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西門町曾經是墳場?戰後的電影街有多熱鬧?6張老照片一窺台北西區的前世今生

2021-10-28 10:04

? 人氣

新興宮原是艋舺三大廟宇之一,日本人在拓寬馬路時,將之拆除,媽祖金身和廟產暫存龍山寺,「新居」完成後,寄人籬下的天上聖母,才進駐此寸土寸金的現址;因此雖是新廟,卻擁有1792年(乾隆57年)的法物和一口百年無錫元和廠製造的大鐘,和頗具歷史價值的匾額多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媽祖娘娘居住在鬧市中,面臨著熙熙攘攘的眾生社會,而且是個沉淪的、爭奪的環境,想救苦救難的感觸必然良多吧。去西門町追趕新奇和時髦、享樂和刺激的人們,路過這一片「淨土」,他們心裏的感想會是如何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樓起樓塌,流轉不息

日治時代,西門町是日本人的天下;戰後,當他們要走時,將住屋、商店私相授受,不少和日本人有「交情」的人,無償取得了產權,發了一筆「接收財」,使西門町產生許多「新貴」。當然,也有人看準了西門町是塊可以淘金的地方,擠到這裏做生意。

國府於完成接收工作,為加強節約運動和維護善良風俗,下令台北市所有飲食業,要改稱「公共食堂」,一時西門町大街小巷滿是公共食堂,「南國公共食堂」的營業項目是西餐、咖啡、西點;「嗎哪公共食堂」則以賣牛尾、牛舌出名。大陸各地口味的餐飲,紛紛以上海、北平、天津分店的名稱,在這裏開市,也有以標榜某大牌廚師的大名為號召。西門町成了吃的天堂,即使吃不起這些高級公共食堂的消費者,也不必望食興嘆,因為中華路鐵軌兩旁的攤棚有低消費的「老山東」、「天津館」......供您花很少的代價,就能吃飽一餐。

有本事的人、肯幹的人,不難在西門町發跡,但是,也很容易被「逼」出了這個「日日求新、事事求變」之地;不少「大王牌」和「金字輩」的人物,「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便是活生生的事例。

「西瓜大王」曾是西門町最風光的店面,門庭若市,賺的錢比誰都多,但是很快就銷聲匿跡了,有人說,「西瓜大王」是在一夜之間,輸掉了整個店面,但是後來的人頂了他的大王招牌,繼續營業,生意就是做不起來。

「金剪刀阿郎」是西門町純男師傅海派理髮店雷門理髮廳的老闆,他的手藝聞名全台,擁有不少老主顧,頭上要「挨他一剪」,還得等老半天呢。有一年,赫本頭流行的時候,他還破例做女人頭,賺了一筆;可惜,觀光理髮廳林立以後,他聞名海外的金剪刀手藝,敵不過有馬殺雞服務的半路出「師」的女理髮師。

以前,衡陽路、博愛路、成都路聚集了好多家生意興隆的上海式綢緞莊、皮鞋店、食品行,而今所剩無幾了。今天,高雄木瓜牛奶、台中蜜豆冰、台南担仔麵、基隆甜不辣(天婦羅),也已不像當初一窩蜂設店的時候搶市。近年來,西方食品業麥當勞、肯德基等,搶著登陸,想也不可能永遠占著一席之地,長江後浪推前浪,西門町此起彼落的現象,正是說明了「台灣無三日好光景」這句俚諺,還真不虛假,社會的萬花筒是每日不停的在變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