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存ETF比儲蓄險更賺錢?過來人一篇文算給你看,100萬放5年竟然能拿回這麼多

2021-11-29 16:15

? 人氣

(圖/取自Money錢)
(圖/取自Money錢)

長期投資指數型ETF
績效大勝儲蓄險

探討完可能的風險後,這類ETF的長期報酬率又如何呢?以0050為例,從2016年到2020年的5年期間,0050的總報酬率(加計股息再投入)高達138%,如果當初投入本金為100萬元的話,那麼5年後可以拿238萬元,相當於每年複利報酬率19%,這代表過去幾年台股處於大多頭的超級循環當中,才能產生年複合報酬率高達2位數以上的驚人成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家可能好奇,如果股市遇到像是2008年金融海嘯當時的巨大空頭襲擊,那麼長期下來0050表現會是如何?有一定股齡經驗的投資人可以回想,金融海嘯當年台股大盤指數從高點9,309最低一度大跌到3,955點,全年跌幅也高達46%,幾近腰斬,0050當年跌幅相當,全年下跌46.51%。

神奇的地方來了,如果把投資0050的時間拉長到涵蓋金融風暴的近15年期間(2006~2020年),15年下來的累積報酬率仍然高達250%,如果初始投入本金為100萬元,15年後可以拿回350萬元。換算0050這15年下來的年複合報酬率大概還有8.75%,相較於目前市場上儲蓄型保單的內部報酬率大約在2%多一些的水準來看,0050的報酬率明顯大幅勝出。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設定長期投資來累積退休金的時間是30年,可以考慮隨著年齡增加、風險承受度降低,逐漸調降投資股市的比重。千萬不要以為只要定期定額投資,就可以完全分散單一年度的黑天鵝大跌風險,為什麼呢?

股債配置有效降低風險
適合穩健型投資人

投資理財專家一般都會建議,如果擔心在漫長的投資過程當中遇上金融海嘯這類全球性資產風暴,可以採用分批或是定期定額的方式長期投資。他們所主張的理由是,單筆投資可能會買在最高點或是相對高檔,但若採定期定額投資,會有部分買在高檔,但肯定也會有部分買在低檔,高低價格可以相互抵消,而且低檔時相同資金可以買進較多標的。

不過,定期定額投資ETF來分散價格波動風險會有「鈍化」的問題,簡單來說,當累積100次投資之後,遇上金融海嘯而大跌5成,這時候第101次的買入即便可以買到2倍的單位數,但整體資產還是一樣縮水近5成。如果當初設定的30年投資期即將屆滿,或是剛好要退休了,這時第二場全球金融海嘯來了,錢都只剩下原來預期的一半,那退休生活怎麼過?要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窘境發生呢?

答案是將資金按比例投資2檔以上相關係數低的ETF,例如手上同時持有股票ETF與債券ETF各一定的部位,就可以大幅降低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同樣以0050為例,2020年第1季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際股市大跌,0050也從1月最高的98.85元,跌到3月時最低的67.25元,短短2個月最大跌幅高達32%。

在同樣期間,元大美債20年(00679B)ETF在2月時的低點為43.75元,3月最高一度來到54.6元,最大漲幅近25%。如果是投資0050與00679B各半,前者最大跌幅32%與後者最大漲幅25%相互抵消之後,整體投資組合大約只有-3.5%的帳面虧損。

長期來看,以股債ETF一定比例配置、且隨著時間調整的投資方式,總報酬率可能比不上從頭到尾全數資金投資股票型ETF的方式,但是風險必定比股票型ETF小了許多,同時,報酬率肯定還是遠遠勝過儲蓄型保單或是定存,對於穩健型、非主動型的投資人來說,不失為相對穩當的長期投資方法。

(圖/取自Money錢)
(圖/取自Money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Money錢(原標題:還在買儲蓄險?存 ETF 才能賺更多!複利+定期定額,用小錢滾出大財富)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