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標榜「唱出自己想法」的搖滾樂,如今只能在同溫層取暖?他感嘆主流音樂的墮落

2018-01-06 09:00

? 人氣

長久以來,歷史始終是男性的事,這個一點都不新鮮;這樣的狀況到了近代,「看似」有了改變──在民主人權浪潮的推衍下,法國烏托邦社會主義學者傅立葉在1837年即揭示,每個時代與社會的進步與變遷,都和婦女的自由增加有關,婦女的自由若減少,社會也跟著退化;因此,世界各地開始紛紛鼓勵婦女就學、公共參與、法律與制度上的平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到了馬克思主義,則將對女性的壓迫化為階級的鬥爭,雖強調推翻性別壓迫,卻也把婚姻、生育等打為不足掛齒的芝麻小事,這使得女性在社會運動中,經常淪為次要角色;這種態度到頭來引起基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的反撲,主張婦女的受壓迫是最古老、最深刻的剝削形式,且是其他種族、經濟、政治等等所有壓迫的基礎,並企圖找出婦女擺脫壓迫的途徑。

其中所涉及的議題多包括性別角色、愛情、婚姻、家庭、生育、母親角色、色情、強暴,乃至女人的身體、心理等,處處都直接觸及了女人的身心;同時,基進女性主義也不斷尋求以女性特質作為反抗父權武器的途徑,認為女人無需靠掩飾自己的性別、模仿男人來尋求權力和平等,而是要對女性的自我有所自信與認知,創造一個可認同女性特質的新環境。

好了。簡單爬梳了一些主要的女性主義思想流變,或許可以和現今社會大眾對女權的印象有個連結了。女人有受教權、有投票權、有財產權,在法律上和男性看似並無二致,但實際生活上呢?

充斥在螢幕上、媒體上、網路上的女人的身體,不僅男人更明目張膽地意淫,甚至連女人都更加地欽羨、爭相仿效;(雖說男性身體也開始被觀看,但比例依然懸殊)。女人仍是育兒的主要角色(同樣是比例問題)。女人的職場天花板永遠都固若金湯。女人擔當家務的「責任」,就更不用講了。

在這時候,我總是會想起 4 Non Blondes(非金髮四美)那首紅遍一時的”What’s Up”。這個由主唱兼吉他手Linda Perry 領軍的樂團,1989年成立於舊金山,四個團員都是女同性戀(雖說後來有兩個創始團員因故被替換,其中之一由男性吉他手接任),以「非金髮四美」為團名,就是強調自己和一般偶像團體不同,不靠外在形象取勝;而這個樂團讓眾人最為耳熟能詳的這首”What’s Up”,也正是一首明顯控訴男性社會不公、女性受壓迫而徬徨迷失的歌曲。

“Twenty-five years and my life is still / Trying to get up that great big hill of hope / For a destination / I realized quickly when I knew I should / That the world was made up of this brotherhood of man / For whatever that means”

「二十五年來我的生命依然/想爬上那希望的高峰/作為我的目標/但我很快便了解/這世界是由男人主導的/不管你怎麼稱呼」

延續80年代流行抒情搖滾慣見的雄壯氣勢、優美的旋律和流暢吉他、一聽難忘的分解和弦副歌,都是讓這首歌一炮而紅的主因。而這首歌也做到了恰如其分的控訴,由一個備受歧視的女同性戀主唱,高喊著男人主導的世界讓她失去希望,雖然每天日子仍要過下去,卻忍不住大喊”What’s going on”表現自己的迷惘、失落;而她除了發問,又做了什麼?

“And I try, oh my god do I try / I try all the time, in this institution / And I pray, oh my god do I pray / I pray every single day / For a revolution”

「我嘗試了,我真嘗試了/我一直都在試,在這制度之下/我祈禱,祈禱/我每天都在祈禱/希望能來一場革命」……當然,在簡略的歌詞中我們無法得知「嘗試」代表的是什麼,或許正是歌手堅持音樂之路、努力歌唱的決心與熱情,或許也是她身為女同志每天與各種歧視、不公對抗的種種;但結論卻是悲觀的:只剩下每天的祈禱,祈禱一場不知能由誰發起的革命……

說得明白一點,女權的問題,始終都不是能靠革命/顛覆解決的。它的太過根深蒂固,早已爬入所有人類的心中。

(題外話,這首”What’s Up”當年也曾在台灣歌壇被不只一位知名歌手翻唱過,中文被翻譯成「近來好嗎」,成了一首不痛不癢、和控訴或平權完全無關的情歌,或許也正反映了本島社會對這種議題的刻意忽略。)

後來,聲嘶力竭喊著「這個體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的Linda Perry,仍在流行音樂界努力著,晉身主流樂壇炙手可熱的製作人,合作對象包括Christina Aguilera、 Gwen Stefani、 P!nk等當紅女伶,也幫Adele、 Alicia Keys、 Courtney Love等巨星寫過歌,2015年甚至入主了「歌曲創作名人堂」(Songwriters Hall of Fame ),可說是平步青雲,本身也持續參與同性戀運動、並與Sara Gilbert締結同性婚姻。

但是看看1990年代初期到現在的女歌手們。歌壇或許不再是男性的天下,但女歌手的成功,同時也伴隨著女性藝人愈來愈被作為被觀看對象、而不是一種抒發自己意念的主體的概念而成長著。簡單的說,我們反而愈來愈注重女歌手的身材;形象、裸露程度,而不太去在乎她們的歌曲裡有沒有想傳達什麼理念、什麼想法。這樣的狀況其實不僅發生在流行音樂、搖滾樂之中,搖滾樂作為一種「唱出自己的想法」,已全然淪為小眾文青的同溫層(看傳播度、唱片銷售量即知),1970-80年代主流流行女星能高聲建立自身主體性的歌唱方式,也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愈穿愈少的性感偶像、純潔甜美的小清新女歌手,然後就,沒有了。

因此,現在聽著”What’s Up”,益發令人想嘆氣;好想問問這個世界,這些年來,發生了什麼事?

(圖/想想論壇提供)
Linda Perry(圖/想想論壇提供)

Linda Perry 官方推特

作者介紹|Join

Join,多年前曾寫過幾本關於搖滾,以及女人在唱歌的書。現為整天煩惱下一頓要煮什麼的宅婦一枚,偶爾煮字療飢,在鍵盤與檔案間攀爬維生。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聽那些女孩唱歌】非典型美女,到最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聽4 Non Blondes – “What’s Up”的無限感慨)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