舊金山只是矽谷的科技培訓中心,只要翅膀硬了,大家都南遷到矽谷繼續擴張成長。科技新創的碼頭舊倉庫只能做為孵化器,不能做為發跡後的總部。

舊金山市場大道一帶有地鐵,有人潮,有觀光客,有零售業,也有門面,2008年次貸經濟危機爆發後,市場大道南段的辦公大樓幾乎空了三分之一。2011年推特為了準備上市,開始在南邊的矽谷找尋新的總部地點,時任舊金山市長的李孟賢於是先從推特下手,推出如今俗稱的推特條款:任何高科技企業只要把總部搬到市場大道南段,掛上自己的企業招牌,就可享有八年的免稅優惠條例。

推特第一個買單,緊接著新上市的Zendesk科技也跟著買單。推特的磁吸效應下,短短兩年內,27家高科技公司先後跟進,把總部搬入了舊金山市場大道。

微妙的滾雪球效應就這樣發威了。這些高科技公司雇用了將近一萬名工程師,這些人才吸引了更多的新創公司進入舊金山,新創公司成功之後又吸引來更多的人才入駐。Uber、Airbnb、Lyft、Square和Dropbox都是在這些條件之下茁壯成為世界級企業。現在這些公司如果需要人才,舊金山本身就可以自給自足,他們不但不需要南遷,甚至有足夠的吸引力可以和矽谷打對台搶人才。有了推特、Uber、Airbnb的光環,舊金山儼然成為第二個矽谷。

功成名就的科技巨人之外,這裡還擠滿了近百家躲在倉庫內蓄勢待發的科技新創。這些公司一共雇用了幾萬名科技新貴,平均年薪都在美金20萬(編按:約580萬新台幣)以上。科技公司為了搶人才,只要是名校畢業,即使完全沒有工作經驗,起薪就是十萬,外加紅利和股票。科技新創公司若成功上市,順手就在舊金山製造了一群百萬富翁。

舊金山是美國西海岸最五光十色的現代化城市,它小而美又自由開放,對年輕人有極大吸引力。矽谷大企業每年吸引上萬名常春藤名校畢業生,這股由Google和臉書領軍的風潮不在乎經驗但需要頂尖的創意,名校自然成為招募人才首選。大公司每年暑期都會吸收大量實習生。舊金山市政府於是和企業接觸,希望他們把實習生住宿安排在舊金山,由公司提供交通車接送,藉由舊金山的居住吸引力,幫助企業物色到最優秀的人才。

有朝一日,實習生升格成正式員工,很自然地也會選擇落腳舊金山,每天搭乘由大企業提供的免費接送巴士上下班。幾年下來,幾乎所有的矽谷大企業都有自己的巴士和路線。員工們每天坐交通車通勤,車上有Wi-Fi,在車上的時間也算上班。這種巴士在舊金山通稱為Google Bus。

很快地,舊金山的高科技業人口衝到了十萬人,年收入總和近兩百億美元。扣除所得稅,那就是每年百億美元的消費力,還不包含大企業帶來的其他經濟效益。而這些,統統都是推動舊金山經濟快速成長的源頭。

這座原本以觀光和金融為導向的城市,在經濟最不景氣的次貸危機後,成功轉型成為第二個矽谷,創造了第二次淘金潮,卻也走入了一場居住浩劫。人才進來了,大型科技企業進駐了,經濟也以每年11%的速度成長了,但舊金山三面環海,居住空間早已飽和,更糟的是,這座城市擁有最嚴格的建築法規,限制了住屋的成長。

過去舊金山的美,其實是被纏腳布綁出來的。

保障居住視野的底線

來過舊金山的人也許都注意到,離開了金融區幾乎就看不到高樓大廈,和世界其他知名大都市相比,舊金山應該是居住密度最低的。打開都發局的地圖看看,所有的答案竟然都在上面。

地圖顯示,舊金山約有10%是完全禁建的保護地,占全市70%的住宅區則有嚴格限制,不能蓋公寓,不能有商店,每塊地只能蓋一戶住宅,高度最多三層;靠近路口的地段可以蓋四層樓公寓;主要幹道兩側可以蓋四層樓以上的公寓和店面。換言之,除了金融區,大部分地方對公寓和商店都有嚴格限制。這種事若發生在台灣,政府可能早就被推翻了。

當年剛到舊金山時非常不習慣住宅區沒有商店,除了一望無際的連棟式兩層樓住宅什麼也沒有,晚上一片漆黑又沒公車,隨便買個東西都會走死人。這就是住商分離的都發法。

看完這幅處處受限的都發圖,我想大家都會做出共同的結論:房租不貴才怪!這塊長寬各12公里的土地要是搬到台北可以住三百萬人,舊金山只有九十萬人卻已搞得雞飛狗跳。

走一趟舊金山住宅區,你會發現金門大橋的紅色塔柱在好幾公里外都看得到,金融區摩天大樓的天際線和眼前古色古香充滿藝術文化氣息的維多利亞式住宅形成強烈又美麗的對比。許許多多風景明信片、電視、電影都用這份氣質美景為襯,這是舊金山的旅遊資源,也是防守底線。

然而,過度追求特色如今已經變成了無所不干涉的極權。都發法深入每一條街的每一塊土地,法條內容都由議會制定,議會又是執行民意,城市發展幾乎完全被現有居民把持。而所謂的現有居民,說穿了就是既得利益者。已經上車的人當然不希望別人上車,免得搞壞自己的搭車品質。在舊金山,視野和景觀比居住權更重要。

如此有限的居住資源之下,又加上短短幾年內湧入的十萬科技新貴,難怪舊金山房租獨霸全美。這個連續多年當選為全世界最美麗、最有特色的城市,必須為這份榮耀付出慘痛的居住代價。

延伸閱讀:華爾街日報》矽谷人才加速出走中小城市,從科技巨頭跳向新創公司

摩天大樓與帳篷在街角交錯

舊金山成功地從一個觀光城市轉型成為科技城市。小小三平方公里的SOMA區造就了世界頂尖的網路科技公司群,密度應為世界最高,也最值得引以為傲。掙扎、努力了十年,舊金山保住了科技,也保住了美麗和特色,卻犧牲了底層市民的居住權。居住是這個城市最大的失敗。

入夜後如果走在舊金山街道上,兩邊倉庫往往仍舊燈火通明,裡頭很可能就是下一個Uber或Airbnb,街邊則可能出現帳篷。當你抬頭仰望Salesforce總部326公尺高的大廈時,也得小心不要踩到露宿街頭的遊民。

舊金山就是這樣一個美麗又殘酷的地方。屋內也許是下一個千萬富翁,屋外也許是一個繳不出房租而露宿街頭的市民。

作者介紹|鱸魚

那年厭倦了當代名著翻譯工作,又看著別人都往國外跑,不上這條船總覺得有點心慌。不得已只好出國改念電腦,到矽谷做了工程師,糟糕的是竟然做得很成功,不知不覺一直吃著這行飯捐了三十年給科技業。

現在吃飽了、吃膩了,只能回頭拚命補一些當年想做但沒做的事。寫作、玩音樂、騎登山車把自己搞得很累、去些怪地方、探些愚蠢的險……

工作履歷還算豐富,生命履歷卻嫌蒼白,只要與工作無關的都願意虛心培養熱忱,想趁著太陽下山之前,把生命搞得更複雜一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異類矽谷:老派矽谷工程師不正經的深度田野踏查》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