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股價曾跌到4.4,還被唱衰倒閉!這位董事長帶高管減薪5成,埋下2021營收高峰伏筆

2022-01-26 14:10

? 人氣

還有一個因素是金融海嘯後,由於航運市場的供給大於需求,船公司經營相當辛苦,若有需要再增加船隻,或為了參與聯盟運作,需要一些大船,口袋不深的陽明只能用長租船策略取代自行造船。而其他財力雄厚的船公司則自己造船。這樣一來一往比較之下,陽明在這段時間得背負龐大的長期租金,使得經營更加吃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謝志堅分析,中國大陸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以稅賦減免、人口紅利與低廉薪資等有利因素吸引了大量外資投資中國大陸,讓大陸出口連年出現雙位數成長,亮麗的貿易數字吸引船公司做了過度的造船投資,市場上建造中船舶一度達到市場營運船舶近六成的極高比例,然而金融海嘯之後景氣反轉,大陸對外貿易放緩, 此時貨櫃船運市場船噸增加太多,過剩嚴重,導致2016年8月底爆發韓進海運倒閉事件。

2017年第三季交通部發函請陽明於增資完成後,就歷年來營運不佳之情況、2016年之鉅額虧損及經營危機,依公司治理原則提報相關資料予主管機關及董事會同意後,函送法務部調查局釐清相關法律責任。2018年第一季,陽明正式發函予法務部調查局。

作者介紹

謝志堅/口述

臺灣海洋大學名譽博士。
陽明海運前董事長暨總執行長。
長榮集團前次席副總裁。
長榮海運前董事長。
全國船聯會前理事長。
臺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前董事長。

投身海運界逾45年,足跡遍及全球,包含派駐德國、香港、義大利、中國大陸、英國、美國等地20年。對海運人才培育及綠色環保航運不遺餘力,達成對海運產業創新經營與卓越領導的成就。

張佩芬/執筆

主跑海運新聞逾44年。
擔任台灣新生報航運版記者1年半。
擔任工商時報記者、撰述委員42年半。
現任ETtoday東森新聞雲資深記者。

1979年5月隨長榮海運歐洲線首航採訪團訪問歐洲時,在德國漢堡認識本書主角謝志堅,之後謝志堅職務一再高升,成為媒體關注的海運界重要採訪對象,由於謝志堅真誠對待媒體,言之有物,被譽為「記者之友」,也與筆者結下逾42年的善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無懼駭浪:謝志堅堅忍圖成45年的海運生涯》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