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用電腦、孩子卻連關於未來的資訊都不會找?身為家長,你應該這樣做...

2018-04-17 14:40

? 人氣

六年的工作就這樣過去,每年這時候一定忙碌著修改高三學生的推薦信、備審、諮詢問題,還要反覆不斷和重複向家長、學生說明一些其實早就透過各種管道說明解釋過、而且大部分自己查詢輕易就知道的問題,有的甚至是明明網頁都開在他眼前,仍然是找不到關鍵資訊在哪裡…這真的很令人費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近隨著評鑑要做教學檔案,不斷但卻腦子裡一直反思著這些年的工作到底在忙什麼、辛苦什麼⋯為什麼這麼消磨輔導老師的能量與耐性?

高一努力教的,學習遷移和保留的效果真的超級有限,到高三面對升學感覺全部都還給輔導老師了,我們總是透過各種方式大聲疾呼,但是多數的孩子卻被這些平時的大小考試、追求好成績已經壓力喘不過氣來,根本也沒有動力想要為自己作生涯探索以及累積學習歷程;更糟糕的是生涯規劃課在部定課綱裡只是必選修1學分,其實高中三年每個階段都有其生涯需求與任務需要引導和陪伴,但是普遍導師、任課老師也未必具有這樣生涯輔導的相關知能;如同《學生輔導法》中規定的,其實生涯輔導這種一級預防性輔導是全校教職員都需要一起推動且融入在課程中的,反觀現在的教育現場,我相信很多老師根本不知道在法條裡面有明訂這項任務,繼續教著自己的學科罷了!

回到學生的審查資料上。我在看備審時覺得真的有認真準備和規劃來驗收成果整理資料的人似乎降到一、兩成,但多數都嚷嚷著申請名額多我只想要考學測然後申請入學,不想考指考。讀者看到這裡應該可以理解,這真的是無解⋯

小結幾項建議:

(一)先讓你的孩子、學生能在國中時就儘可能地去體驗生活才有可能做生涯選擇

學科只是他學習歷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就算沒有辦法念到名校,也至少能讓孩子探索到自己真正的志向所在,假以時日,定能有所成就。而勉強孩子作出我們認為對的、好的生涯選擇,也只是一個平庸的人,有的父母師長覺得「平庸沒什麼不好,穩定就好了」這樣的觀念其實也是臺灣停滯不再進步的原因,當我們的下一代完全沒有夢想與挑戰的意願和抗壓性,我們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早點試探不只是有助於國中升高中或高職的分流,更重要的是進入到高中以後選課課程模組是跟大學選才有聯動的。容下再述。

(二)再讓他適性適才地選擇能夠勝任的類組,他才有機會自然而然累積學習歷程

108課綱上路後,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不再只有所謂的志工服務、課外活動研習證明、獎狀競賽成果,而是以他們平時的選課、作業、評量表現為主軸,是否能符合大學端對於學生基本能力的期待。所以選怎樣的課程模組以及課外活動的組合,是否足以顯示孩子的性向、興趣,以及對於領域的認識與認同,便會是大學端期待看到的學習歷程檔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