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時尚:《五十道陰影》的祖師爺們

2015-02-15 10:31

? 人氣

文學的江湖裏,情色作品想必是亦正亦邪的一派。有時是挑逗人性慾望的怪客,難登大雅之堂,面臨或鬆或嚴的查禁;有時是催動變革進步的俠士,具有獨特的美學和現實意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2012年正式出版,英國小說《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一路橫行無阻,打入多個西方國家暢銷書單榜首。同名電影更因情人節檔期助勢,掀起一片疾風驟雨。書和電影褒貶參差,許多人因好奇而前去圍觀。

不如趁著《五十道陰影》引發的熱潮,去看看這類文學的老前輩們,對西方宗教、政治、文化發展有過怎樣的影響。

新力量的溫床

西方現代情色文學,始於文藝復興中後期的意大利。作家阿雷提諾(Pietro Aretino)堪稱開山祖師,他的十四行詩、《對話錄》(Ragionamenti)是大名鼎鼎的鎮派法寶。它們剝離了人文主義經典的淵深,直陳赤裸裸的事實,與《最後的審判》等同時期視覺藝術作品相映成輝。

這類作品的風行,卻與印刷術從中國傳入歐洲相關。批量印製取代手稿,知識不再是精英的特屬物,而在「思想集市」裏向更多人流通。它們具有的道德挑戰和對抗意味,不可避免地引來監管。1559年的禁書索引,以天主教世界驅逐新教異端作品為主,也將帶有情色內容的藝術文學作品列入其中。

當權者開始無預警地檢查書店。在威尼斯共和國等主要城邦,購買阿雷提諾的作品,有了成體系的暗語和步驟。同時,在監管較弱的城市,如倫敦和阿姆斯特丹,印刷商乘機獲利。走訪意大利的倫敦人,在威尼斯購買的阿雷提諾作品時,會驚奇地發現原來是「倫敦印製」——與現在中國遊客看見各地特產「中國製造」有異曲同工之妙。

根據成人小說改編的情色電影《格雷的50道陰影》的男女主角達科塔·約翰遜和傑米·多南。 

英國內戰與復辟年間,君民關係多被兩性化。保皇派將將查理二世(Charles II)描繪成英勇的拯救者、英格蘭民族多情的丈夫,他1660年的即位如同一場婚禮,與臣民再度聯姻。而議會派則借用了這套體系,批判國王為暴力或偷情的丈夫。值得注意的是,不論哪派,國王作為「丈夫」的形像,始終佔據著更高的、更具控制權的地位。

後來君主立憲制在英國確立,一套國家事務詩集(Poems on Affairs of State)「無閹割地」羅列了復辟年間的詩作。其中不少通過細膩描摹查理二世荒誕鋪張的私生活,影射他外交上的羸弱,譬如無力制衡法國路易十四的崛起。

情色小說與社會動蕩繼續互為溫床。法國大革命領袖米拉波侯爵(Mirabeau)、聖茹斯特(Saint-Just)等都寫過相關作品;而「放蕩主義」和虐戀代表人物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也親身投入革命運動中。薩德「掌門」的十八世紀末,相關作品從數量和質量上均達到巔峰,同時因當權者無暇管制,取得空前絕後的出版自由。

從《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這類重磅兵器,到街頭翻飛的小冊子,作品攻擊的人物包括教會、貴族、宮廷人士,尤其是美艷無雙的瑪麗王后(Marie Antoinette)。王后是國王的妻子和母親,書中描繪、流傳坊間的瑪麗的混亂私生活,削弱了貴族統治的權威性,也最終令她成為「末代王后」,如今空餘凡爾賽宮的華麗殿苑,向後人展示曾經的榮華。

話語權歸誰

十九世紀殖民文學,再一次拓寬了情色作品的勢力範圍。

哈格德(Henry Rider Haggard)的暢銷作《所羅門王的寶石礦》(King Solomon』s Mines)開篇,一張葡萄牙早期探索者留下的地圖,引導三名英國白人男性,尋找非洲南部富礦裏鴿子蛋大小的寶石。大片豐沃土地,被男掠奪者繪畫成近似女體的形狀,充滿誘惑與神秘,令人躍躍欲試地想要征服。

男性主導的兩性關係、白人主導的經濟秩序、帝國主導的全球體系,在殖民小說中三位一體,密不可分。

與這些老前輩們相比,新晉走紅的《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似乎顯得淺薄。原本是《暮光之城》(Twilight)的同人小說(fan fiction),因口味過重而被迫從網站上移除。之後,作者詹姆斯(E.L. James)將它改為原創作品,並依依不捨地為兩位主角更名換姓。意想不到的是,這套書得到瘋狂追捧,在英國亞馬遜銷售量超過《哈利波特》全集。詹姆斯儼然成為情色小說新一代女掌門,更成功超越武林盟主J.K.羅琳,風頭一時無兩。

不可否認的是,原書少有文采,電影節奏緩慢;許多人慕了艷名來睹魔女芳容,都失望而歸。偶爾令人眼紅心跳的場面裏,可以看到薩德侯爵等祖師爺的背影閃過,總算是還有一絲半點的祖傳功夫,當然功力相去太遠。英國著名書評人稱「從未見過有如此糟糕之作能夠出版」、「相比之下《暮光之城》可謂《戰爭與和平》」。中國讀者亦戲稱,它還比不上中國網絡論壇裏鋪天蓋地的「霸道總裁愛上我」,西洋女魔頭何不來中原取一取經?

即便如此,該書的流行,也反映了新的社會圖景。越來越多的女作家以筆為劍,參與到這個文學門派的競爭中來,對女性順從的角色提出探討。網絡和移動端的快節奏閱讀,讓傳播變得難以阻擋。儘管這本書讀者多為三十歲以上的已婚婦女,以及未諳世事的少女,但這樣的群體「瑪麗蘇」也已有足夠的物質實力和輿論引導力,改變消費潮流。

也許每本流行書的背後,都顯出一個日新月異的江湖。作為讀者,能從各個門派博取眾長,不沉溺於一家之術,也就再好不過了。

倫敦政經學院 國際關係碩士生 朱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