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未來不賣油,改賣氫?中油、中鋼推鋼化聯產計畫,要用液態氫煉鋼,追求零碳排

2021-10-24 09:10

? 人氣

3段式計畫 建置產線商用

根據《財訊》報導,鋼化聯產計畫將分為3階段進行,初期建置實驗室與先導工廠,再依據評估結果建置台灣首座鋼化聯產示範產線,最後擴大商用後,期望每年可減碳290萬噸,等同745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二氧化碳吸納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中鋼負責開發碳捕捉及純化技術,要將碳變成甲醇、甲烷或醋酸,關鍵就在於觸媒。觸媒的好壞不僅將影響產率高低,透過觸媒讓反應的溫度與壓力降低,也可達到減少碳排與能源耗用的目的。於是,今年中油也在嘉義煉製研究所成立先進觸媒中心,未來將與中央研究院展開觸媒的開發合作。

「現在技術都有,但是沒有到達cost down(降低成本)的話,就沒辦法(落實鋼化聯產)。」李順欽直言,現在碳捕捉技術的成本仍然偏高,基於經濟考量的問題,一定要讓成本降下來,技術愈來愈成熟的話,產率也會增高,整體成本也有機會下降。

然而,上述將二氧化碳轉化為高值材料的計畫,只是中油減碳工程的中期目標。中油的組織架構下的油品行銷事業部、煉製事業部、碳採事業部,在零碳排趨勢下都必須思考未來方向。《財訊》報導指出,事實上無論是中鋼要改採氫能煉鋼,或是其他製造業、運輸工具改以氫能為動力來源,中油勢必將轉型為國內的氫能供應者。

化石燃料退場 企業大考驗

煉油廠與石化廠,本身就是灰氫(化工製程產出的氫氣)的生產者,如中油的輕油裂解廠、台塑麥寮廠都生產灰氫。現今煉油廠與石化廠產出的氫氣量,根本遠遠不足以供應國內運輸部門和生產部門的燃料所需。更何況為了實現零碳,必須採用完全由再生能源提供動力而產出的綠氫,李順欽坦承,以台灣的綠電條件,綠氫恐怕仍需仰賴進口。但氫氣必須先在零下253度液化後才能夠輸送,比天然氣需要的零下162度還要更低,因此挑戰也更巨大,目前國際上運輸液態氫的技術,也都還在初期試驗階段而已。

去年排碳量達711萬噸的中油,正要以鋼化聯產的合作計畫作為其中一步,加速轉型「脫油」,至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要達成這個目標,中油光是研發費用要高達上億元。」接受《財訊》 採訪時,李順欽深懷期許地說。事實上中油在未來6年內已經確定的減碳相關設備投資計畫,更高達百億元。

接下來,中油一方面要思考龐大的企業體該如何因應化石燃料退場後,目前的主要業務和營收來源萎縮、人員與組織調整等問題;另一方面,未來無論是自產或進口氫能,要通過製程、專業、市場的考驗,屆時才能滿足國內需求。這場對內對外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中油都必須和時間賽跑,否則輸掉的,可能將是全台灣的機會。(延伸閱讀:中國恒大債務危機....鋼鐵、水泥業需求走疲,對台股鋼鐵族群影響怎麼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