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珍貴歷史全藏在海底!隨台灣「水下考古」第一人探險,幾百年前的宋朝沉船就在眼前…

2018-02-28 10:00

? 人氣

十年磨劍有成,展望下個世代

水下考古隊員在水中進行搜尋調查。(圖/臧振華,研之有物提供)
水下考古隊員在水中進行搜尋調查。(圖/臧振華,研之有物提供)

水下考古計畫的未來,臧振華關切的是專業人才的接續育成、以及水下文資的產業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 2006 年打造研究團隊至今,因為計畫銜接或訓用落差等政策面問題,常常讓團隊留不住專業的人才。臧振華並不氣餒,他認為這些人才帶著水下考古的專業與視野去其他領域,也是一種開枝散葉。長期耕耘,埋下的種子總有一天可以開花結果、激發更多有熱誠的新血注入。政府即將成立的「水下文化資產研究中心」,讓水下文資探勘與保存工作更有延續性,對人才育成更會是一大福音。

下一步,是讓整體產業更健全。「像瑞典的瓦薩沉船博物館、英國的瑪莉玫瑰號博物館,都是兼具教育意義和經濟效益的好例子。」臧振華說,這兩間用沉船打造的博物館,透過完善的長期規劃,不但成功達成保護水下文物的目標,還帶來巨大的觀光價值,值得國內參考。

「但眼光一定要放遠,水下文物的維護保存是一場長期抗戰,如果抱著殺雞取卵的短線速成心態,只會造成文物被破壞、觀光目標也無法達成的雙輸局面。」臧振華語重心長地提醒。

怎麼會決定投入水下考古?

團隊裡很多同事上船會暈,我完全不會。原來是因為我出生在山東青島,才 1 歲大的時候媽媽就帶著我坐船,在海上晃了一個多月到台灣。我跟大海的淵源是深深藏在細胞 DNA 裡的。(笑)

其實考大學的時候,當時選校不選系的風氣盛,填志願時我幾乎把台大科系全都填了,唯一沒填的就是聽起來很無聊的考古系。但高中老師說,考古系其實很賺錢,鑑定甲骨文一次就好幾萬塊,所以我後來只好硬著頭皮去改,塗改的時候還差點把志願卡擦破了。沒想到,錄取的就是這個「程咬金」科系。

曾經也想過轉系,但大二暑假時老師帶我們去台東鯉魚山遺址考古,這才發現考古實在太好玩了!於是打消了轉系念頭,一晃好幾十年過去,台大老校長、也是中研院史語所創辦人傅斯年的名言,也成為我畢生註腳:

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

文/黃楷元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研之有物(原標題:打開深海中的藏寶箱──臧振華的水下考古)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