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不告訴你的國父另一面!野雞大學畢業、醫術超神的密醫…他根本是中國版怪醫黑傑克

2022-03-16 10:54

? 人氣

早年的孫中山曾在香港習醫,畢業後意外成了無照醫生,但他憑著高超的外科技術在醫界打響名號。(合成圖/取自維基百科)

早年的孫中山曾在香港習醫,畢業後意外成了無照醫生,但他憑著高超的外科技術在醫界打響名號。(合成圖/取自維基百科)

人物小檔案:

孫中山(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

中華民國政府尊稱為「國父」,成立興中會、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學說。

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後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相信生活在亞洲文化圈的我們,肯定對日本動漫《怪醫黑傑克》很熟悉吧!這部動漫幾乎陪伴七、八年級生的整個童年生涯,其中的主角黑傑克雖然是密醫,且常受到同行歧視打壓,但卻是時代渴求的天才外科醫生,他開出的醫療費飄忽不定,有時高得令人咋舌,有時卻全數退回,實在是很有趣的人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歷史上還真有一位與其人設極為相似的人,就是我們最熟悉、同時也最陌生的那個人― 國父孫中山!

提起孫中山,我想絕大多數人應該知道他是搞革命的人。但相比在革命做出的貢獻,他在醫學方面的成果也不遑多讓。早年的孫中山在香港的野雞大學(文憑工廠,不受任何官方機構承認的大專院校)學習,出社會後既無牌亦無照,在澳門非法行醫,醫藥費的收取方式古靈精怪,經常不收錢,只囑咐他們登報感謝即可。

真實的歷史遠比想像中更瞠目結舌,慢慢細品諸多史料,孫中山還真不只是有一點像怪醫黑傑克,應該是黑傑克像他。

孫中山(圖/取自維基百科)
17歲時的孫中山。(圖/取自維基百科)

香港西醫書院的來龍去脈

二十一歲時,孫中山轉入當時剛成立的香港西醫書院,就是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前身,相比於早年砸爛神仙像與之後奮起搞革命,這段時間的他一如既往地嗆辣。學校安排男女必須分左右兩旁而坐,中間隔一層布幔,防止兩性接觸,孫中山大為不滿。有一次,教師帶領同學們到婦產科接生實習,卻只許女學生實習,孫中山竟跳出來與教師爭執,認為無論男女,醫學都不應該為避嫌而刻意躲避某項議題,「學生畢業後行醫救人,遇有產科病症也要診治」。為此甚至鬧到校長嘉約翰(John GlasgowKerr)辦公室,後來男學生果真能參加產科的臨床實習,間隔的布幔也撤除了。

課堂上,孫中山總是問題最多,經常找老師碴,是典型的問題學生,但每次考試基本都是全校前三甚至第一,老師不得不讚嘆他的能力與毅力。而他提出的意見大多挺有意義,例如剛才所說的婦科問題,後來行醫時,孫中山診治的病患有很多都是婦科問題,他發揮專業特長,造就許多佳話。

孫中山(圖/取自維基百科)
在香港讀書時,孫中山(左三)與友人楊鶴齡、陳少白、尢列、關景良合影,攝於香港華人西醫書院。(圖/取自維基百科)

孫中山在西醫書院度過五年多的時光,然而當他於一八九二年七月二十三日順利畢業,成為香港西醫書院的首屆畢業生時,悲劇發生了。香港醫學局認為西醫書院沒有完全遵循英國的醫學制度,文憑無效,由於沒有在香港行醫的資格,孫中山一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遇。

