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股票分析員的話別照單全收!股市專家揭背後內幕,不想傻傻被騙5個重點要牢記

2021-08-21 07:00

? 人氣

投資全信財務分析報告或是分析員反而有風險?專家點出真正該關注的標的重點。(示意圖 / 取自Pexels)

投資全信財務分析報告或是分析員反而有風險?專家點出真正該關注的標的重點。(示意圖 / 取自Pexels)

分析員不完全客觀,別照單全收

應該熟悉證券業的生態後,再接觸證券公司提供的分析資料 ; 首先,證券分析員是在公司領薪的上班族,因此他們也一樣希望升遷與加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證券分析員如果想加薪,就需要認真製作分析資料,但最重要的不是自身的競爭力,而是他負責分析的產業,經營狀況必須很好才行。假設負責汽車業,當汽車業的經營狀況良好時,大家都會以正面的角度談論汽車產業,等股價上漲時,該名分析員才有機會加薪。反之,無論個人能力有多優秀,若是產業的經營狀況太差,想投資的人數會降低,分析員反而會被降薪。

所以為了提高自己的身價、讓自己負責的產業與公司受到矚目,比提出好的分析報告更實際。況且,分析許多人都不看好的產業時,有誰會買單呢?因此,對市面上的分析資料,千萬不能抱持「既然是專家寫的,應該沒錯!」「畢竟他在這個領域工作很久,應該很清楚吧!」的想法,全盤照收。

不久前,看到分析員原本對某個產業抱持悲觀的看法,但當股價暴漲時,分析員立刻改變立場。畢竟分析員得知行情後,才改變看法,怎麼會可能準確呢?過沒多久,相關產業的股價受挫,該分析員再次放馬後炮,提出悲觀的報告書。

在股市中,經常發生這類情況,還有分析員自己也不敢投資某間公司,但撰寫報告時,卻會考慮與客戶之間的利害關係。舉例來說,在分析報告中,會提到「期待持續成長」、「持之以恆的成長」等內容,只為了顧及與客戶間的關係,或者很可能只是一種形式。假設分析報告指出某支股票「股價低迷」,但當股價上漲時,可能會解釋為「長期被低估」因此,對這類資料都必須多加留意。

分析員會以自認為合理的本益比,乘上該公司的現有淨利或未來預期的淨利,所得出的數值,來設定目標價,但這時就會發生問題。該公司未來的獲利沒人能精準知道,因此會用合理倍數(PER與PBR)來計算,但合理的標準是由誰來定、市場是否認同合理倍數等,都有爭議。

不少人在投資時,都不考慮公司的市場影響力、專利、通路、品牌形象等,而是利用淨利或未來兩季預期淨利,乘上自認為合理的淨利率後,算出合理價與目標價。雖然參考公司近兩季的淨利,可以有某種程度的預測,但超過2年的數值是無法預測的。因此,要預測往後幾年的合理價與目標價,是一件極度困難的事。

公司的價值與日後的淨利,主要是由公司的無形價值、品牌認知度、通路、技術、產品設計、行銷等能力共同創造出來的。不過,只憑下一季或兩季的預期淨利要如何算出一家公司的合理股價呢?靠去年的淨利預測明年的淨利,是一件荒謬的行為。

不該把焦點只放在營收

企業分析資料應該要根據實際的業績提出買賣的中立意見,但實際上卻是結合了分析員的主觀見解後,設定目標價,結果就會變成公司合理總市值是多少,PER就從幾倍開始交易。

假設你要收購一家公司,如果按照分析員的方法會怎麼樣呢?目前總市值是2,000 億韓元(約新台幣50億元),以當季業績加上歷年平均成長率為基礎,算出未來合理價是3,000億韓元(約新台幣75億元),那麼你會以3,000億韓元收購嗎?

