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厲害在哪裡?他教書時堅持做2件事,讓教育大翻轉…連現在的老師都很難做到

2021-09-27 15:18

? 人氣

孔老夫子對道德的要求不是一百分,而是七十五分。因為如果用完美的滿分作為標準,一來大家做不到,乾脆放棄;二來就算你真的做到了,也會活得很痛苦,人生到頭發現不快樂,紅塵一遭枉為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七十五分是一般人勉力為之皆可觸及的標準,大節要守、細節可鬆,簡單說就是不矯情。有能力可以幫幫身邊的人,甚至是陌生人,就算吃點小虧,只要無傷大雅也就算了。但如果要搞到傷筋動骨,那可得細思量,因為你得顧及自己的家人和往後餘生。

臺灣制訂教育政策的常常是那些蛋頭學者,常用他們幻想出來的那一套東西來教育所有的孩子。動不動就美國怎麼樣、歐洲怎麼樣。你知道嗎?他們的風土民情、社會結構和臺灣都很不一樣,拿著硬套,有事嗎?峇里島很美,北極熊很強,但把北極熊放在峇里島,必死無疑。

孔子教我們的事

忠、孝二字是後代儒者的最高目標,在家為孝子、在朝為忠臣。但孔老夫子並不支持愚忠愚孝,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這一套僵化的思想不是孔子的初衷。

子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語出《論語.泰伯》)

簡單來說,壞蛋統治的國家不要去。國君是公平正義的我們就挺身而出,國君是壞蛋我們就躲起來,不要幫他。在世道好且有公平正義的國家,你混得不好,那是你丟臉、落漆。在沒有公平正義的國家,混得好,那就是你可恥了。

對於孝順,孔子要求「色難」兩字,就是和顏悅色很難,很簡單但是你辦不到。我們最親近,對我們最好的人就是父母,但我們常擺臉色給他們看。外人對我們略施小惠,你就銘感五內。朋友請你吃頓飯、幫點小忙,你把他當麻吉、換帖、閨密。父母照料三餐,一言不合你就大怒咆嘯。這種情況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特別明顯,

你可能會說,我長大以後也會養他啊!江蕙有一首歌〈落雨聲〉是這麼唱的:

你若欲友孝世大嘸免等好額 世間有阿母惜的囝仔尚好命

嘸通等成功欲來接阿母住 阿母啊 已經無置遐

棺材是裝死人,不是裝老人,所以三不五時,愛要及時。而且你以為扶養父母就算孝順了嗎?

《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你養寵物、養狗、養貓,也是在養啊!對雙親如果沒有敬愛之心,那有差別嗎?說不定你對貓狗還比對父母好。

講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怎麼又是這一套。你們不懂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好爸爸、好媽媽。我懂∼孔子也懂!

曾子有一次被他爸爸打,打到昏迷住院。出院之後還很開心的說:「你看,我很孝順吧!」(看來曾子被打傻了)

孔老師聽到之後勃然大怒,說了這句話:「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就是說,如果你爸拿「厚速共」抽你,你就讓他抽兩下唄。但如果他是拿西瓜刀要砍你,你就跑給他追!衍生的意思就是,如果父母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不要太過分,你就吞了!但如果誇張了、會傷筋動骨,那你就得閃,至於怎麼閃?這就是個人的智慧了!

可惜的是,孔子的哲學被後世的讀書人和當官的僵化、扭曲了,漸漸的,變成了腐儒們的遮羞布。

作者介紹|呂捷

知名補教歷史老師,中正大學歷史系、中正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畢業,行腳類歷史節目《呂讀台灣》主持人。

因活潑的教法與貼近年輕人的語言而在網路上廣受喜愛。臉書粉絲頁逾51萬人追蹤,網路教學影片瀏覽人次突破千萬。他認為歷史該教的不只是認識歷史,而是該認識人性,並且常用犀利的角度來剖析各類事件,因而被票選為「最愛補教名師」。著有《哥教的不是歷史,是人性》、《社會在走,歷史要懂:呂捷開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圓神出版社《社會在走,歷史要懂:呂捷開講》 (原標題:顯學四大家:儒家)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