無事可做只能回家小住,恰巧這次途中遇到朋友陸壇生的妻子難產,雖然有幾個接生姥姥幫忙,但她們不懂醫術,只是七嘴八舌而無濟於事。朋友急得焦頭爛額,妻子疼到不行,於是孫中山站了出來,按照教科書仔細做了一套檢查,不用藥,只是對肩胛骨按摩,使產婦舒服一些,不久後嬰兒就出來了。這就是孫中山第一次行醫,如果僅這麼一次,當然不好稱他是中國第一位產科醫生,實際上,他此後接生的次數還不少,手法已是爐火純青。即使到了一八九五年因圖謀革命而遭朝廷通緝,在逃亡期間受到千軍萬馬追殺,路過珠江口外的小漁村,遇到一個生命垂危的產婦,竟能三下五除二,熟練地協助母子分娩,然後深藏功與名,繼續跑路。

孫中山對婦產如此重視,大概是體會到當時廣東民間流行的傳統接生方法誤人不淺,「接生姥姥」的社會地位不高,多為貧賤婦女,大多不識字,沒有醫學知識,不懂藥方,一旦遇到難產往往胡亂指揮,導致產程被拖得太長而死亡。事實證明,如果沒有現代醫學知識,陸壇生的妻子有可能就被那些接生姥姥給玩死了。

澳門首家華裔藥局上線

回到廣東不久,孫中山還是想碰碰機遇,看看有沒有從事醫學的機會,於是再度乘船出海,輾轉到了澳門,來到鏡湖醫院應聘,這座海外華僑開辦的醫院,一向用中藥治病。孫中山身為無牌照、無中醫背景之身分,為了能順利在醫院工作,只能提出義務診治,以換取醫院接納自己。

此時孫中山的工作是義務的,無論門診或出診,診費一律隨意而付,但由於擅長外科手術和治療肺病,行醫不滿三個月就聲名鵲起。孫中山就像怪醫黑傑克一樣,雖然沒有牌照,但手術技術卻出奇一流,在澳門看診期間,他創下兩個「中國第一」,分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切除膽結石手術,以及中國第一個現代醫學整容手術。

一、切除膽結石

孫中山的老師康德黎擅長外科,畢業後兩人仍然保持聯繫,他不僅鼓勵孫中山開展當時國內少見的外科手術,還多次在孫中山進行大手術時前往澳門予以技術指導。孫中山出師後,曾擔任主刀醫生主導膽結石手術,這在當時可謂轟動一時。

「孫中山動手術時,外行的醫院醫務委員會成員走進手術室,坐在手術檯附近。病人的親戚、朋友也圍在一旁專注地觀看。」

當時可是一八九二年,世界上第一例膽囊切除手術是在一八八二年獲得成功,短短不到十年的新技術,此前完成這種手術的醫生不超過一千人,孫中山竟以無照醫生之勢把它完成,足以證明他的行醫能力有相當水準。

二、現代整容手術

先前往返香山縣途中,孫中山遇見名叫亞慶的小孩,他先天患有兔脣,口腔上脣有一個大縫,怎麼閉都閉不了,就連口水都會尋縫而下,實在不怎麼體面。在古代,兔脣的醫治技術不足,例如清代名醫顧世的《瘍醫大全》,竟說縫補後,要把皮膚流出之血蒐集起來,加上草藥再重新塗回去嘴脣,造成受感染機率大增,患者易於死亡。

亞慶父母請孫中山醫治,他便以西洋方法對病人進行手術,很快就將脣口縫補完成。由於名聲實在太響亮,孫中山甚至在鏡湖醫院的基礎之上另立門戶,開設兩家診所,分別是位於澳門議事亭附近的「仁慈堂旁孫醫館」,以及位於草堆街的「中西藥局」。有趣的是,行醫的三個地點,群眾取向各不同,照顧澳門三大階層的利益,鏡湖醫院位於雜市,主要客群是貧苦的華人;而中西藥局位於華商聚集區,主要客群是中上層的華人;仁慈堂旁孫醫館則位於高官顯爵雲集之處,主要客群是葡萄牙人與富家貴族。

「中西藥局」診症費為二毫,「仁慈堂旁孫醫館」則是一元,就這樣,孫中山開始有了收入,靠著這種薄利多銷,漸漸變成有錢人,「四大寇」之一的陳少白評價孫中山行醫成功時稱:

