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IB、OB?年份是什麼意思?內行人精闢講解破迷思,看完這篇秒變威士忌達人!

2020-05-07 18:08

? 人氣

其中比爾博士更在許多品酒會中針對格蘭傑進行分析,他認為歷經10年的熟陳,恰可表現他所認可的酒廠風格,超越10年(格蘭傑的核心款也包括18年和25年)不是說不好,但必須時常檢查橡木桶狀況,很容易越過酒質巔峰而開始往下滑。論壇最後做出的結論相當一致:「時間只能換取酒齡,但並非熟陳的唯一關鍵」,換句話說,酒齡只代表酒在橡木桶內酖沉的時間,無法與酒質畫上完全等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舊裝瓶與瓶中陳年

自21 世紀以來突起的威士忌熱潮,讓酒廠突然發現手中老酒存量不足,因應之道,除了擴大產能和高喊打破「年分迷思」(應正名為「酒齡迷思」)之外,也細心呵護手中現存的老酒,絕不輕易裝瓶。至於消費者端,除了驚覺當年遍地皆是、毫不起眼的酒款,相隔幾年竟漲到令人咋舌的天價,也發現市面上相同酒齡的酒款品飲起來似乎不復以往,而產生今不如昔的感慨。

是焉?非焉?對於美好的過去究竟只是想像,還是酒廠巧婦難為,已經調不出往日的酒質?對於後者,酒廠永遠不會承認,因為調酒師的重責大任,便是經年累月的調製出相同酒款,讓消費者分不出差異,既然酒款配方不變、風味當然也不會變,至於消費者的質疑,純屬個人口味變化。所以,驗證上述懷疑的唯一辦法,便是找出相同酒款的新舊裝瓶,讓它們接受最嚴酷的「頭碰頭」對決考驗。

(圖/寫樂文化提供)
不同時期的格蘭利威12年。(圖/寫樂文化提供)

我曾參與二場大對決,第一場的酒款全是格蘭利威12年,羅列了從1980年代至今以及兩岸三地做過的裝瓶共計6款,第二場則以泰斯卡10年為主,除了從1990 年代至今的標準款之外,更加上1980年代的12年特殊款。

毫無懸念的,新舊裝瓶的差異明顯到不可能被忽略。1980年代的格蘭利威,香氣盡是既醇且厚的乾果、蜂蜜甜,似乎調入不少的老雪莉桶;類似的風格延續進入1990年代,但以柑橘甜為主的屬性顯得乾淨而輕盈;近年的裝瓶則完全翻轉為粉嫩的花香和柔美的香草、椰子,展現純粹的波本桶風味。

口感上,1980年代的裝瓶呼應著香氣,酒體紮實可咀嚼,輕燒烤橡木桶帶有許多肉桂辛香;到了1990年代,輕盈的水果滋味增多,也多了些柑橘果皮油脂;而2014 年在香草、柑橘甜的帶領下,充滿年輕的木質和單寧。

至於泰斯卡,鼻尖埋入1980年代的裝瓶,可立即感受到魂縈夢牽的繚繞煙燻和粗礪海風,闔上眼便恍如置身海濱,但睜眼回到近代,泥煤風顯得乾淨明亮,甚至多了些金屬質感,卻再也難覓昔日浪濤拍岸的島嶼風情。

所以,當風格的轉變已屬不爭的事實,不禁讓我們思考究竟改變何來?扣除酒廠可能為了消解庫存壓力而調入高酒齡的酒之外,從原料到裝瓶,還有哪些因素會造成風味差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