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綠能在台灣的發展如此緩慢?一張鴨子曲線圖帶你看清台灣人用電真相

2018-01-22 15:19

? 人氣

日落之後不要讓基載能源補得那麼辛苦,可以搭配自動需量反應技術、空調需量抑低技術與儲能技術,未來則可從時間電價結構及需量反應措施,在鴨脖子時段獲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這麼多賺錢的技術,為什麼沒聽說有人在賺電網調度的錢?

因為沒有智慧電表,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智慧電表,就是智慧電網的基礎建設。

沒有智慧電表,在鴨肚子時段不知道可再生能源發了多少電,也不知道負載用了多少,自然也不知道該卸掉多少基載能源、卸多少再生能源。

沒有智慧電表,在鴨脖子時段不知道再生能源掉了多少,也不知道負載用了多少,自然也不知道該執行多少需量反應抑低需量,也不知道該補多少基載能源。

沒有智慧電表,我們窮盡一生,研發所有可能的能源技術,都打敗不了這隻鴨子,也換不來任何綠色新創公司。

國內兩萬多的高壓智慧電表早已佈建完成,可惜因為讀表資料不夠即時、也沒有共通的平台供業界傳遞、交換、認證、應用,讓高壓智慧電表的功效大打折扣。現在商業用戶和住宅用戶的低壓電表也開始佈建了,未來低壓智慧電表的資料第二路徑(Route B)也許有機會擺脫過去高壓智慧電表功能的不足,彌補即時讀表與資料交換的功能。

我們下一篇開始會詳細展開上面所有談到的技術,你可以先來報名今年(2018)二月Green Like We Give A Damn綠色產業工作者小聚,我會分享智慧電網中最貼近使用者的需量反應商機,揭開從大電力用戶到一般家庭用電戶都可以獲利、節費的不傳之密,我們下周見!

作者介紹|楊雅雲

受到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啟發,2009年大跨度轉行到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領導莫拉克風災校園重建—那瑪夏民權國小重建工作。擅長融合營利型公司與非營利組織的強項,將設計思考、行銷溝通與環境效益三個領域跨界整合,2014年創辦綠學院,同時為Green Impact Lab綠色創業加速器的共同創辦人,著有《綠領建築師教你設計好房子》一書。

作者介紹|嚴嘉鑫

有著非常嚴謹的工程師思維,鑽研能源資通訊技術多年,擅長節能、需量管理、智慧建築、智慧家庭等領域。不斷地思考與尋找既保護環境、又能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與能源資通訊產品,正好遇上全世界吹起的人工智能風口,希望在能源轉型浪潮中貢獻一己之力,將資通訊系統智慧化,現任資策會節能技術經理及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能源高手的智慧電網商機攻略)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