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夜市生意慘澹、人潮不復以往,到底要怎麼救?專家揭7大改革面向!

2021-07-24 10:00

? 人氣

這更是在考驗各夜市自治會、管委會的危機處理能力,許多夜市自治會在平時並無實際運作,但是在面臨疫情、居民抗議等突發狀況時,更顯現夜市自治團體的重要性,疫情期間是否能協助會員申請紓困、提供協助,在對周邊民眾不滿時,能否帶領會員合作處理問題,都顯現組織的重要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後疫情時代防疫仍是優先!人流車流管制、外帶外送政策缺一不可

隨著疫情持續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在2021年7月13日起,部分行業有條件適度鬆綁,各地夜市也陸續準備重新營業。

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的夜市重點管制措施,由於疫情尚未完全解除,應進行容留人數總量管控。每人至少需1.5公尺社交距離,意即每2.5平方公尺面積內僅能1人。然而,夜市的出入口通常有好幾個,原先方便出入的特性,在此時卻成為人流管制的困難點,考驗各夜市的應變能力。

此外,由於疫情期間消費者多以外送、外帶形式購買餐點,以減少在外群聚的時間,相對以往人潮聚集逛夜市的情況,後疫情時代更多的是外送、外帶車輛的通行需求,微解封之後人潮將逐漸恢復,但外帶、外送需求仍會延續,對於原本就不是規劃車輛同行的夜市來說,如何兼顧行人和車輛通行,無疑是一大挑戰。

疫情下消費者偏好無接觸支付 現金為主的夜市如何應對?

以往夜市仍以現金支付為主,雖然近年行動支付推廣力度有增加,但普及度依然不足,一方面用戶不多,業者沒有感受到必要性,另一方面對業者來說,收取現金才能滿足攤商進貨所需的現金流,然而,在疫情期間,行動支付這類無接觸支付逐漸被消費者接受,對夜市攤商來說,行動支付不只是支付方式的轉型,也是產業升級的第一步。

即使未來完全解封,夜市恢復營業,但消費者在疫情期間建立的支付習慣已經改變,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李培芬指出,台灣採用無接觸支付的消費習慣已漸漸成熟,現金支付只會越來越式微,尤其在疫情過後,更多消費者加入行動支付的行列,台灣夜市必須積極改善才不會被淘汰。

現在就是最好改革時機 疫情將成浴火重生的關鍵

疫情期間全台夜市業者面臨嚴峻考驗,對此,李培芬認為疫情是夜市進行破壞式創新的好時機,她更直言:「如果夜市業者沒有如滾水中的青蛙般奮力跳出,我不看好夜市未來發展。」

夜市值此轉型機會點,《食力》盤點後疫情時代,台灣夜市應調整的7大重點面向,包含攤商控管、環境改造、人流管制、外帶轉型、外送商機、車流引導、支付升級,再以新加坡小販中心在疫情當前團結一心的成功案例作為參考,輔以近一個月來的網路聲量分析、凸顯消費者對夜市的擔憂與期待,只要能抓住這個轉型契機、並奮力改變,相信疫情對夜市帶來的衝擊,一定能化作浴火重生的關鍵。

台灣夜市百年歷史圖表(圖/食力foodNEXT提供)
台灣夜市百年歷史圖表(圖/食力foodNEXT提供)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藉「疫」使力加速升級!夜市從台灣庶民文化再進一階的機會點來了)

責任編輯/陳怡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