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拍不出《魷魚遊戲》?他從《俗女養成記》中點出2大殘酷事實,別老拿韓劇和台劇比較

2021-10-21 15:27

? 人氣

前男友溫昇豪所飾演的江顯榮也是如此,不是簡單的前男友角色,在貫穿一、二季的故事線中,他也有屬於他的故事,甚至那些小時候回憶的片段(整個俗女系列我最喜歡的部分),每個人物的故事交代背景與敘述,都是非常的立體,沒有那種小時候的陳嘉玲性格的延續=長大後的陳嘉玲,這兩個角色著重點完全不同,有各自希望的目標,對人生的態度也不同,但透過劇情轉變與推進,讓我們漸漸了解到這兩個人都是陳嘉玲,只是不同時期的「嘉玲」罷了,如果有追劇的朋友一定能了解這之間有多少屬於台灣傳統文化的羈絆與共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一個自主獨立的俗女到單身貴族轉變,不是僅僅喊喊口號就能夠完成,歷經失戀的打擊、現實的挫敗、到最後放手一搏的買房,好不容易正視自己迎來新事業、新人生、新男友的同時,卻又莫名從單身貴族晉身到單親媽媽。對,單親媽媽就是因為現實生活的粉紅泡泡不像偶像劇這麼完美,在她還沒想到身分轉換的同時,現實就給了她一巴掌,所以她不加思索、不跟枕邊人考慮的後果就決定處理孩子,不論是要墮胎還是要生下來,都是那個「獨立的自己」所決定。

而俗女最好玩的部分就是她不會將這些議題化為說教式的討論,利用男女主角的處境、吵架、化解等描述出來,就如同「女性身體自主權利(墮不墮胎)」的議題巧妙的轉換到「從未以理性溝通為前提(『我們』為出發點)」這點上。對自己負責、還是對他人負責,抑或是兩個人為單位的前提下來一起負責。單一個議題的討論從來都是學術上的臆想,因為現實生活中沒有時間讓你排除這麼多的外在因素,一個問題往往牽連的是「一大堆」的問題。沒有人的人生不想要像偶像劇一樣,都是「粉紅泡泡」,但現實基本上就是這麼的「寫實」,你的粉紅泡泡就是會伴隨著一大堆的「殘酷」,等著你用「智慧與理性」去處理,但往往第一反應都是「情緒」,這才是真正的現實。

《俗女養成記》拍出了屬於台灣人自己的戲劇,我不覺得台灣只有要拍攝像是那些「大片」才是王道,相反的如果俗女的劇本沒有這麼多的台味的話,那根本無法引發這麼多共鳴,就像之前的《孤味》就差了那麼點「味」。我還是很喜歡台灣嘗試去拍那種「熱門大片」,其實也有蠻多劇本有所嘗試。但卻似乎忘記了一昧的模仿國外影視作品的下場,就是喪失自己文化的獨特性,試著把台灣文化融進這些「大製作」中,如果《魷魚遊戲》中的遊戲沒有椪糖挑戰,那些「韓味」都消失的話,這部劇還會這麼紅嗎?

P.S. 結果聊一聊就偏題,但的確是我看完俗女後最大的感想,在台灣製作戲劇是艱難的,但其實有很多好作品之所成功就是因為其包含了台灣獨特的文化性質,並非只是高成本的精良製作而已。如果台灣喜劇都模仿美式幽默的話,為啥我不直接看美劇就好,難道台劇會有美國人獨到的幽默與文化底蘊嗎?

附註1:在台灣一般類似質感的劇本,一集製作費約300萬台幣,但「俗女」第一季一集卻少了整整100多萬,所以整體場景變動較有感也是到第二季才比較多。但就其他市場,像是日韓、大陸等地隨意一集高達千萬台幣的製作(算一般),台灣的預算著實少了許多。

《俗女養成記》第一季預告片

《俗女養成記》第二季預告片

作者介紹|徐國益

喜歡聽故事的一個人 無論是電影、電玩、小說、漫畫、音樂等 只要有故事在其中 就會想去探究分析 並沉浸理解在故事的世界裡。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影劇延伸】《俗女養成記》屬於現實生活中的粉紅泡泡)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