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賺得多還是投資賺得久?一篇文看兩者年化報酬率,想財富自由提早退休應該這樣做

2021-12-23 15:49

? 人氣

最終總資產的組合內容,決定你二十年或三十年後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租屋方案或許過去三十年不需要承擔房貸的壓力,但是步入退休時即使有2千萬的資產,還是要面對房租的固定現金流支出,很多人也認為老年租房不易,這也是一種心理壓力,沒人知道自己老年時的健康狀態,一個穩定的居所是必須的,然而此時買房也會讓自己的FIRE目標馬上不足。

買房方案如果面臨退休時FIRE目標不夠時,或許可以考慮「以房養老」貸款來增加現金流, 或是透過賣大換小來增加現金流,這樣或許可能讓FIRE目標達成。

然而搬到房價較低的二線城市也是一種改善的方式。不過建議要早早規劃此類想法,賣房與離開習慣的生活環境,往往不是那麼容易適應。尤其是你已經習慣了現在的交通、醫療、生活型態,無法像年輕時較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了。

於是,重點在於平衡點的取捨。合理的房貸負擔率是小於30%,超過50%代表你的負擔能力過低了,如果你自身評估後房貸負擔率不足,那在此區落地生根對你或許是不適合的,搬離此區謀生未嘗不可呢?

12(圖/方格子提供)
110年第1季全國及六都房價負擔能力指標。(圖/方格子提供)

因為每個人主觀認知的不同,但若僅僅是以當下的安全感為主要訴求,例如自有房與租屋在安全感上的落差。那麼三十年後極可能就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需要解決,例如:

FIRE目標資產所能產生的收益過低,你是否需要考慮賣大買小或是以房養老貸款等其他問題,但是退休階段被迫需要考慮買賣房子,無異又是一種安全感的挑戰。

有標準答案可以依循嗎?可惜沒有。就如本文一開始所提到的,心理面問題皆難以評估,尤其是「購屋」對很多人而言是情感面的需求。但是為了避免受到當下的情感面影響太深,你必須把更遙遠的未來的需求一併考慮才行。

除了老有所住,更要求老後的生活有品質,避免老時只剩一間房子或是需要四處搬遷。練習更理性的看待每個資產在未來的發展,如同在開銷與儲蓄間的平衡一樣,將買屋的影響也納入資產配置與投資計畫中一同規劃,絕非自己當下是否能承擔房貸這麼簡單。

買房賺得多還是投資賺得巧,從來都是個假議題。因為每個人的條件都不同,在不同的條件基礎上作討論或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用合理的報酬率數字輔助並評估自身方案,大叔覺得幫助應該會大一些。

這是關乎你一輩子的事,畢竟沒人想要老年還居無定所,或是窮得只剩房子,那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作者介紹|FC的碎碎念

正如彼德・阿德尼(Peter Adeney)所寫的,這位部落客使用假名「錢鬍子」(Money Moustache)的名字對財務自由寫下的部落格: 「如果你可以擺脫對金錢的需求,你別無選擇,只能做更適合你的工作,更好的為世界奉獻⋯⋯如果你是為了愛而不是金錢,你將別無選擇但要做得更好」。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買房賺得多還是投資賺得巧)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