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西門町曾經是墳場?戰後的電影街有多熱鬧?6張老照片一窺台北西區的前世今生

2021-10-28 10:04

? 人氣

「城內」被較早來台的日本人住滿後,遲一步來台「淘金」的日本人,便在西門地區覓地建築房屋,他們清塚填溝,於1896年9月蓋起新起街市場,這是台灣新市場的濫觴,二年後新起街市場改建成八卦形的磚樓一幢(俗稱八角樓),左方是T字形平屋,1898年11月落成時,曾開物產共進會,以資慶祝,這座八角樓就是今日的紅樓戲院,連同魚肉蔬果市場,大家名之為西門市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八角樓」為兩層樓,樓下販賣日常用品,樓上出售古董、舊書,據台大教授黃得時說:他的藏書不少是在日治時代購於此舊書鋪。西門地區,成「市」後,日本人對他們的居處,原是墓地,心裏很不舒坦;為了驅除邪氣,請了日本京都伏見區稻荷山的「稻荷神魂」——狐仙,來驅鬼鎮祟,這個小小的廟就是蓋在西門市場右側空地;穿和服,腳蹬木屐的日本人常來參拜,香火鼎盛,西門町的熱鬧,也因此起步了。

(圖/時報出版提供)
西門町的世界館電影院。(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時報出版提供)
原台灣軍司令部,為台北市市定古蹟。現為中華民國國防部後備司令部之所在。(圖/時報出版提供)

範圍多大,見仁見智

西門町的範圍有多大?誰也說不上來。有人說是以西門圓環(即中華商場愛棟與信棟間,鐵路平交道的南側,以前塑有鐘樓,現在已拆除。)一千公尺直徑的圓型地帶為準;其實,在殖民政府實施市制於町名改正時所稱的西門町,只是約今中華路以西至康定路間之成都路兩側一帶而已,西門國小即在此範圍內,但是,民間稱呼的西門町,範圍就大得多了,以日治時代的町名來說,包括有築地町(因地勢低窪,填土而成故名)、壽町、濱町、末廣町、泉町、新起町、西門町、若竹町……都是;當時住在這裏的日本人還組織個「西門會」。

以現在台北市的地圖來看,西門町的範圍應是東起中華路、西至康定路、南起成都路二段,北至漢口街,其中包括的有昆明街、西寧南路、漢中街、峨嵋街,和武昌街二段、衡陽路、寶慶路等;當然,這是戰後廣義的西門町,我們現在說:「到西門町去逛逛。」大概指的就是這一大塊的地區。

東洋情調,娛樂日人

日治時代的西門町是日本人的娛樂場所,所以當時的西門情調是東洋式的。

1897年12月19日,日本人即在西門町蓋了台灣第一座劇場——「浪花座」,地點就在今天萬國戲院舊址,「浪花座」後來擴建為「朝日座劇場」。1920年代,已有專演日本劇的「榮座」,電影院則有第二世界館(曾為昆明街太平洋飯店)、新世界館(今新世界戲院)、芳乃館(今國賓戲院,以前為美都麗戲院)、國際館(今國際戲院)、大世界館( 今大世界戲院)、台灣劇場(今中國戲院),大家以前所說的「電影街」即是指這個地方。

1926年到1932年,即日本大正末年和昭和初年,新世界館的後面小巷,有日人所稱的「片倉通」,林立了二十家左右的館子,壽司、佃煮、蒲燒、燒鳥等日式小吃應有盡有;附近又有日式的、西式的大酒家,西門町的繁華景象,更名不虛傳。難怪當時在台的日本人喜歡留連「西門夜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