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全球最多iPhone金屬機殼,鴻準卻轉進生技業!3道逆風來襲,鴻海分身也必須轉型

2021-10-28 16:10

? 人氣

第3道逆風,則是金屬機殼零組件,已從手機外觀件的主角,逐漸退位成「配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4年前,蘋果首度在iPhone 導入無線充電時,由於金屬會影響充電效率,因此蘋果順勢把手機背蓋的材質,從金屬換成了同時在外觀更有質感的玻璃;而這兩年,隨著手機進入5G時代,法人認為,考量金屬對於訊號的干擾,未來加劇金屬機殼在外觀件的邊緣化趨勢。

那麼,未來鴻準是否也可能淡出機殼業?一般認為,應該不至於。一名分析師指出,雖然機殼業不會有爆發性成長,但對於手握iPhone最多金屬中框訂單的鴻準,這個事業仍是1年有400億元營收貢獻、可持續盈利的「金牛」(cash cow)生意,將成為該公司轉型發酵之前,穩定營運的中流砥柱。

轉型:入股台康布局生技業

鴻準這次新當選的5席董事,就專業背景,生技產業就強占兩席,考量該公司今年9月就曾投資台康,未來營業項目也將增加生技,不難看出,鴻準將往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所鍾情、亦是集團「3+3」轉型策略之一的生技業做布局。

回顧鴻準近20年的投資地圖,多是扮演鴻海集團對外的「策應」角色,如當年它對群創、夏普的投資。然而,隨著鴻海法人代表已退出其董事會,郭台銘也在去年裁撤鴻海聚焦健康的M次集團,今年更用他所掌控的永齡資本,握有鴻準兩席法人董事,未來的鴻準,也有望從一個集團策略的配合者,逐漸走出自己的路。

究竟何時能看到轉型成果?業界人士觀察,鴻準及可成由於都是現在才開始往生技領域轉型,粗估可能要兩到三年、甚至更久,才能看到初步成效。幸好,鴻準也已經默默布局汽車產業機構件10年,躋身BMW、特斯拉供應鏈,已經有成功轉型至非3C領域的實績。

機殼業巨變給業界的最大啟示,就是當所處產業不再成長,企業該如何轉型的兩難。曾是可成轉型顧問、併購律師黃日燦就直言,做慣龐大營業額生意的企業,通常對轉型較猶豫,這是因為相對於舊有事業,「(眼前)看到的東西都不夠大,這時做代工出身的業者就會猶豫、左思右想。」

研究企業轉型多年、東海大學EMBA暨財金系教授王凱立則提醒,企業切勿走到「絕處」,才想到要如何「逢生」,未雨綢繆,抱持著危機可能隨時降臨的警覺心,是企業轉型的第一要務。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今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王子承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