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愈漲,人心愈慌!股民大賺一筆卻很焦慮,就怕現在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2021-07-02 12:00

? 人氣

Fed幾乎還沒邁開緊縮的第一步,光是一些小動作,就足以讓整個市場草木皆兵。(示意圖,顏麟宇攝)

Fed幾乎還沒邁開緊縮的第一步,光是一些小動作,就足以讓整個市場草木皆兵。(示意圖,顏麟宇攝)

歷經2020年的動盪,如今關於金融市場上的任何現象,似乎早已不足為奇,尤其今年過完上半場,幾乎沒有人相信股市會下跌了。然而走到今天這一步,投資人的心態也更加矛盾,一方面為了帳面收益額手稱慶,同時卻對未來局勢感到焦慮,就怕現在歌舞昇平的榮景,只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半年行情收官,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累計漲幅超過14%,道瓊指數與那斯達克指數的表現同樣精采,今年以來雙雙漲逾12%,雖然投資人看似大獲全勝,但對部分基金經理而言,當前某些跡象確實不太尋常。

免費訂閱電子報連結圖

根據道瓊市場數據(Dow Jones Market Data)資料顯示,標普500指數從去年10月底以來,就未曾見過下跌5%的修正幅度。上一次出現類似走勢,已經是2017年的事了,緊接著在2018年初迎來暴跌,才為當時這段「平靜」畫下句點。

不過,目前的局面可能又更複雜一些,表面上看起來平靜無波,實際上卻是暗潮洶湧。

以6月份來說,股市行情曾經創自去年10月以來最差的一週表現,卻也寫下今年2月以來最好的一週表現。

延伸閱讀:金融市場最怕的狼來了!Fed轉鷹,為何卻未引起「縮減恐慌」?

若將目光投向各類股票,可以發現它們的波動性,比起以往都大得多,投資人輪番押注不同板塊。

一般而言,成長型股票與價值型股票的走勢通常會出現歧異,當投資人認為經濟成長欲振乏力的時候,多半願意追捧估值較高的成長股;但若預期景氣回溫,則會青睞能源股、工業股或銀行股等對經濟情勢較為敏感的價值股。

然而,金融數據供應商路孚特(Refinitiv)的資料指出,目前成長股與價值股之間的走勢關聯性已不復見,現正處於1995年以來的最弱水準。

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

這些跡象或許反映了市場焦慮不安的情緒,時序邁入下半年,投資人正在審慎評估,近期通膨升溫只是暫時性問題,或是迫使聯準會(Fed)加快升息腳步的開端。

《華爾街日報》原文:美股上半年屢創新高,投資者卻愈發感到不安

「現在的市場沒有什麼共識,投資人對於2022年的前景沒有把握。」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Andrew Slimmon如此說道。

的確,經濟復甦力道強勁、企業獲利大放異彩,都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也讓投資人有恃無恐。

但這段時間以來,基本面的好消息已經被市場逐漸消化,面對估值高得令人難以置信的股市,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觸發殺盤,甚至根本不需要太多理由,就像那句流傳已久的名言,「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

德意志銀行在6月份的一項調查中發現,「通膨高於預期」、「新冠變種病毒」以及「央行政策失誤」,是被投資人視為市場穩定所面臨的三大風險。

別無選擇的投資人,只能繼續勇渡股海

即使如此,想要獲取報酬的投資人,終究只能向股市投懷送抱,除此之外恐怕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因為超低利率導致持有債券、現金的利潤極其有限,如果算上通膨因素,報酬甚至可能呈現負值。

在這樣的情況下,投入股市仍然有著最大的獲利機會,以前會在股票和債券之間切換資金的人,現在則是改為押注不同類股,造就令人詫異的板塊輪動速度。

對於這些走在鋼索上的投資人來說,Fed無疑還是最大威脅,如果在不久的未來果真升息,將為現金和債券增添不少吸引力,同時削弱購買高估值股票的理由。

Fed上個月將逆回購協議利率從0%微幅上調至0.05%,立刻吸納巨額資金注入,反映各路人馬對於收益的渴望,哪怕它是多麼渺小甚微。

此外,眾多官員立場轉鷹的動向,也讓股市在短期內承受偌大壓力,先是摔了一跤,隨後才又恢復漲勢。

延伸閱讀:美國升息警鈴大響,股市、黃金、歐元全崩了…Fed嘴上說沒事,為何還突然翻臉?

從結果來看,雖是有驚無險,卻也凸顯股市投資人的「信仰」並非堅定不移,只要出現某種可以替代的資產時,股價反應仍是相當敏感。

當然,這場歡樂派對不會太快熄燈,只是投資人也該做好心理準備,截至目前為止,Fed幾乎還沒邁開緊縮的第一步,光是一些小動作,就足以讓整個市場草木皆兵,倘若未來正式啟動升息周期,又會引爆多大的震盪?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