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廠轉型大「車」拼!和碩、廣達、仁寶苦熬十年誰勝出?

2022-03-19 00:30

? 人氣

Tesla。(圖/取自Lucid官網)

Tesla。(圖/取自Lucid官網)

隨著筆電、手機的爆發成長走向高原期,電子代工巨頭從低調佈局汽車供應鏈,逐漸浮上檯面,去年10月,鴻海甚至運用其生產管理的專長,自組MIH聯盟,把Model系列三款的整輛成車一次亮相,令電子業界驚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同為組裝一線大廠的電子巨頭們,都在2007年到2010年之間默默佈局,由於汽車產業不若消費性電子,取得認證時間和產品週期較長,動輒5至7年起跳,且由於車用營收貢獻在動輒上年營收上兆元的代工巨頭難以顯著,這十年來,代工廠在車用進展方面都鴨子划水,對於車用電子在營收貢獻上往往三緘其口。

另一方面,受限於市場規模,真正完整的汽車供應鏈以德國、日本一線廠商(Tier 1)為首要客戶,台商目前在全球汽車供應鏈角色位置,尚難以跨越Tier 1、直接供應汽車大廠,業內人士甚至形容自嘲「空有一身好武功,卻只能在旁乾瞪眼」。

由此,本文以三大年營收破兆元的電子代工大咖在車用佈局為主軸,從資本支出規劃和法人預估車用營收占比、產能佈局略窺一二。

20220318-SMG0035-風傳媒-周康玉_A代工巨頭車用布局現況
 

和碩跟著特斯拉啟程

和碩執行長廖賜政日前於法說會中指出,今年資本支出將擴張到5億美元(新台幣約141.45億元),較去年3.85億美金成長近三成。其中,有60%的金額要用在電動車和車用電子;廖賜政表示,和碩除了傳統車載生意外,電動車客戶也在增加中。

事實上,和碩在車用電子發展已有十餘年,由於搶進特斯拉供應鏈供給中控電腦,占有台灣最大純電動車中控電腦供應商的產業地位。自2020年後大有斬獲,因特斯拉出貨量突破50萬帶動下,車用營收約衝到400億元、逼近當年全年營收1.4兆元的2.8%;2021年更達93萬6172輛、年增87%,帶動車用營收占比近5%;市場預估特斯拉今年年產量約140萬輛、至少50%的年增率下,和碩車用營收占比可望達7%。

根據野村出具最新報告,和碩持續在非iPhone領域擴充,包括電動車、IoT、AR/VR等,其中,電動車部分在2021年的營收占比雖然僅佔低個位數(low-single-digit),但毛利率遠高於集團平均。

20220222-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出席丁守中博士新書記者會。(蔡親傑攝)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蔡親傑攝)

在產能佈局方面,和碩則是在2020年底,選定美墨邊界之德州EI Paso設廠,投入生產特斯拉之中控台、自駕模組、電控單位及充電樁等產品代工生產,去年11月宣布第一階段擴廠,共計花費1.64億美元(約新台幣45.66億元)。另外,2月甫公布,透過子公司先投資9.22億元於該廠以進行擴產,馬不停蹄。

法人預估,和碩今年將資本支出的60%、3億美元(約新台幣84億元)將持續投入於墨西哥廠擴產。

和碩去年營收達1.26兆元、年減9.7%;毛利率3.7%、年增0.2個百分點,營益率1.3%、年減0.1個百分點,稅後純益205.46億元,全年每股純益7.71元,略低於2020年的7.73元。法人推算,以營收占比5%估算,去年車用營收約630億元,較前年400億大增50%。

下半年廣達傳供貨歐美主流一線車廠

廣達在車用佈局則是更加格外低調,然而廣達早在2007年即從嵌入式產品切入車用市場,以車用導航及娛樂裝置打入全球一線汽車大廠;2014年前後,開始承接特斯拉電腦控制系統,為特斯拉電子控制單元(ECU)主力供應,後續也接單BMW。

然而,有別於大多數台灣電子廠緊緊抱牢特斯拉,廣達也與傳統車廠合作,運用其擅長的伺服器、資料中心、網通等軟硬體技術能力,布局汽車的中央網關(Central Gateway),可謂掌握了汽車內外資訊的中樞神經。

