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得痛苦、不快樂,為什麼長大還無法幸福?不是歹命,是人有「不幸強迫症」

2018-03-16 06:30

? 人氣

想要治療強迫自己一再重現不幸的症狀,就需要持續察覺自身的行為模式。一旦發現某種不幸的模式,就要與自己對話,說服自己停止重現不幸的行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一位三十出頭的女性上班族曾來諮商。童年時期,她為了不讓爸媽與弟妹彼此分開,總是在家中扮演調停者的角色。她夾在關係不佳的父母之間,總是得看他們的臉色生活。當母親厭倦痛苦的婚姻時,她便安慰母親,並在父親面前撒嬌來化解緊張。

然而她自己的人生卻不怎麼順遂。即便過了適婚期許久,她依然沒遇見屬意的男人。不,不是沒有遇見,而是一再出現男人與她擦身而過,最後投入其他女人懷抱的過程。即便遇見了不錯的人,她也會認為與其讓對方當自己的人生伴侶,不如介紹給其他人,但事後又感到遺憾後悔。她對自己的遭遇不勝唏噓,經常自嘲地說,「我只是個臨時停車場」。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曾經在婚姻不幸的父母間擔任調停者的她,不自覺地對婚姻本身產生了不信任。解決問題的方法,即是朝著自己大喊「夠了,該停止了!Stop!」。

(圖/photoAC)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朝著自己大喊「夠了,該停止了!Stop!」。(示意圖非本人/photoAC

「要是擔心婚姻會和父母一樣不幸福,就和自己對話。」

「該怎麼做呢?」

「產生負面想法時,就對自己說『夠了,停下來』。」

「這樣就能解決嗎?」

「擔心會和父母一樣婚姻不幸福是很自然的,但妳必須說服自己,不要因為受到不安箝制,而放棄了自己的幸福!」

在諮商初期,她會按照我的吩咐,一天嘗試和自己對話數十次,這也意味著她常常感到不安。隨著諮商次數的增加,她說服自己的時間也逐漸縮短。總有一天,一天會變成幾次,接下來是幾天只有一兩次,遲早她會停止扮演臨時停車場的角色。我也不禁期待,未來她會成為眾列車聚集的中央車站,而不是暫作停留的臨時車站。

作者|催光鉉

韓世大學諮商研究所教授暨創傷家庭治療研究所所長。延世大學研究所畢業後,於德國波昂大學取得家庭諮商學的博士學位。之後在波昂大學附屬醫院擔任臨床諮商師,並於Ruhr家庭治療中心擔任家庭治療師,接觸到歐洲各國無數家庭的衝突與傷痛。回到韓國後,在創傷家庭治療研究所替無數問題家庭諮商,並致力於創傷家庭治療的普及、幫助人們治癒心靈。其他著作包括《家庭的發現》、《我想拋棄男人》、《玩偶治療》、《組織家庭治療》。

在多元的家庭治療方法中,作者尤以鑽研創傷家庭治療為主。作者表示,留在我們內心最深的傷口,大部分皆與家庭有關。長期研究家庭問題的他認為,不只家庭內經歷的問題,生活中的不幸、低自尊感、不良的人際關係等的根源均存在於家庭內。創傷家庭治療的焦點,在於彼此懷抱著原生家庭傷痛的夫妻,在組成新的家庭時,隨著複雜情感的交織,互相造成傷害。

本文經授權轉自大樹林出版《家人的第二張臉孔》(原標題:習以為常的不幸)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