收購公司時,要抽絲剝繭一一檢視內部結構,必須調查目前的產品競爭力、市占率、未來市占率是否會攀升、是否有致力於開發新產品、是否具備護城河的特質,而且還要搜尋評價等,要調查的事很多。因此,分析員資料不該把焦點只放在營收,而是該告知以下的內容:

● 公司隸屬之產業現況
● 公司的產業規模與展望
● 公司的競爭現況
● 公司的市場評估
● 綜合分析投資的價值

光憑目前的淨利或5%∼10%的成長率,很難算出未來的淨利,更不用說要提出公司的合理總市值和買賣的意見了。畢竟1 ∼2 年後,全球經濟、顧客或競爭對手會怎麼變化都無法精準預料。

舉例來說,如果要收購一家麵包店,光看去年與今年的銷售和利潤就能收購嗎?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要觀察周圍商家的行情,跟房東確認租金是否有可能調漲 ; 還要進行全方位的調查,包含未來人潮是否會增加、商圈有沒有可能會蕭條、商圈人口的所得程度、就算麵包單價高是否賣得出去。經過詳細調查後,確定未來營利能高於投資成本時,再收購。

投資股市也一樣,如果只憑公司的財報資料投資是不對的!如果對充滿不確定性財報抱持期待,別說讓資產增值了,甚至可能虧損。

秉持接管公司的思維買股

有必要時,為了確認公司的狀況,我會親自出國。如果恰巧我無法出國,則會拜託他人去一趟 ; 如果是國內的公司,無論多遠我都會親自拜訪,也會試用競爭公司的產品,並分析。

有一次,我拜訪某間公司,巧遇韓國首屈一指的企業分析員,但當時他說自己很忙沒時間,所以只索取了年度財務預測,在收到資料後,便離開了。後來,該公司股價飆漲10倍之多,當時那名分析員白白錯失獲利的好機會,雖然不是所有分析員都會做出這種行動,但不少分析員至今只執著於本季實際業績、下一季實際業績、年度財務預測,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分析股價時,我最不在意的就是當季的利潤,我幾乎不會問、也不會理會,畢竟只要公司業績佳,利潤自然會增加。事實上,就算詢問職員,他們多半很難用宏觀的角度分析,只會把心思放在今天該做的工作,無論國際局勢如何、制定何種制度或規定、受惠或利空的話題,他們往往都漠不關心。

親自探訪後發現,幾乎所有公司都有這種情況,因此投資人關係(Investor Relations, IR)的負責人也該多加留意。層級越高,越有具備檢視整體公司、競爭對手、整個產業的眼光;反之,層級低,只會專注於份內的工作,多半不會清楚其他部門的事。

分析公司或瀏覽其他人分析的資料時,當季利潤或年度財務預測不重要,也就是說,日後麵包店的消費者是否會變多、旁邊是否可能會開大型麵包店、總公司替加盟店店長設想的程度,都必須關心,簡單來說就是秉持接管公司的思維買股。

不該因為一點價差就賣出,要視為自己是要經營公司的收購者,嚴格分析該公司是否值得收購、是不是能傳承給後代。今年預測淨利是200億韓元(約新台幣5億元),現在總市值是3,000億韓元,PER是15倍,比20倍的競爭公司更便宜,這種分析方式就無法靠股市致富。反而是20倍PER的公司具備相對的價值,日後會上升至30倍;便宜買進15倍PER 的股價會下跌,PER也會跌至13倍或10倍,這類情況比比皆是。我投資的股票也曾經發生這種情況,若不想經歷這種慘事,最好變更一下投資方式。

作者介紹|送禮的聖誕老人(선물주는산타)

股市投資高手,在8年內,把8,000萬韓元(約新台幣200萬元)變100億韓元(超過新台幣2億元)!在發現簡單與重要的投資原則後,他才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累積資產。在Naver Cafe的股票論壇,他是知名的隱藏投資高手,因為在散戶們的熱情要求下,在2018年底,成立個人的部落格。

他公開了韓國、美國、中國等海外,自己辛苦取得的企業研究資料,成功預測上漲500%的飆股,奠定散戶聖地的地位。部落格成立不到1年的時間,點閱率就超過250萬次,每天有數萬名散戶會來瀏覽,本書詳實公開他的核心投資原則,希望散戶透過本書可以成為不再被騙的成功投資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采實文化《散戶救星存飆股,8年賺2億:打造致富信念,避開投資陷阱,讓你十倍獲利,加速FIRE》(原標題:別盡信財務分析報告。)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