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人總愛省小錢花大錢?巴菲特的啟蒙導師道出1背後原因,本性藏在細節裡

2022-01-08 07:30

? 人氣

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透過自身經歷,分享「如果投機,就會賠錢!」的原因。(示意圖 / 取自Unsplash)

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透過自身經歷,分享「如果投機,就會賠錢!」的原因。(示意圖 / 取自Unsplash)

畢業典禮前夕,校長科普爾又把我叫到辦公室。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一名職員,因為兒子功課實在太差而來找科普爾,在交談中,還請校長推薦一名最優秀的學生去做債券推銷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科普爾把我介紹給了這位薩繆爾.紐伯格(Samuel Newburger)先生,還著實把我誇了一番。科普爾認為華爾街給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廣闊天地,我應該認真考慮這次機會,而不應該留在大學裡教書。

我答應去見薩繆爾先生,見面時間定在次日下午3點15分,到時他會從交易所趕來與我面談。這家公司的名稱是紐伯格─亨德森和羅勃公司(Newburger, Henderson & Loeb,簡稱NH&L),地址在百老匯街一百號。

我還清楚記得當時的情景:我早早的趕到那裡,在三一教堂的大鐘前面徘徊著,等待著指針指向3點10分,然後穿越馬路,走進美國證券大廈。我被帶入薩繆爾的辦公室,那裡有位相貌堂堂、身體肥胖、滿頭白髮的男人;雖然他實際上只有五十多歲,但他看起來已經很老了。

寒暄一番之後,他把我引薦給他的弟弟阿爾弗雷德・H・紐伯格(Alfred H. Newburger),真正的面試便開始了。

阿爾弗雷德(我很快就發現他才是公司實際的首腦和靈魂)與他哥哥一樣高大、英俊,但頭髮不是白色而是灰色,講話充滿熱情和威嚴。他詢問我有關經濟學的學習情況,我只好承認根本沒有學過──主要是因為我在美國運輸公司上班。幸而我還是知道股票與債券之間的區別,這點使他很滿意。

阿爾弗雷德說雖然我缺乏專業訓練,但既然科普爾校長誠摯推薦了,他願意讓我留下來。他又問我的經濟狀況如何?我回答很差,必須依靠工資養活自己。「那麼,」他說,「通常我們給年輕人的起薪為每星期10美元;但考慮到你的狀況,我們給你加一點,每星期12美元。你應該明白,你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夠開始銷售債券,跟我們一起賺大錢。」他補充道,「華爾街會給正直誠實的人提供無限的機會!」

過去我只是從人們的傳說和小說中了解到,華爾街是個充滿奇蹟、振奮人心的地方;當時的我急著揭開它的神祕面紗,急著領略它的驚濤駭浪,於是我接受了這些條件,並同意從下個星期起開始上班。

當我起身準備離開時,阿爾弗雷德用他那長長的手指指著我,嚴肅的說:

「年輕人,給你一個最後的忠告:如果你投機的話,你會賠錢的。永遠記住這一點。」

隨著這句類似禁令的話,面試結束,「交易」完成,我的終生職業就此一錘定音。

一開始的工作安排是這樣的:我先在內勤辦公室待上幾個星期,跑跑腿、幫幫忙,從最基本的東西開始學習業務,隨後將到債券部學習如何銷售債券。那時的華爾街不像今天這般運轉流暢,有大量的買單和賣單需要交換(配對),大量的證券需要交割,大量的支票需要檢驗,以及大量類似郵差的工作需要完成。我首先在交割部工作,然後轉到委託部,後來又轉到了會計部。這些地方都讓我學到許多東西。

在當收發員的第一個星期,出納員給了我一張支票,讓我到國家城市銀行(National CityBank,花旗銀行〔Citibank〕的前身)去驗證真偽。「你知道城市銀行的地址吧?」我看到了支票上的地址(華爾街55號)所以回答「當然知道」便出了門。

