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壓根不能算是病!生活多做七件事就能改善,別再花大錢看自律神經名醫了

2018-01-19 07:20

? 人氣

(示意圖/pakutaso)
自律神經失調時,受自律神經調控的各個器官也會開始出現症狀。(示意圖/pakutaso

各種身心疾病都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憂鬱症、焦慮症等等,壓力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是引發自律神經失調重要因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律神經失調有什麼症狀?

自律神經遍佈身體各個器官,因此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千變萬化。

頭暈、頭痛、口乾舌燥、心悸、容易冒汗、胸悶、噁心、肌肉緊繃、肩頸痠痛、呼吸困難、喉嚨異物感、手抖、四肢麻痺、胃脹、打嗝、便秘或腹瀉、失眠、頻尿等等,只要身體檢查沒有發現具體的病因(例如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檢查正常),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

自律神經失調不僅僅是疾病的症狀,也是許多潛藏疾病的徵兆。研究顯示,自律神經失調與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及死亡率息息相關。

如何改善自律神經功能

一、規律作息,改善失眠

自律神經失調會引發失眠,失眠也會繼續惡化自律神經的失衡。

(示意圖/pakutaso)
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開藥模式,其一就是開安眠藥。(示意圖/pakutaso

二、有氧運動,接觸陽光

持續緩和的運動(慢跑、游泳、騎單車、瑜珈...)可提升HRV。避免在日落之後運動,除了會影響睡眠外,也會減少接觸陽光的機會。天然的陽光除了促進維生素D合成外,也能改善情緒

三、均衡飲食,七彩蔬果

攝食不同顏色的蔬果,可以廣泛補充各種維生素。綠葉蔬菜(菠菜、甘藍collards)富含維生素C、葉酸、類胡蘿蔔素catotenoid、ALA,能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

四、放鬆技巧,內觀冥想

學習腹式呼吸(從每分鐘呼吸次數12次,逐漸練習至6次)、肌肉放鬆技巧,進一步可參與內觀課程。

五、營養補充

增加omega-3的攝取,可以提升HRV,增進副交感神經活性,降低基礎心跳(resting heart rate)。

六、釋放內外壓力

內在或外在的壓力會啟動一連串的壓力反應,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透過自己喜愛的方式釋放外在壓力,如旅行、閱讀、聆聽音樂、舞蹈等等。藉由自我沉澱,理解自我,接受自我,平撫內在的張力。研究發現,欣賞大自然風景可以改善自律神經功能。

七、發掘潛在身心問題

自律神經失調是許多身心疾病的症狀,尤其對於不擅於或不習慣表達情緒的人,自律神經失調往往會替代焦慮或憂鬱表現出來。除了一般改善自律神經的非藥物途徑外,對於潛在的身心疾病,合併適當正確的藥物,調節神經內分泌,才能達到最大的功效。(延伸閱讀:失眠一年後,她決定有病就要醫…

找出正確病因,切記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個人同時生幾個病以上的機率真的不高,而且治標不治本的治療,本身就是一種醫療浪費。

千萬不要太相信標榜自律神經的名醫,他可能讓隱藏在這些自律神經症狀下疾病惡化,最終讓你的自律神經更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壓根不能算是病,不要再相信自律神經名醫!

作者介紹│林耕新

商周推選百大良醫、耕心療癒診所院長。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曾任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諮詢委員、高雄市警察局心理諮詢顧問、高雄市心理健康促進會委員、中華忘憂草身心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著有《解憂相談室》一書。

粉絲專頁:耕心療癒診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林耕新臉書(原標題:不要再相信坊間自律神經名醫!)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