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在即,工廠、企業排碳要收費?專家一篇文帶你了解「碳定價」最新趨勢

2021-08-22 10:30

? 人氣

第二種定價方式稱為「維護成本法」,它計算降低環境負面影響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例如,為了減少碳排,我們可以換節能燈具、可以換變頻冷氣、也可以改開電動車等。把採取這些行為所支出的成本除以所減少的碳排放量,即可得到減少一噸碳的單位成本,這即是維護成本法的精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理論上來說,前述兩種方法都可以應用在碳費的定價上;不過就目前的發展來說,採用維護成本法—減碳要花多少成本—來決定費率,是比較實用的方式。

主要原因是課徵碳費或碳稅,其實是釋放出一個「價格訊號」,讓排碳戶知道每排一噸碳,需要付出多少代價。理性的決策者會開始計算到底是要把這錢繳給政府,還是自己做減碳比較划算。若碳費費率定為一噸100元,那麼合理來說,減碳成本低於一噸100元的技術,都有誘因被使用。

政府在設計碳費時,首先要先了解這個行為邏輯,然後評估關鍵就是要計算特定費率之下存在多少減量潛力,而這個減量潛力,是不是足以達成想要的減量目標。同時,在這個費率下必然會對社會經濟帶來衝擊,是否讓排碳戶有足夠的調整時間和空間,亦是費率決定時的重要考量。

我們可以理解環保團體為了環境,希望設定一個很高很高的碳價。但我們要同時留意一點,若企業因為評估碳排成本太高而跑去國外生產,碳排也不會因此減少,只是跑到其他沒管制的地方去排,這就成為碳洩漏。用心良苦,卻一無所獲,這不是一個具全局思維的環保團體該有的想法。

究竟是一噸100元合理,還是一噸300元合理,這個價格標真是一門學問。

作者介紹|劉哲良

一個安裝了「第三隻眼」的環境經濟學家,擅長辨別抽象的價值,看見萬物之間互相關聯及共生的網絡,其頭腦清晰的程度,任何偽裝或說不通的邏輯都瞞不了他。協助修訂《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專長非市場價值評估,也就是幫沒有市場的東西估價,目前擔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碳如何定價?一噸100元太便宜,300元就合理?誰說了算?)

責任編輯/邱劭霽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