過了華爾街49號後,我到了一幢富麗堂皇的大廈,顯然這就是我要找的銀行。但為了保險起見,我開始在牆上找名字和地址,而繞著這幢四方型大廈轉了兩圈後,還是沒找到名字和地址,於是我決定放棄掙扎,還是問問路人。當然,這就是國家城市銀行沒錯,他們認為自己名聲這麼響亮,根本不需要在大門口掛上招牌。

這裡一定要說一下,對於當時金融業處理大筆資金時那種漫不經心的態度,我深感震驚。當支票檢驗完畢並準備歸還時,窗口的職員會大叫一聲「紐伯格」或「康特德」(Content)等公司的名字。

收發員只要走近窗口,說聲「紐伯格的支票。」然後一張可能價值五十萬美元的紙便這樣交給了他,不需要提供任何身分證明。

而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對股票的草率處理。當我正準備離開電梯給客戶送股票時,另一名收發員會跑過來對我說:「你是要去薩托利斯(Sartorius)公司吧?」「是的。」「那就請你順便幫我把這些股票帶給他們,多謝了!」接著他便把一大捆股票塞到我手中,轉身便跑開了。

奇怪的是,儘管這些做法看起來很荒唐,但在支票和證券處理中卻很少發生差錯。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那時的交割方法沒有今天這麼複雜。

有錢人分為三種,吝嗇鬼往往更貪婪

儘管華爾街的人在處理大筆資金時相當漫不經心,但我也驚訝的發現那些富人竟是如此節儉小氣。有次當我走進阿爾弗雷德的辦公室時,發現他正在準備寄支票支付個人帳單,他用已經貼好郵票、印好地址的信封來寄這些支票,而這些信封是他在其他公司開會時拿到的。

阿爾弗雷德會把印好的地址畫掉,再寫上新地址,這樣就可以省下兩美分的郵資,他還很滿意的說道,不要浪費了這些信封和郵票。這樣一個大富翁所表現出來的節儉實在讓我震驚,也讓我傷心,特別是我一直對阿爾弗雷德的智慧與決斷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問自己:「這樣一個每天開出百萬支票給銀行的大人物,怎麼會為了節省兩美分的郵票而投機取巧呢?」我做這種事還情有可原,因為每分每厘的金錢對我都很重要。不過當時我非常小心,沒讓任何人知道這個想法。

在我寫這本書時,距離這些事情發生的年代已近半個世紀了,經過幾次嚴重挫折後,我也積蓄了不少財富──事實上遠遠超過了當時華爾街的老闆們。隨著時光的流逝,我越來越能理解富人看待金錢的心理。

其實事實是:

我們對於錢財的態度,是在早期生活環境中形成的;天生的性格、生存的條件,以及某些關鍵性經歷是決定性因素。

除非各種經濟因素的限制,無法大把大把的花錢,否則一個出生於奢侈浪費之家的人,有極大的可能會繼承延續這奢侈之風。如果這樣的人由貧變富,他很快就會甩掉先前約束他的枷鎖,成為一個真正花錢無度的傢伙,因為他從不擔心自己的財富會耗盡。

然而,大多數孩子並非天生就有節儉或奢侈的本性,他們的態度以及將來的行為,大部分都是由早期所處的環境所決定。即使他們的家庭很富裕,父母還是能夠透過言傳身教以及懲罰等手段,使他們變得勤儉節約,甚至是小氣吝嗇。

如果年輕人在處理小額的錢財(特別是每星期的零用錢)時,就養成了這些習慣,那麼當他們得到大筆財富後,態度就會變得矛盾;對小事情往往過於斤斤計較,對大事情則顯得粗心大意、慷慨大方,甚至是揮霍無度。至於那些生於富貴之家、在奢侈環境中長大的人,當然會很輕易的繼承花錢時的瀟灑氣概,因為只有這樣才與他們的氣質相稱。

