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黑函滿天飛、親自打擊鄉里惡霸…揭蔣經國初入政壇的故事,多數人都沒聽過

2021-09-13 12:14

? 人氣

一九四四年初,蔣介石命蔣經國兼任新成立的三青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職務,此後小蔣往來穿梭於贛南與重慶之間。一年後,日軍進逼贛南,他被迫離開工作與生活長達六年之久的贛縣,遷居重慶,心中的依依不捨與對當地百姓的擔憂,充分反映在此時的日記與函電裡;在致江西省政府的離職電報中,蔣感慨︰「一旦遠別,真不啻罔若失矣。弟服務贛南數載,心血今已盡付東流,往事已矣,夫復何言?」他期盼國軍早日收復失地,重建必有希望。從江西來到西南大後方,蔣經國的事業也開啟一扇新窗;中央幹校的性質類似莫斯科中山大學,以培養國民黨革命幹部與專業人才為宗旨,老蔣頗有以此一新職讓其子以該校為基地,逐漸培養其個人班底之深層用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一九四四年夏天起,抗戰局勢加速惡化,日軍發動「一號作戰」,深入中國西南各省,攻勢銳不可擋,甚至連重慶也面臨威脅,國府一度有遷往昆明之打算。為配合蔣介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動員號召,蔣經國奉命接掌青年軍「政工人員訓練班」(後改制為青年軍「總政治部」,隸屬中央幹校),他從此開始涉入軍隊的政治工作。初掌青年軍總政治部時,小蔣曾嚴厲警告僚屬「不要在政工班內做特務工作」,可見他對情報業務與部隊政工之間的分際,有一定之堅持。然短短數年後,國府遷台初期的小蔣,竟然一人同時兼掌情治與政工大權,或許是他始料未及者,而小蔣欲在青年軍內部拓展政工業務,與當時欲全面主導青年軍的軍政部長陳誠發生嚴重的衝突,抗戰時期兩人之間的芥蒂,在一九四九年以後繼續延續下去,讓陳誠與其追隨者,成了台灣時期小蔣政治生涯中的一個艱難考驗。

蔣經國的地下感情,讓他身為蔣委員的長子,無法做一個平常人自由自在生活而感到痛苦。
1945年,蔣經國(中)校閱青年軍。(圖/遠足文化提供)

蔣經國在重慶擔任中央幹校教育長時,一位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名叫李煥的學生,頗得其賞識,此後李煥一路追隨,成為日後小蔣在台推動青年與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七○年代起小蔣主持國政後,李煥成了國民黨內推動「本土化」與提倡開明政治路線的指標性人物,與同一時期王昇所代表的保守勢力,形成鮮明對比。蔣在中央幹校的學生群當中,還有兩位日後在台灣頭角崢嶸,一位是一九四九年後成為報業鉅子的余紀忠,另一位是同樣在新聞媒體、文化與宣傳工作扮演重要角色,曾於五○年代擔任蔣介石新聞秘書的楚崧秋,這批所謂「幹校系」成員,在國府遷台後與小蔣贛南時期的班底,同被視為台灣政壇上「太子派」的核心,在蔣經國日後的權力路上有襄助之功,卻也製造不少麻煩。

作者介紹|林孝庭 Hsiao-ting Lin

1971年出生於台北市,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英國牛津大學東方學部博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美國舊金山大學環太平洋研究中心傑出訪問學者,2008年獲選為英國皇家亞洲學會院士。自2007年起獲聘為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2010年起出任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研究領域包括近代中國政治、外交、軍事、邊疆與少數民族問題、冷戰時期美、中、台三邊政治、外交與軍事關係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足文化 《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原標題:初試啼聲)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