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老師的心裡話:從備審資料看到未來世代的悲哀

2018-04-13 11:13

? 人氣

(圖/Citizen Schools Photos@flickr)
高中輔導老師總是在第一線為學生指導升學規劃(圖/Citizen Schools Photos@flickr)

有時常想,學生如此被動,缺乏自我準備的狀況下,家長也無法放手讓孩子為自己負責時,究竟這些孩子要怎麼去念大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家長們的焦慮不是不能理解,但最不能理解的是總是把愛孩子放嘴邊的家長們,跟孩子們一起成長和學習環境變化的速度是相當有限的,往往因為工作的忙碌而高度倚賴學校升學輔導的措施,甚至是無限上綱。

我們從補習班花招百出甚至是「到位」的升學輔導服務可以看到,似乎撫慰了許多無助的學生和家長,彷彿看到明燈似地追求各種資訊,深怕自己遺漏了什麼,進而也要求學校應該要提供等量甚至是更多的服務;然而學校本來就不是主責在做升學輔導甚至是升學代辦、國外留學代辦的,但家長近年來對於這些「規格」的要求有增無減。

而各校輔導老師們本著學養與不斷精進的職涯知識與訓練,提點著孩子們自我探索、認識職業世界與適配性的同時,我們的建議跟家長意見不同時又會被指責,最常聽到的是:「老師你怎麼可以建議我的孩子……你怎麼可以教他這樣寫備審?你可以為他的未來負責嗎?你怎麼可以這麼不負責任做這樣的建議?!」

我想,家長其實也沒有辦法為你的孩子未來負責的,因為家長向學校「伸手牌」孩子們自然也是有樣學樣,這難道是我們要教給孩子帶到生活中的能力與態度嗎?

當然,我也需要站在學生跟家長的立場,甚至是高中老師的立場說幾句話。現在的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實在是太大學中心(或『大考中心』中心、大學甄選委員會中心)的思考了。每個校系固然有他們決定選才的標準,但是確實有很多需要檢討的地方,包括學科能力測驗的時間、考科採計的組合與選擇、審查資料採用和審閱的確實性與參考性、面試的形式與效果、指定項目甄試(面試、筆試等)的考試時間,其實都嚴重地影響到高中教學正常化。

說實在的,學測和個人申請這麼吃重,高三上學期會偏向準備學測而荒廢進度課業,似乎可以理解;而高三下學期因為個人申請的時程,根本不可能好好學習,更不用說學生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心態是必然的,放榜沒上回頭再準備指考已不到50天,這樣的處境該叫學生與家長如何是好?教育部雖然逐年延後二階考試時程,但今年的觀察下來其實也只是拖長了學生準備二階的時間,增加痛苦的時程以及無法同時兼顧指考的窘境。高中老師的話更不用說了,其實陪著孩子們一起煎熬、指導準備升學、安撫情緒的第一線人員都是我們,其實我們的負荷更是沉重啊!

如果說今天制度不好好整體性的思考與調整,我們永遠是考試引導教學;加上近日在研議生涯測驗系統提供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參考,我覺得也是荒繆至極,永遠是為了符合大學端的期待而量身打造客制化出大學想要的學習歷程(罐頭工廠?),而未來大學端會期待看到學生怎樣的學習歷程與課程選修也是大學中心的思考,在臺灣社會這樣的氛圍下,很難回到學生個人特性、興趣與適性發展,那麼是不是高中生涯規劃課也可直接廢除了,因為我們似乎只是在為這樣的遊戲規劃在背書罷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