近期更傳出,廣達針對2023年自駕等級「Level 2+ 」布局,下半年將開始供貨歐、美主流一線車廠,正式成為汽車供應鏈的一員,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近期在公開場合僅說道「自駕車才剛開始」,其餘動向保密到家。

20211202-廣達董事長林百里2日出席「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式」。(柯承惠攝)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柯承惠攝)

法人評估,廣達除了將硬體的代工組裝能力轉往組裝車用電腦多年,同時集結軟硬體技術能力,可望繞過傳統汽車大廠一線廠如博世(Bosch),成為車用Tier 1 供應商。

事實上,2019年廣達就已打造一台自駕車,據了解,車體是由豐田Lexus的油電混合車體改造而來,2020年就曾在桃園虎頭山試車,甚至隔年廣達第一輛無人車已在美國試跑;美國媒體2019年也曾報導,廣達正祕密為蘋果發展自駕車系統,然而廣達從未針對任何有關自駕車傳聞消息正面回應。

就公司本業而言,廣達擅長的是運算和整合資源,因而在車用電子上著重在雲端事業群的「端」、 包含各式各樣AIoT產品線;以及掌握核心運算技術,著力於車用電腦最多,燃油車、電動車市場通吃。

產能配置部分,市場也傳出,廣達亦配合特斯拉前往墨西哥設廠,預計2023年量產。

廣達去年營收1.13兆元,年增率3.5%,毛利率 6.38%,年增0.52 個百分點,稅後大賺336.53億元,年增率達32.9%,創下歷史新高紀錄,EPS8.73元,連五年創高。出貨方面,廣達去年第四季出貨1990萬台,季增14.37%、年增1.02%,累計去年全年出貨7530萬台、年增 25.92%,單季、全年出貨同創新高。疫情下本業持續大賺,但市場更看好廣達的車用電子佈局,大摩最新報告指出,未來兩年將是廣達在車用電子大豐收的年度,業界預估營收貢獻可增至7%。

仁寶車用營收年成長30%至40%

仁寶則是以賓士、BMW等傳統車廠為主,切入項目以代工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與ECU(電子控制單元)產品為主,客戶以傳統車廠為主。

仁寶在車用電子投入,從資本支出也可見一般。仁寶總經理翁宗斌在近期法說會提到,去年第四季因為投入車電、Server等新事業,營業費用增長較多、達85億元,去年全年資本支出年增17%。

根據法人推估,仁寶在2020年車用電子營收已站上500億元大關,當時車用電子營收占比已逼近5%水準,2021年持續增長。

針對車用業務,仁寶總經理翁宗斌表示,去年第四季開始併入美國印第安納車用電子廠營收,相關業務也在洽談中,但真正大幅度貢獻至少要三年後。另外,翁宗斌也釋出料況緩解的訊息,汽車市場今年料況可望較去年改善近5成,預估年營收成長性都有30%至40%。

仁寶營收去年營收達1.23兆元,年增18%,毛利率3.4%,年增0.03個百分點,稅後純益126.33億元,年增35%,每股純益2.9元。仁寶將汽車電子歸類於非筆電應用,法人預估,因長短料逐漸緩解,仁寶今年整體營收仍有雙位數成長,車用在整體營收持續規模擴大情況下,預估今年將維持在5%水準。

業內人士觀察,若從供貨的多樣性來看,三巨頭各有千秋,然而若依據對外合作及近兩年車展第一手觀察,廣達與歐洲自駕車新創aiMotive合作,廣達提供新一代自駕車用運算平台放進自駕測試車當中,因爲aiMotive有發布新聞稿,算是所有傳言中最具體。

業內人士認為,廣達在電子代工廠商中,確實屬於最有創新魂的公司,研發端確實走最前面,從筆電轉往伺服器的過程可見一般。

整體而言,車廠人士觀察,台灣因缺乏Tier 1系統廠商,尚缺乏完整供應鏈,且難以打入國際車廠,即使代工三巨頭皆已打入大型車廠供應鏈,但都處於Tier 2以外的零組件供應商,可以確定的是,車用市場已經成為三巨頭兵家必爭之地,不會缺席。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康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