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股價曾跌到4.4,還被唱衰倒閉!這位董事長帶高管減薪5成,埋下2021營收高峰伏筆

2022-01-26 14:10

? 人氣

陽明股價曾跌到4.4,如何走過2016年海運低潮?(圖/維基百科;作者/pete)

陽明股價曾跌到4.4,如何走過2016年海運低潮?(圖/維基百科;作者/pete)

編按:2021海運景氣大爆發,長榮、陽明、萬海營收與股價皆創新高,然而2016年海運景氣低迷,陽明嚴重虧損,股價跌到4.4歷史低點,還被外媒唱衰倒閉。陽明如何挺過低潮?

虧損引發立法委員連番質詢,精神壓力沉重

謝志堅是挾著長榮海運與長榮集團40.5年資歷、20年派駐歐美亞洲共六國/地區之外站經驗,以超完美資歷順利登上陽明董事長寶座,上任時沒有聽到任何的雜音,但到任不久,公司第三季財報發布,加上辦理減增資決定,在立法院引發連番抨擊聲浪,雖然多數批評並非針對謝志堅個人,但是身為董事長的他,還是承擔沉重的精神壓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有幾位立法委員多次批評陽明,對陽明長期以來的經營管理提出質疑,認為陽明靠政府補貼苟延殘喘。陽明內部士氣因此受到嚴重打擊,公司決定做出澄清,於是整理公司長期業績表現,指出公司股票上市21年來,淨獲利達新臺幣40.58億元,並沒有花過納稅人的錢,也沒有接受政府的補貼。公司進一步指出,新任董事長謝志堅6月底上任後,停掉虧損較高航線,嚴格實施貨載貢獻度管理,統一全球資訊系統,實施高階薪資減半,讓整個公司動起來,第四季一定可以看到業績明顯改善。

針對立委質疑陽明在謝志堅擔任董座後,第三季虧損更嚴重,陽明高層主管說明,這樣的說法很不公平,因為謝志堅是第二季剩7天才接下陽明,第三季有近四成的成績是第二季裝船就決定了,只是貨載運抵目的地,運費才在那時結航入帳,因此第三季營收獲利與否會受到第二季很大的影響。此外,公司簽有年度長約,即使現貨市場運價上漲,長約部分除非有但書,否則無法跟著調升。

陽明自1996年股票上市民營化後,到2016年第三季止的21年,雖然有6個年度虧損,卻有15個年度獲利,虧損年度中有5個年度是在金融風暴及金融海嘯後,其中以2009年新臺幣158億元虧損金額最大, 但隔年隨即創下新臺幣117億元獲利,合計民營化以來淨獲利為新臺幣40.58億元。

對於政府決定提撥新臺幣600億元供業界借貸,陽明主管指出, 這筆錢不是供陽明一家申請,還是要通過銀行審查,也要付利息,並不是拿納稅人的錢來補貼。

陽明高階主管指出,謝志堅真的很有使命感,對陽明全心付出, 讓整個公司動起來,他提出的貨載貢獻度管理,停收不符變動成本的貨載,讓公司1個月少虧約200萬美元;另外,他也將中東二條與亞洲三條虧損較大的航線停航。

當時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陳學聖接受《工商時報》專訪,指出陽明是名列全球第七的貨櫃船公司,成績得來不易,在海運市場低迷之際,國內應全力協助度過難關。

陳學聖曾是《中國時報》主跑交通部的記者,也曾擔任交通記者聯誼會會長,對海陸空等交通事業相當熟悉。他指出,陽明自1996年股票上市後,積極發展成為全球第七大貨櫃船公司,相當不容易,也因為臺灣有兩大國輪公司,讓我國出口貨品運價得以大幅降低,對貿易貢獻極大。

陳學聖認為,那幾年海運市場低迷,貨櫃船運市場運價創新低,是景氣因素與貨櫃船噸過剩所致,2016年前三季,全球前20大貨櫃船公司只有我國萬海航運與德國赫伯羅德兩家有賺錢,並非單是陽明一家公司的問題。