很奇怪,不滿兩、三個月,聲名鵲起,幾乎沒有一個人不耳聞其名,極端欽佩的。就診者戶限為穿,他這一年的醫金收入,計算一下,竟有一萬元之多。但是他並不積蓄,總在各方面用出去,以至賺到的錢,到手就完。

孫中山的收入放到今天來看也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功,一般人獲得如此大的成就,大概會安於現狀,但他一輩子深按革命道理,知道宣傳與推廣的重要性,便開始營造自己的醫學帝國,將生意推得更廣、更遠,經常投入重資在報紙上進行宣傳,每張報紙基本都印上大大的孫中山頭像,以及一連串廣告用語,例如「大國手孫逸仙」、「從英美名師游,洞窺祕奧」等,聽起來實在很吊胃口。除此之外,一八九三年七月

十八日的《鏡海叢報》,孫中山還以行醫期間醫治的多起病例來宣揚自己:

一、 治療沙麻病:陳宇,香山人,六十一歲,患沙麻八年矣,辛楚殊常。頃在醫院為孫醫生割治,旬日便痊,精健倍昔。

二、 幫老外接生:西洋某婦,胎產不下,延孫治之,母子皆全。

三、 治療腎積水:賣麵食人某,腎囊大如斗,孫醫用針刺去其水,行走如常。

四、 治療化學燒傷:大隆紙店兩伴,誤為毒藥水焚炙心胸頭面,勢甚危殆,孫醫用藥敷之,旬時就癒。

五、 拯救尋短女人:又某客棧之伴,與妻角口,妻於夜半吞洋菸求死,次晨八點鐘始有人抬到孫館,如法救之,亦慶更生。

六、 幫大官醫治:港之安撫署書寫人尤其棟,患吐血症多年不癒,華醫束手,親造孫醫求治,一月奏效。

以孫中山的醫療水準和經營規模來說,倘若能在澳門安安穩穩地待下去,有可能會成為當地德高望重的大財主,然而歷史往往都是出人意料的。隨著孫中山的業績水漲船高,引起葡萄牙醫生的忌妒,他們找出孫中山的學歷來自野雞大學,一同上報政府,要求關閉他的兩家診所。

廣州行醫記

一八九三年春,孫中山被迫離開澳門,再度回到廣州行醫。靠著累積下來的錢,設立新的「冼基東西藥房」,雖然規模不如以往,但總算有了落腳之處。藥房規定上午十點到十二點為贈醫時間,看病不論難症、急症,診金都是隨意,即使不給錢都沒有問題。

廣州的看診生涯,改變了孫中山看世界的態度。他以前總認為學醫才可救天下人,而政治總是遙不可及。直到有一天,有個病人來找孫醫生看病,說膝蓋有毛病,然而當他進行檢查時,發現這位病人不但膝蓋有問題,全身上下遍體鱗傷,滿是瘀青與膿瘡。原來這位病人是職業船夫,有天在河邊散步,竟被官兵誣陷為海盜,不由分說就拉他去縣衙挨兩百大板,差點被打死。

孫中山感到很震撼,而震驚之餘,又有些許內疚,覺得自己在香港、澳門待久了,都忘記與生俱來的身分,家鄉的同胞正在受難,醫學救不了國家,還是改行做別的吧!在此期間,他一面行醫,一面試圖投書李鴻章,希望能去那邊上班,以力行改革,使國家達到獨立富強的目的。上書被拒後,孫中山祕密結納反清社團,試圖在廣州起義推翻滿清,東窗事發後,孫中山被迫流亡海外,走上革命的不歸路。

行醫生涯結束

孫中山開啟人生中的另一個篇章,行醫生涯就此結束。他在海外密謀革命時,四處遊歷各國,足跡橫跨日本、美國、英國、南洋等處,深入了解當地的各種文化、思想、制度、飲食。許多人常以為孫中山是激進的洋化派,其實不然,在他看來,西方的思想與制度雖然最先進,但若從醫學角度來看,在飲食上面,中國還真不比西洋差。

