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真的反台獨、民主化嗎?晚年的他脫口說出「這句話」,道盡數十年統治台灣的心聲

2022-02-25 15:24

? 人氣

台、美斷交後,國府緊急宣布中止該年底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廣大群眾原本對政治的熱情突然轉向仇美,使得部分平素挾洋自保的黨外人士受魚池之殃,而自覺被美國出賣的執政黨人士,則與民間社會同仇敵愾,這些都助長了國府內部保守勢力的氣焰。台、美斷交後,國民黨召開國是建言座談會,與會人士義憤填膺、情緒激烈,咸認為國內社會秩序是否安定或者遭到破壞,乃是外交、政治等一切事務成敗的關鍵,而少數黨外人士蓄意製造事端,外國勢力直接或間接暗助,係為「鐵的事實」,黨內大員除主張「嚴懲政治叛亂犯」之外,甚至建議政府擬妥一份「效力應大於法律與命令」的《反共愛國公約》,要求全體國人簽字遵守,蔣經國本人也認定政治上的陰謀分化偏激份子,「應一律以共黨份子視之,必須從嚴處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圖/遠足文化提供)
台、美斷交後,廣大群眾原本對政治的熱情突然轉向仇美。(圖/遠足文化提供)

本書第三章論及此後所發生的數項重大政治案件,即是在台灣整體政治氛圍走向保守緊縮的情況下所發生的,以一九七九年初高雄黨外大老余登發涉嫌叛亂案被捕為例,不少國民黨人士認為此時採取行動乃「時機大好,易獲民眾支持」,主張應把握群眾的愛國情緒並採取「非常手段」。翌年「美麗島」事件被告林義雄的母親與雙胞胎女兒在自宅遭不明人士刺殺身亡,震驚全台,然而當警政機關宣布以高額獎金懸賞緝捕林宅命案的兇手時,國民黨內竟有謂該案之發生,「社會上並未懷疑國民黨」,故不宜提供過高獎金,以免引起眾人猜疑之荒謬論點。當年「美麗島」大審結束後,同樣有高層人士指出軍法審判「情理法兼顧」,已經贏得廣大民眾的信服,「不論宣判結果如何,下次選舉國民黨將可獲得壓倒性勝利。」由此可見此時執政黨內部政治氣氛之保守反動。

一九八四年春天,國民大會準備選舉新一任正、副總統,蔣經國基於省籍平衡而提名台灣省主席李登輝擔任副手,並有意讓政績出色、民間聲望日隆的行政院長孫運璿繼續留任,以栽培他成為未來國家的領導人,不料孫運璿突然中風病倒,被迫退出政壇,嚴重打亂蔣的人事布局;在希望維持財經內閣前提考量下,他任命中央銀行總裁俞國華繼任閣揆。儘管俞內閣繼續啟用台籍人士,延續七○年代以來的本土化工程,然在美政府看來,遲至蔣經國第一個總統任期結束之時,國民黨內部的外省保守勢力依然穩佔上風,主張開明改革的力量鮮有發揮影響力的空間,台灣的民主化進程看似將黯淡無光。在國務院與中央情報局的分析裡,接受西方教育、具有改革色彩的李登輝,於國民黨內毫無權力基礎,僅是小蔣用來制衡海外台獨勢力,以及對島內台人群體進行安撫酬庸的一顆棋子,根本無法駕馭龐大的黨國體制,連被華府劃歸為保守派的俞國華,其影響力都勝過李。美方還認定警備總部、軍方與國安情治系統對「本土化」路線仍持高度的疑慮,甚至暗中阻撓,蔣經國提名李登輝任副手之後,也可能向黨內外省勢力進一步釋權,以免後者擔憂台人力量上升。種種情況都讓華府對台灣未來的政治前景不太樂觀,研判一旦蔣經國在任期內亡故,保守派必將主導全局,溫和力量將進一步下滑,屆時台灣不但沒有推動大規模改革的可能,台、美關係也將蒙受陰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