但是另一方面,國外媒體也一再唱衰陽明,甚至點名陽明會是韓進第二。決定與陽明合組THE聯盟的日本三大船公司合組的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執行長Jeremy Nixon及德國赫伯羅德輪船營運長Antony Firmin在THE聯盟於2017年4月成立後的一個月連袂訪問謝志堅,探究陽明實際情況。幸好交通部在韓進2016年8月底倒閉事件後,於當年11月適時提出航運業新臺幣600億元紓困方案,宣布由國家中長期資金貸款提供海運相關業者運用,港務使用費也給予打折優惠。此外,經濟振興方案新臺幣5,000億元,仍有不少剩餘款也可供業界申請。由於政府公開宣布這些支持計劃,使得THE終於放下心。

另外因為韓進海運倒閉,讓很多貨載因船隻貨櫃遭到債權人扣押,收貨人遲遲無法領取,有的甚至延誤一年才解決問題,陽明美歐航線的重要長約客戶,也因而紛紛詢問陽明財務狀況,謝志堅考慮問題的嚴重性,要求交通部派在陽明的法人董事代表,在董事會上宣讀政府的新臺幣600億元紓困方案內容,並列入董事會會議紀錄,再將可公開的部分傳給客戶,消彌客戶心中疑慮。

事實上,政府的新臺幣600億紓困方案主要是發揮心理上的功能,因為國內金融市場原本就是資金豐沛與利率低廉,陽明一向沒有貸款的困難,對陽明起不了多少實質作用,但是政府在背後支持這件新聞上了國際媒體,卻是讓陽明的客戶、聯營夥伴與上下游合作事業都吃下定心丸,消除了對陽明的諸多疑慮,不再疑神疑鬼。

帶領高階主管減薪,宣示挑戰不景氣與改革決心

實際上在2016年第四季,陽明內部就已知道該年虧損有多嚴重, 因為上半年虧損已達新臺幣84.62億元,雖然8月底韓國韓進海運申請破產,致使第四季運價大幅提升,但因結航時間會晚約二、三十天, 第三季較差的業績會反映在第四季,而且雖然現貨市場大好,但因有部分客戶受合約約束無法調漲運價,公司已預知全年虧損會破百億。謝志堅為了對所有股東、客戶們宣示負責任的決心,於11月2日晚間公司發布訊息,宣布:經董事長謝志堅召開集團高階會議,除強烈要求落實各項業務調整策略,進一步執行開源節流計劃外,決定自當月起,副總經理級以上主管減薪五成、協理級以上主管減薪三成。

這項大幅減薪的決定震撼業界,甚至出現了陽明副總級薪水比經理級還低的情況,不過陽明內部與集團所有協理級以上主管55人一致同意這項決定。謝志堅指出,雖然減省的開支每年約僅3千萬元,但宣示效果很大,主要的目的是要展現陽明內部破釜沉舟、挑戰不景氣與改革的決心,特別是主管以身作則,會給予所有同仁起到帶頭示範作用,讓大家都能發憤圖強,上下同心,一起迎向營運的新契機。

這項減薪計畫設定只要公司某一季開始獲利,就立刻恢復原薪,否則至少先實施一年。2017年11月9日,陽明該年第三季財報出爐, 確定公司結束連續9季的虧損,第3季獲利12.64億元,EPS為0.7元; 累計前三季虧損縮減至0.82億、減虧99%,打臉歐洲媒體任意預測陽明第三季看不到獲利,甚至2017年底前都不會賺錢的報導。陽明隨即正式宣布,停止協理級以上主管已實施一年的減薪案,當月起恢復原薪。