西方世界大多信仰基督教,《聖經》明文規定「豬雖有偶蹄,卻不反芻,對你們是不潔的,你們不可吃這些走獸的肉」,還稱即使是牛、羊牲畜,「只不可吃牠的血,應將血如水一樣潑在地上」。之所以產生這種觀點,是因為《聖經》起源於西亞,當地的環境不適合養豬,一旦養就得耗費諸多雜食、飲水,排泄汙染無法解決,而不喝血則是為了抵制當地原始宗教以血祭祀的習俗。

中華文化圈沒有這種困擾,肉食正是以豬為大宗,南方還有飲食豬血湯料理的習俗,洋人不了解這種不同,居高臨下地嘲笑華人,說這是一種野蠻行徑。刺痛了長年旅居歐美的孫中山的自尊心,明顯只是地域不同的問題,憑什麼要看扁我們呢?孫中山遂發表長篇大論,以深厚的醫學背景知識反駁洋人,堅信吃豬血「不特不為粗惡野蠻,且極合於科學衛生也」:

吾往在粵垣,曾見有西人鄙中國人食豬血,以為粗惡野蠻者。而今經醫學衛生家所研究而得者,則豬血含鐵質獨多,為補身之無上品……此不過食品之一耳,其餘種種食物,中國自古有之,而西人所未知者不可勝數也。如魚翅、燕窩,中國人以為上品,而西人見華人食之,則以為奇怪之事也。豬血百利而無一害,不是我們古怪,而是你們太奇怪!他在一九一九年完成的《孫文學說.行易知難》說道:

(豬紅)含鐵質獨多,為補身之上品。凡病後、產後及一切血薄症之人,往時多以化煉之鐵劑治之者,今皆用豬血以治之矣。蓋豬血所含之鐵,為有機體之鐵,較之無機體之煉化鐵劑,尤為適宜人之身體。故豬血之為食品,有病之人食之固可以補身,而無病之人食之亦可以益體。

當然,孫中山愛中華飲食文化,倘若歐美的中華料理店出了什麼狀況,同樣會跳出來保衛他們的美食。曾有一回,美國市民傳出都市謠言,稱中華料理的醬油含有毒質,吃多了會死人,紐約市政廳甚至打算禁止華人使用醬油。雖然經過各方檢驗,確實沒有找出毒素,但這讓孫中山非常生氣,後來便將這起事件寫入他的「建國方略」,算是讓這起事件臭名遠揚了。

也許就現在的眼光來說,中餐和西餐不過是口味上的差距罷了,但在孫中山看來,這可是關乎國格的大事,「我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身為一名西醫大夫,孫中山以專業勸告中國人:勇敢地吃豬血,隨西方人說吧!豬血補鐵,健康又衛生,外國人不吃是他們不懂,管他的!

反對中醫!反對中藥!

孫中山的醫學生涯中,最飽受爭議的點當屬反對中醫。他曾發表過許多反對中醫的言論,且一直至死都不肯服用中藥,這點真的很令人費解,其中緣由,大概是滿清末年新思想矯枉過正的風氣吧!當時稍有接受教育的知識分子皆對傳統醫學嗤之以鼻,傅斯年曾說:「我是寧死不請教中醫的,因為我覺得若不如此便對不住所受的教育。」魯迅也說:「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孫中山認為,中國的藥品固然有有效的,但診斷的知識卻不足。不能診斷,如何用藥?