學著區分以下三種人,對人生會很有幫助:第一,真正的吝嗇鬼;第二,狂熱的討價還價者;第三,由於條件所迫而形成的小氣。真正的吝嗇鬼永遠都是貪婪無度的──他有累積(不必要的)財富的本能衝動,而且會神經質的反對任何花費。

第二種人中包括了許多成功的商人,由於習慣使然,他們會不停的努力工作、不停賺錢,往往將生意場上「價格要找最划算的」、「砍價要狠心」這些原則應用到個人支出上。這些人實際上根本不是小氣鬼,因為他們也崇尚奢侈品,他們能從勞斯萊斯轎車、大遊艇,或名貴珠寶中獲得勝利的快感(不過他們的勞斯萊斯通常也是趁打折時買來的)。

第三種富人最有意思,因為他們性格非常複雜,身上充滿了令人困惑不解的矛盾。這些人可能出身清寒,或是曾體驗過貧困的滋味──就像我一樣,生活的拮据曾經迫使他們數著銅板過日子(我仍記得當時我有一個小圓筒,這個圓筒原本是用來裝巧克力的。洞口剛好能塞進美分硬幣,我經常會數一數裡面總共有多少美分,看看我有多少「財富」)。

這些根深柢固的習慣早已進入潛意識中,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使他們做出種種不合情理、甚至令人羞愧的舉動;但這種行為只會出現在小筆的開銷,大型支出或高級禮物則不適用。

這些人孩提時能支配的金額大多在一美元以下,上百美元甚至是上千美元,對這些孩子來說都是天文數字,因此他們沒有養成如何處理這種大筆金額的習慣。

一個經歷過貧困童年的富翁,他的消費行為會顯得反覆無常、荒唐可笑。面對大筆金額的支出,他隨隨便便,甚至顯得有些鋪張浪費;而對於小金額的費用,他則不得不與自己頑固的吝嗇性格爭鬥。

以我自己來說,我的吝嗇行為就受到兩種不同的力量反抗:首先,我完全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並決心以智慧和意志力盡可能的解決它;其次,我對他人對我行為的反應非常敏感──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此。我不知道這種性格究竟是好還是壞,但從節省小錢這個角度去考慮,它的效果很不錯。

如果我認為有人在注意著我時,就絕對不會露出自己的吝嗇本性;但當只有我一個人時,便會放縱自己,讓那些孩提時養成的吝嗇習慣全部暴露出來。

不過即使在這些時候,我都還要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例如當我與其他人一起出門時,我都會選擇叫計程車;而只有我一個人的時候,則寧願去搭乘地鐵。

對此我有兩個說服自己的理由:第一,街道太擁擠了,乘地鐵比計程車要快得多;第二個理由是,在地鐵中我可以讀讀報紙。但事實上,我不太常買報紙,因為我覺得帶在路上走很麻煩,或許這個不願意花小錢的習慣,也正是我從不抽菸喝酒的原因所在。

作者介紹|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美國經濟學家與專業投資者,價值投資之父。他也是啟蒙華倫.巴菲特以及當代許多最成功交易者投資理念的導師。葛拉漢1894年出生於倫敦,成長於紐約。自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即進入券商公司擔任金融研究員。1926年與友人紐曼(Newman)合作設立葛拉漢.紐曼基金,每年以優異的績效擊敗道瓊工業指數,從此奠定了葛拉漢價值投資策略在市場的地位。

在華爾街奮鬥多年後,葛拉漢回到母校執教,首度開設證券分析課程。立下後世證券分析的基礎。自1933年起,葛拉漢.紐曼基金就沒有賠過錢,而基金清算後的投資報酬率更高達近700%。如今活躍於華爾街數十位身價上億的基金管理人,都自稱為葛拉漢的信徒,因此他亦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賺錢人生 「閱讀葛拉漢,是正確的投資起跑點」─巴菲特》(原標題:華爾街第一個忠告:如果投機,就會賠錢!)

責任編輯/焦家卉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大是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