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條「綠綠的」,吃下去會中毒嗎?先別緊張!馬鈴薯會變色,也可能是這些原因…

2018-04-17 15:18

? 人氣

然而,當馬鈴薯離開土壤,表層會開始產生2種獨立且不互相影響的反應,一種是因為馬鈴薯重見天日因為接觸陽光開始於表皮形成「葉綠素」,另一種則是原本既有的茄鹼量因為接觸光線或是因表皮損傷、發芽而後增加產生。雖然2種反應同時會進行,但綠化程度不代表絕對的「茄鹼」含量高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The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於1998年的研究中指出,於馬鈴薯塊莖中添加兩種葉綠體合成抑制劑( 4-amino-5-fluoro-pentanoic acid ,簡稱AFPA及3-amino-2,3-dihydrobenzoic acid,簡稱gabaculine),並於照光後分別檢測葉綠體及茄鹼含量,結果發現兩種抑制劑都能有效減少大約80%的葉綠素合成,但於茄鹼累積量上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因此證明,葉綠素合成和茄鹼合成間並沒有直接的代謝關聯。

另外,2005年《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儲藏條件對馬鈴薯品質的影響〉一文指出,馬鈴薯在沒有光照的狀況下升高儲藏溫度,因為沒有光照所以表皮中不會有葉綠素生成(綠化)的現象,但因為溫度提高所以馬鈴薯的生理代謝能力加強,故其中茄鹼含量會顯著提高。

由上述兩份研究結果可總結,綠化的馬鈴薯中,因為儲藏時間長等因素,我們只能說茄鹼含量可能會比既有的量還多,但葉綠素和茄鹼兩者之間沒有絕對關係。因此你所看見的綠不全然是茄鹼,不要看見「綠」就打槍!

一份大薯會讓「茄鹼」攝取過量? 其實遠低於安全容許值

目前速食店的薯條來源多來自進口,經過了原料產地前端的各環節加工之後、冷凍進口,半成品在店面進行後端料理而送達消費者面前。台灣麥當勞表示,其馬鈴薯的農場管理與薯條加工的部分,會每個月向供應商要求產品品質管理數據。進口、儲存及運送薯條部分,也會要求物流公司依據台灣麥當勞之需求下單採購,並執行進出口作業、倉儲及餐廳配送。因此,品牌方面其實已經有做到管理的層面。

而從茄鹼安全容許標準值來看,目前全球各國只有加拿大有立法制定茄鹼於馬鈴薯中的安全容許量為每公斤馬鈴薯茄鹼200毫克,但加拿大制定的標準其實是針對馬鈴薯原料本身,但我們所吃到的薯條是已經經過加工的產物,因此難以用原料標準去檢視加工品。

此外,茄鹼生合成量的多寡跟馬鈴薯品種有高度相關性。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2015年的〈台灣農業研究〉說明,現今各國、包括台灣,所市售的食用馬鈴薯品種中的茄鹼含量大多在每公斤100毫克以下,數值皆低於國際所普遍容許的茄鹼安全容許值(每公斤200毫克)及會感受到苦味的數值(每公斤140毫克以上)。

目前消費者見到綠薯條就感到恐慌,其實不用這麼擔心。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食物安全焦點〉中說明,我們平常所食用的馬鈴薯塊莖中茄鹼的含量低,且主要集中在薯皮下約1.5毫米,只要在食用馬鈴薯前削去外皮便能大大減少馬鈴薯的茄鹼含量。且根據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技蕭寧馨教授說明,一份速食店的大薯份量,大約相當一顆200公克的馬鈴薯,因已削皮,故一份大薯中的茄鹼含量最多不超過18毫克,遠低於國際安全容許值。

文/劉倢妤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美味薯條如何製成? 薯條「綠」了該怎麼辦?)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