這段減薪過程,表面上是陽明內部自主提出,謝志堅在退休之後透露,2016年9月12日,他由賀陳旦帶領進行政院,向院長林全與副院長林錫耀報告減增資計畫,在獲得支持之後,交通部考慮減增資可能引起的爭議與投資大眾的反彈,根據行政院指示,要求陽明要針對嚴重虧損問題釐清管理階層的責任,也就是要追究責任,另一方面則是要求陽明高階主管減薪,要求協理級以上都要減薪一半,但是謝志堅力陳自己與總經理減薪一半沒問題,其他主管如果減薪幅度太高,有些人有房貸要付,或是家計較重,一時間恐難以承擔,最後裁定董事長與總經理減全薪一半,副總經理減本薪一半,協理級減本薪30%。

謝志堅回到公司,在高階主管會議發布減薪計畫後,有主管反應減薪幅度太高,謝志堅立刻起立,向大家鞠躬,表示全因自己的無能,導致公司虧錢,員工要被減薪,對不起大家,結果所有主管也都起立,表示願意接受減薪決定。有些請假未參加會議的主管一聽到消息原本無法接受,但在整個希望陽明能夠重生的氛圍之下,最後也都毅然接受此項決定。

針對陽明嚴重虧損所做的責任追究,交通部則是組成專案小組,邀請律師、會計師與海運專家,經過多次會議深入檢討,在一大本厚厚的報告中,指出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中國大陸外銷暢旺,海運艙位不夠,大部分船公司樂觀看待,為贏得先機及提高市場占有率,紛紛大量下訂單租船造船,包括陽明海運,即使當時的造船與租船價格已經很高。而這些新船大部分都是在金融海嘯之後交船,因此陽明承擔很高的營運成本。

還有一個因素是金融海嘯後,由於航運市場的供給大於需求,船公司經營相當辛苦,若有需要再增加船隻,或為了參與聯盟運作,需要一些大船,口袋不深的陽明只能用長租船策略取代自行造船。而其他財力雄厚的船公司則自己造船。這樣一來一往比較之下,陽明在這段時間得背負龐大的長期租金,使得經營更加吃力。

謝志堅分析,中國大陸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以稅賦減免、人口紅利與低廉薪資等有利因素吸引了大量外資投資中國大陸,讓大陸出口連年出現雙位數成長,亮麗的貿易數字吸引船公司做了過度的造船投資,市場上建造中船舶一度達到市場營運船舶近六成的極高比例,然而金融海嘯之後景氣反轉,大陸對外貿易放緩, 此時貨櫃船運市場船噸增加太多,過剩嚴重,導致2016年8月底爆發韓進海運倒閉事件。

2017年第三季交通部發函請陽明於增資完成後,就歷年來營運不佳之情況、2016年之鉅額虧損及經營危機,依公司治理原則提報相關資料予主管機關及董事會同意後,函送法務部調查局釐清相關法律責任。2018年第一季,陽明正式發函予法務部調查局。

作者介紹

謝志堅/口述

臺灣海洋大學名譽博士。
陽明海運前董事長暨總執行長。
長榮集團前次席副總裁。
長榮海運前董事長。
全國船聯會前理事長。
臺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前董事長。

投身海運界逾45年,足跡遍及全球,包含派駐德國、香港、義大利、中國大陸、英國、美國等地20年。對海運人才培育及綠色環保航運不遺餘力,達成對海運產業創新經營與卓越領導的成就。

張佩芬/執筆

主跑海運新聞逾44年。
擔任台灣新生報航運版記者1年半。
擔任工商時報記者、撰述委員42年半。
現任ETtoday東森新聞雲資深記者。

1979年5月隨長榮海運歐洲線首航採訪團訪問歐洲時,在德國漢堡認識本書主角謝志堅,之後謝志堅職務一再高升,成為媒體關注的海運界重要採訪對象,由於謝志堅真誠對待媒體,言之有物,被譽為「記者之友」,也與筆者結下逾42年的善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無懼駭浪:謝志堅堅忍圖成45年的海運生涯》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