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的土地會吸人!紐約、京都藝術家一同打造「最在地創作」,展出台灣天然的驚人魅力!

2018-03-15 17:25

? 人氣

旅美藝術家孫采華、日本染織大師伊豆藏明彥,於蘭陽博物館合作策展,以大自然為師,為宜蘭量身創作藝術。(圖/趙元攝)

旅美藝術家孫采華、日本染織大師伊豆藏明彥,於蘭陽博物館合作策展,以大自然為師,為宜蘭量身創作藝術。(圖/趙元攝)

這個春天,蘭陽博物館很不一樣。形狀各異的巨型絲織品自天花板垂掛而下,陽光灑在層層疊疊的薄透布幔上,看起來格外溫和,就像幫整個大廳上了柔焦濾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期展覽「絲法自然 天地有我」是由旅美藝術家孫采華(Ines Sun)、日本染織大師伊豆藏明彥(Akihiko Izukura)和蘭陽博物館團隊,紐約、京都、宜蘭三地串連,所共同策劃而成。除了主要展出地蘭陽博物館外,壯圍張宅、台北紫藤廬皆有作品展出。

(圖/趙元攝)
日本染織大師伊豆藏明彥於蘭陽博物館的作品。(圖/趙元攝)

絲織大師尊崇自然的工藝哲學

大廳內的絲質作品,通通都出自大師伊豆藏明彥之手。年已過七旬的伊豆藏,出身於京都國寶級和服織藝「西陣織」的世家。在高度機械化、傳統和服式微的時代,伊豆藏仍秉著工藝精神,堅持純手工織染。他傳承家族企業卻不拘泥於傳統,一生鑽研各式創新編織法,並富實驗精神的以昆蟲、植物做天然染料,近年甚至跨界創作大型藝術裝置,宣揚崇敬自然的理念,屢屢受邀到世界各地參展。

(圖/趙元攝)
伊豆藏明彥出身於京都國寶級和服織藝「西陣織」的世家。(圖/趙元攝)

開幕式上,伊豆藏的致詞簡短到大家還來不及回神就結束了,他只說:「我幾乎什麼事都沒做,就開了一個展,非常感謝大家。」寥寥數語簡短而有力,一如他的藝術作品從不過度修飾、盡量保持質樸,卻飽含著大自然的能量。他不喜強調自己付出的努力、崇尚天然,總謙稱自己的作品是無數隻吐絲的蠶寶寶、陽光、雨水的共同創作。

(圖/趙元攝)
伊豆藏明彥現場示範抽絲、染色。(圖/趙元攝)

和大自然一起,為宜蘭量身打造作品

為了量身打造屬於宜蘭的作品,伊豆藏和孫采華一同前往太平山採集植物,將之置於罐中承接宜蘭的雨水,待植物天然的原色緩緩釋出,做成一罐罐深深淺淺的「宜蘭色」染料。大廳內懸吊的絲織品,就是由這些土地供給的天然顏色所染成。單是一個絲質球體,就要耗費一萬隻蠶吐的絲,加上七小時的手工,這還不計泡製「宜蘭色」染料的時間呢!

(圖/趙元攝)
經過一年的時間,植物的天然顏色漸漸滲進水裡。(圖/趙元攝)

除了使用當地植物做染料,伊豆藏的作品更展現了他對宜蘭的細膩觀察,博物館入口的作品《稻舞》便是最好的例子。他用杉白竹、柿枝將絲布染色,並以舊石器時代人的漁網編織法,編出一座輕軟透光的隧道,隨風擺盪的細網在陽光下,就像宜蘭稻田結滿金黃色的穗。

《稻舞》之外,伊豆藏還有另外兩件位於戶外的作品,分別是《天道》和《海的力量》。《天道》是一座浸在館外溼地中、長50公尺的全絲隧道,以丁香和木蘭經不同程度煎焙製成的染料染成。繭狀外觀的《海的力量》則是羊毛製的作品,伊豆藏說,這件作品是他將羊毛包在岩石上,以水沖刷的力量塑形,再以昆蟲和柿子製成的染料染色而成。他指著這些戶外作品上的破洞說:「被風吹日曬雨淋弄壞也沒關係,我的作品就是和大自然共同的創作,洞愈破愈大才是正常。」

(圖/趙元攝)
《天道》和《海的力量》是位於戶外的作品。(圖/趙元攝)

兩位藝術家合作茶屋,展現藝術帶來平靜的力量

一手促成這次展覽的藝術家孫采華,和伊豆藏先生已認識了17年之久。孫采華說,他們的合作始於她在紐約開的野蓮茶室(Wild Lily Tea Room),她看中伊豆藏的手藝,請他為茶室設計一個絲質的小茶屋。孫采華將伊豆藏的茶屋結合她的行為藝術,命名為《天地茶屋》,邀請人們進入其中,先對喝杯茶再靜心抄寫書法,全程約2至30分鐘完全不用言語溝通,抄寫儀式結束後,同樣以一杯茶作結。

(圖/趙元攝)
孫采華與伊豆藏合作的作品《天地茶屋》,邀請人入內靜心品茶、寫書法。(圖/趙元攝)

孫采華說,她在紐約剛開始進行《天地茶屋》時,恰巧遇上川普當選,整個城市一片低迷。她發現茶屋的迴響意外的好,在蠶絲包圍中專心一意地執筆寫字,讓許多人參加完都感到特別平靜,甚至還有人大受感動,忍不住哭了起來。在體會到茶屋為人帶來平靜的力量後,孫采華便非常想將這件藝術帶回台灣,為家鄉奉茶。

(圖/趙元攝)
《天地茶屋》行為藝術現場。(圖/趙元攝)
(圖/趙元攝)
孫采華邀請參與者用金漆抄寫《金剛經》。(圖/趙元攝)

宜蘭的魅力讓展覽更精彩

至於為何選擇宜蘭,也是因緣際會下的結果。一心想將展覽搬回台灣,孫采華同時與許多博物館、美術館接洽,率先回應的便是蘭陽博物館。原本對於宜蘭沒有太多特殊情感的她,經過一年的浸盈,深入瞭解宜蘭之後,發現在宜蘭展覽真的是非常棒的選擇,剛好和伊豆藏取法天然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而遠離塵囂卻又鄰近台北的地理位置,也能達到她希望帶給人們的放鬆體驗。這些意外的收穫,讓她不住說著:「宜蘭的土地會吸人!」

(圖/趙元攝)
孫采華認為誤打誤撞選擇在宜蘭舉辦這個展覽,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圖/趙元攝)

此次展覽能夠如此具在地人文精神,除了宜蘭本身驚人的魅力外,也多虧了孫采華的辛勤訪查。為了更瞭解宜蘭以籌備展覽,她在一年內多次探訪、四處寫生,也盡量換不同的民宿住,並到當地的大家庭吃飯,多多認識當地人。因為一碗好吃的米飯,孫采華與農人賴青松結了緣,並邀他來開幕式致詞。賴青松亦本非宜蘭人,卻在這種了15年的田,再也離不開,他說:「宜蘭的農夫就像伊豆藏的春蠶,努力織出綠綠的水田。」在他看來,所有農夫都是藝術家,而日復一日的勞動就是他們的行為藝術。

歸途車上,放眼望去一片片綠溶溶的水田在斜陽下閃閃發亮,不得不同意伊豆藏和賴青松的說法,果然大自然和農人都是極厲害的藝術家。

展覽資訊

絲法自然‧天地有我-京都天染織品環境藝術裝置展

日期:3/2(五)-5/29(二)
地點:蘭陽博物館

責任編輯/陳憶慈

喜歡這篇文章嗎?

趙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