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恬華專欄》大公司有制度、小新創有活力,你到底該怎麼選?

2021-08-25 09:40

? 人氣

如果選項眾多,有時反而讓人困惑,到底該選何種規模的職場才合適?(圖/取自pakutaso)

如果選項眾多,有時反而讓人困惑,到底該選何種規模的職場才合適?(圖/取自pakutaso)

我們想讓你知道:又是大學新鮮人進入職場的旺季,如果手上收到不少邀約,究竟該加入何種規模的公司?作者逐一分析各種組織文化的優劣勢,提醒務必先了解自己的偏好,再決定投效對象,避免適應不良。

職涯的社群裡,常常看到大家羨慕其它人工作環境,對自己本身的工作則是感到無力;想跳槽到其它公司,又覺得沒有理想選擇,總是在進退之間很難取捨。這其中,常常看到需要抉擇的點包含:薪資條件與個人發展無法兩全,興趣與能力無法兼顧,也有很多是對企業文化的適應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我工作初期的年代,台灣沒有那麼多新創企業,似乎對求職的選擇比較單一的劃分為:外商企業,本土集團,中小企業,公家機關。大家一般的刻板印象通常是:外商比較開放,薪資高,福利好,比較難被錄取。本土集團比較穩定,文化比較重倫理,相對比較不活潑。中小企業穩定度較低,發展性比較不易評估。公家機關就論資排輩,是鐵飯碗的保障。

外商、本土、中小企業 近年需求劇烈轉變

但這幾年下來,外商因為更重中國市場,台灣的投資降低,工作機會反而減少。本土企業尋求轉型,引進更多在外商或國外歷練過的人才,也全面擁抱比較開明的企業文化。另外,在過去中小企業這個類別裡,因為海外人才回流,與政府獎勵、扶植,多了非常多的新創企業,這些企業標榜開明的風氣,高速的成長,總是在向積極創新的人才招手。在這些百百種的企業中,到底該怎麼選才好呢?

首先,必須要先有一個觀念,就是求職這種事和尋找伴侶一樣,都是有一好沒兩好的,所有條件都很完美,這樣的工作是不存在的,能夠符合你最在乎的條件,就是最適合你的工作。所以,前提是,你必須要知道你真正在乎的是什麼?其餘的,就必須有所取捨。

有些人工作非常在乎制度與福利,以及個人職掌要有清楚的職務劃分,這樣的人就會比較適合大型公司。一般來講大型企業制度福利的規章一定比較完備,比較能給員工很多明確、看得見的的條件。對每個人的工作區分也會比較明確,分工比較細。這其中,外商又因為多數採用全球或區域一致的制度,會更強調員工發展性、訓練、以及在文化面上更注重員工在職場上的權益與感受。

但大企業通常也因為分工較細,員工如果不是職級位在高階,不容易接觸到策略面的角度,也比較不會看到公司發展路徑的全貌。這時,在取捨上就必須有個體認,在大企業工作比較是開眼界,但是從個人角度而言,自己可能只是企業運轉的一個螺絲釘。個人的小我在公司這個大我之下,可能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

新創有高度成長機會,但時時都在變動

新創就完全不同了!新創公司一開始可能無法給予相對優渥的福利與完整制度,但是新創通常是為了挑戰市場上現有企業未滿足的解決方案,因為理念聚合而成立,這樣的型態比較適合在工作上高度需要尋求意義,不太在乎制度與福利的人。另外,新創因為公司規模小,又追求高度成長,每個員工都會直接與公司發展策略相關,甚至有機會主導或形塑公司未來的樣貌,這些成就感是在大企業裏當一個小螺絲釘遠遠不及的。

當然,在新創公司工作也有必須認清的事實,那就是策略方向與工作內容可能會經常改變。因為新創就是要先存活再成長,任何市場環境與競爭對手的改變,都有可能讓新創公司在產品與服務的方向一變再變。如果受不了工作常常需要配合調整,無法適應變動性的人,可能就不適合加入新創。

大公司與小新創,沒有標準答案,最終還是要問自己,希望在工作上追求什麼?在職場的性格上能夠適應什麼?認清自我之後再去選擇,才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公司與工作。


作者為「領袖100 | 職涯貴人引路計畫」創辦人,職涯上半場都在外商金融業奮鬥,有著許多豐功偉業,卻始終對人才議題懷抱強烈熱情。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