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杞人憂天」不如好好「活在當下」?心理學揭人們容易陷入想法矛盾的陷阱

2018-04-05 11:30

? 人氣

未來的自己到底代表什麼,我試著回想一段當我在考量未來時,腦袋到底在想什麼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已經快過了四分之一了,我好像還沒有做點什麼,感覺應該要在夏天的時候好好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或許今年是我該好好充實自己的時間了。」

這段想法可能開始於去年年底……

「又過完一年了,明年我一定要把睡過頭的毛病改掉,要積極一點,希望明年我可能在工作上有些突破,順利一點,最好能夠讓主管認同。」

這可能只是工作上的自己,但其實我們對感情也是有想像的。

「已經交往那麼多年了,我今年也希望有機會能夠結婚,希望感情能夠順利,最好能夠一起出國玩,多棒!」

我們常常想著未來的,如果你仔細端倪,未來總是帶著「盼望」的氣味,那個未來的自己,總是比較好一點的自己,比較順一點的自己,也或許是比較快樂的自己。

雖然你會說自己常常想到未來時,總是擔心害怕,這也是未來的自己,所以未來的自己有時候是「杞人憂天」的,這種「杞人憂天」的傾向大多時候奠基在你的「盼望」之上。例如你如果對感情有些期望,在回顧自己的能力,如果你發現這段通往期望的道路有些距離,那你就不會沉浸在幸福的盼望中,而是馬上陷入一種焦慮不安的思考。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如果你發現期望並不那麼容易實現,那你就不會沉浸在幸福的盼望中,而是馬上陷入一種焦慮不安的思考。(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想法的反面與正面

如果把想法分成正反兩面,那對於未來的反面想像,應該就是「擔憂」吧!想想看當你覺得自己「壞事將近」時,你是如何焦慮不安的,你或許已經發現了以自己的能耐,根本無法達到腦海中想像的目標,但你還是有點期待,但那個期待一直無法勝過擔心。重點就在於你的期待一直存在,如果說你正向看待自己的期待的話,你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通常你會有一種心境,你發現根本達不到,但你還是會想像會不會你是受到「上帝眷顧」的人,好事就是會發生,你說不定一眨眼下,目標就達成了,你不一定搞得清楚自己該怎麼做,但你就是相信好事會發生。這種心情有別於「擔憂」,或許可以稱為「樂觀」吧!那種對於距離很遙遠的期盼,有種一定會達成的想法,那就是「樂觀」本身。

未來的自己,不論是正面的想像,或是負面的擔憂,都代表著你內心所偷偷設定的目標,當然不會所有的目標都會繚繞在你內心,讓你想個不停,但有些目標就是會讓你長時間沉浸在未來的自己之中。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未來的自己有時候悲觀多於樂觀。(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但擔憂是會讓人傷神的

沉浸在樂觀的想像,你或許會很快樂,但只要多幾次破滅的機會,你人生擔憂勝過於樂觀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多。際遇越不好,我們就越容易從個性的本質上,陷入負面的情緒之中,那個未來的自己有時候悲觀多於樂觀。但重點在於我們該怎麼辦,在沒有人教你好方法的情況下,你其實很快就會找到因應的方案,那就是調控一下自己對於時間的知覺。

如果擾人的擔憂是一種對未來的不安,那不要去想未來或許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常常把自己思考的時間軸,轉向「當下」思維,這種轉向當下的想法很常見,特別是常見於各式各樣的意見之中,例如:大家會叫你把握當下,專注於眼前,因為專注眼前我們也就不會一直擔憂還沒發生的事情了。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專注於眼前,我們也就不會一直擔憂還沒發生的事情了。(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但事實上專注於眼前這件事情,時常是奠定在有意義的未來目標上,例如我想要好把工作表現好,而專注眼前該做的事情,是把工作表現好的方法之一,所以我就會選擇專注於當下,因為總是想著未來自己可以多好或應該多好,無助於事,而擔憂也只會干擾自己做事情,反而讓自己變得保守。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想要讓自己不要焦慮不安,我們所啟動的「當下」模式,其實是一種類似逃避的方案。也就是我們想辦法轉移注意力,先別去想這些目標了,這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最先學會的解決方法。為了閃避未來的自己一直追殺自己,我們選擇了跟當下的自己相處,但是一種在平行世界的相處方法,也就是先把那些腦海中的理想與目標丟在一旁。

把目標與盼望丟在一旁的生活模式大至少有兩種,一種是所謂的享樂模式,另一種是所謂的延宕模式,其實兩種都很像再延宕,都很像再逃避,只是第一種是用玩樂來逃避事情,而第二種是用拖延戰術來逃避事情。根本上我們是用關注「當下」作為說詞,為了閃避那內心遠大且理想的目標,也為了閃避自己可能的能力不足所導致的未來困難。

如果說專注當下是讓我們內心平靜的方法,關注未來是讓我們生活前進的動力,那我們用關注當下來逃避未來,顯然就是用停滯原地讓自己快樂一點,換取能夠往前進的機會。當我們拖延事情或嘗試只享樂時,我們馬上就會獲得心情回復的好處,因為未來先不在我們的視野裡,我們不用再擔憂,能過一天算一天,那些該完成的能拖就拖。想像自己未來會失敗一直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不去面對未來又好像顯得我們太過於脆弱,太過於玻璃心,無法從失敗可能中不斷站起來。

任何讓你想要迴避過去或未來的方案,或許都會讓你心情平復,變得比較開心,但或許這些都會有代價,一不小心,我們就成為別人眼裡拖延的人,一不小心我們就成為自己心目中胸無大志的人。擁有未來的自己,我們才能因為盼望讓自己有一種持續往前的動力,而這種持續往前的狀態也才能讓我們真實有意義的活著,而非虛無地只觀看自己的當下。

雖然未來的自己有時候會用擔憂來困擾自己,但只要適時地讓自己可以完成一些小目標,我們很自然地就會慢慢把擔憂轉換成信心,重點還是在於「拖」或是「只追求當下平靜」是沒辦法讓自己富足的,因為沒有「未來」的自己應該也不是你想要的吧!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擁有未來的自己,我們才能因為盼望而保持向前的動力,且感到真實、有意義的活著。(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參考文獻

1、Constantin, K., English, M.M., & Mazmanian, D. (2017). Anxiety, depression, and procrastination among students: Rumination plays a larger mediating role than worry. Journal of Rational-Emotive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DOI 10.1007/s10942-017-0271-5
2、Martin, L. L., & Tesser, A. (1996). Some ruminative thoughts. In R. S. Wyer, Jr. (Ed.), Advances in social cognition, Vol. 9. Ruminative thoughts (pp. 1-47).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insoul(原標題:站在自己「當下」的這一邊,卻出賣了自己的未來...)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