早在香港習醫時,孫中山就曾說過諸多不相信中醫的言論,甚至曾惡趣味地捉弄過無牌大夫。有一回,孫中山在九龍附近遊玩,隨手購買幾支甘蔗邊走邊吃。途中,他遇到一位郎中大夫在路旁推銷中藥,定睛一看,這些中藥乃是東拼西湊而成,連基本藥理都不清楚,他一不做,二不休,竟將沒吃完的甘蔗藏在袖口,假裝握著手槍,嚇跑郎中大夫。

其實,晚清末年被庸醫害死的人還真不少,舉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為例。周伯宜曾因全身水腫尋求中醫,醫生為他開了「敗鼓皮丸」的藥引。藥丸是用打破的舊鼓皮製成,水腫又叫鼓脹,打算用打破的鼓皮來剋這個病情。結果吃了後身體愈發虛弱,就這樣被治死了。孫中山討厭中醫,尚在情理之內吧!

一九二四年十月,正當直奉戰爭打得如火如荼之際,華北平原的局勢頓時風雲變色,出現段祺瑞、馮玉祥、張作霖的臨時聯合政府。他們邀請孫中山到北京共商國事,孫中山在汪精衛等人的隨行下前往。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抵京後,孫中山腹部絞痛,嘔吐大作,緊急送入協和醫院治療,初步診斷結果為惡性腫瘤。

孫中山(圖/取自維基百科)
晚年的孫中山。(圖/取自維基百科)

昔日治療他人的醫生,此時開始接受他人的治療。號召之下,各地的醫生紛至沓來,予以孫中山當時最先進的醫療辦法。然而當他們將孫中山的腹壁切開後,最不樂見的一幕發生了,只見整個肝臟表面、大網膜和大小腸面上長滿大小不等的黃白色發硬結節,整個腹腔內臟器黏在一起,嚴重程度已經無法進行手術。

萬般無奈下,孫中山的家屬與幕僚想到中醫。孫中山起初不願接受,還說:「一艘沒有裝羅盤的船可能達到目的地,而一艘裝了羅盤的船有時反而不能到達,但我寧願用科學儀器來航行。」中醫葛廉夫曾建議讓他嘗試中藥治療,孫中山答道:「予平生有癖,不服中藥!」

不過,後來胡適推薦很有名望的陸仲安,在眾人勸說下,一生不願意服用中藥的孫中山在半推半就下,開始接受中醫治療:

有推薦中醫陸仲安者;因陸曾醫治胡適博士,若由胡進言,先生或不峻拒……先生語胡曰:「適之!你知道我是學西醫的人。」胡謂:「不妨一試,服藥與否再由先生決定。」語至此,孫夫人在床邊急乘間言日:「陸先生已在此,何妨看看。」語訖即握先生腕,先生點首,神情淒惋。

從中可見,孫中山雖然在病危時同意接受中醫治療,但只是一種不忍拒絕親友好意的權宜之計,不代表他最終認可中醫。其實到了最後,中醫對他的療法只不過是一些按摩之類的精神療法,至於中藥藥方,孫中山的服用次數斷斷續續,感覺不是很相信。做為心腹,汪精衛曾想更換中醫的看診次數,改為全盤西化,為此還不惜與中醫田桓扭打在一塊,對此孫中山沒有說些什麼,恐怕到逝世前都不相信中醫吧!

作者介紹|江仲淵

臉書「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古人黑歷史挖掘專家、文學研究扒皮手,擅長以生動幽默的文筆講述歷史人物。

擔任「關鍵評論網」、「風傳媒」、「今周刊」、「自由電子報自由評論網」等四家媒體專欄作家。完成《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年僅十七歲,是臺灣當代最年輕的史學作家。

曾獲多家出版社邀請撰寫推薦序,包括余杰《顛倒的民國》、拂羅《羅貫中沒告訴你的三國演義》、龔元之《古裝穿搭研究室》等書。

著有《民國文人檔案,重建中》、《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17段隱藏在史籍和作品背後的奇葩人生》、《老師不好意思教的世界奇葩史:超乎想像,原來影響世界的領導者是這樣!》、《發明家大起底:從疫苗到核武,讓你直呼「不能只有我看到」的歷史真相!》、《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代下的毀滅者:希特勒與帝國十大信徒》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民國軍閥檔案,重建中》(原標題:中國版怪醫黑傑克― 被革命耽誤的Dr.孫中山)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