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心碎中的你,想快點走出來嗎?心理師親授3步驟療傷,第一步先別逼自己好起來

2021-12-17 16:22

? 人氣

失戀後該怎麼調適自己的心情?心理師告訴你3步驟重新振作,第一步先不要逼自己好起來。(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失戀後該怎麼調適自己的心情?心理師告訴你3步驟重新振作,第一步先不要逼自己好起來。(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我印象很深刻,我第一次強烈感覺到失戀是在我大學時期,我用一段話來描述當時自己的感覺,因為當我們在精神壓力很大,或在很傷心難過的時候,身體是會有很多反應。那時候的我身體出現的反應包括掉了一地的頭髮,當時的我形容:「那一根根掉落的不是頭髮,而是我碎掉的心。」我現在回想起來,知道當時的我是處在非常難過、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那種情緒狀態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後來我感受到的失戀感受有時不僅只是心碎,而是自尊也感覺到碎裂,當我在心碎了之後,我長了滿臉的痘痘,那個樣子讓我覺得自己沒有辦法見任何人,當然現在回想,我猜那已經是在很憂鬱的狀態,那時我也不清楚自己是不是情緒有狀況,只是每一天醒來,我所想的都是「我在哪裡?」、「我為什麼要在這裡?」、「他什麼時候會來跟我聯繫?」,甚至會質疑沒有他的日子,自己真的能活下去嗎等等,那時候有很長一段的時間就是陷在那樣的狀態裡。

先談談什麼是心碎,在心碎的狀態我們會失去很多的功能,因為我們有太多太強烈的情緒,而那個心碎其實就是「頓失依靠」的狀態。我們頓失了一個原本一直以來給予我們支持、呵護或溫暖的人,而且這個人頓時成了我們壓力的來源,那種感覺就像我們原本好好地踩在地平面上,瞬間卻變成踩在一根釘子上,也就是原本的支持系統或是情緒依賴的那個對象,瞬間成為了我們情緒暴擊的來源,就會導致我們變得無法承受這個情況,我們每天會感覺如坐針氈,這個就是心碎的情況。

當我們面對心碎的狀態時,可以怎麼辦?

第一件事,就是不要逼自己好起來,因為心碎正是一個我們在適應從兩個人變回一個人、從過去有情緒依賴的對象,到現在很多事情我要自己想辦法的過程,而在這個適應過程裡,也不只是情緒依賴的適應,可能還包含了的是「兩個人的生活狀態要改變」,好比有些情侶原本是住在一起,而在心碎的過程裡,我們就必須要讓彼此的生活是切割開來的。

有很多人在心碎的過程裡,對關係還抱有一絲期待,好比如果我們繼續維持著朋友關係,或我們繼續保持著同居狀態,我們的關係也許還會有所改善。如果你們對關係還抱著錯誤的期待,這樣的狀態其實是會讓我們的關係繼續陷入無止盡的混亂,或是無止盡的糾纏不清,某種程度也會耽誤你們彼此的未來及幸福。

若對方已經很堅定地認為關係就是要結束,你卻還抱著對關係的錯誤期待時,那你就會非常的辛苦,你會反而需要每天看到對方,看到那個給予你情緒爆擊的人,可是你卻沒有支持系統,你每天就會過得心力交瘁。

第二件事,如果確定要分開,至少在三個月內讓彼此是在一個「互動的真空狀態」裡,也就是你們不要再有任何的互動,甚至也許你需要再更長到半年的時間,你都不要讓自己跟對方有任何的接觸;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裡,這樣的理想狀態非常的困難,包括對方可能是你的同事、同學等,因此,你可以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減少跟他的接觸。

如果你是被動分手的那一方,你就會出現非常大的為難是「你會很想念他、很想跟他靠近」,這時候該怎麼辦?很多學生來問我的時候,我就會告訴他們「你能不能善良又狠心地告訴自己:『我現在這麼做是為了什麼?我現在停下這一切是為了什麼?』」

有時候其實會變成是,我們要有意識地去切斷我們對對方那一個不合理的期待,或錯誤的希望感,如果那個東西沒有斬斷,我們就會一直維繫著那股希望感,接著我們就會一直停留在這個狀態。

第三件事,統整。當生活可以回歸正常時,開始整理關係,檢視自關係裡有哪些喜歡與不喜歡去知覺你最重要的需求,以及你最排斥的狀態是什麼?之後開啟一段新關係時,你能不能真的運用你在前一段關係對自己的認識,和對關係的需求及渴望,如此你才能真正地在關係裡頭成熟,而非每次都遇到類型相近的人。

所以先呼呼自己,並好好地跟自己對話、停止互動、依賴與無畏的期待,檢視在關係中的自己,可能有一段時間你的情緒是很反覆的,特別是你可能經過充滿對方身影的地方,好比你們曾經牽手的公園、第一次約會的餐廳等,這個情況我們會說那是屬於事件性的,讓你陷入了低潮的情況。

這時候你其實也可以在那個狀態裡好好地哀悼,甚至可以跟自己說:「是,我現在又想起了他,那時候的他真的很溫柔,當時的我也真的很開心,只是很可惜我們沒辦法繼續了。」透過類似的對話去支持自己,想念對方沒有關係,但請支持並陪伴自己,一片一片地把心碎的自己包容回來。

文/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愛心理(原標題:「掉了一地的頭髮,是碎了一地的心」失戀中成長三部曲)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