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失控,都是因為「奇異效應」效應在作祟!醫師嘆:這心態害慘大家

2021-06-16 18:19

? 人氣

為何有了檢疫措施、防疫物資、疫苗,全球疫情還是持續失控?重症醫師揭背後原因。(示意圖/資料照)

為何有了檢疫措施、防疫物資、疫苗,全球疫情還是持續失控?重症醫師揭背後原因。(示意圖/資料照)

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去年年初爆發,如今有了檢疫措施、口罩、酒精、疫苗,為何全球的疫情仍然持續失控?重症醫療醫師黃軒表示,依心理學家的概念,這叫做「奇異效應」,「COVID-19的死亡和案件總數愈多,個人會失去感覺、失去情感,甚至警示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都當成耳邊風而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疫情越來越失控,都與「奇異效應」有關

黃軒在臉書貼文指出,去年底,美國每天有3000人死亡,照理說應該引發更廣泛的同情心,並改變公眾行為以阻止病毒傳播,同理,今年台灣進入三級警戒,疫情嚴峻,公眾應該改變行為、更加關心疫情,然而在當時的美國以及今時的台灣,事實都並非如此。流行病越嚴重,賣場、市場、放假期間的群聚反而增多,儘管專家人士不斷警告大家「不要出門」,但依舊有民眾不屑一顧、嗤之以鼻的情況出現。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黃軒引述俄勒岡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說明,這種現象是「心理麻木(Pschy Numbing)」,一開始只有一個人處於傳染病威脅,會讓人感到強烈恐慌,尤其如果親人感染更是,但若後來變成兩個人確診,擔心的情況便會減緩,如果後來持續增加無數個確診案例,因為擔心被分散,也不會再關注同樣的問題,於是就開始對主題冷漠。而這種冷漠,可能會導致疫情爆發的悲劇。

黃軒提到,在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教授與其團隊的實驗,「一個極度貧困並需要幫助的7歲女孩,一個也極度貧困並需要幫助的9歲男孩,其他陸續加入8個人,也都需要相同問題的幫助。他發現:當一開始有危機困境時,一個人需要幫助時,學生們會給予高的捐款。隨著需要相同問題的增加,人類感覺會下降」,同樣的,新冠肺炎的死亡和案件總數越多,個人會失去感覺、失去情感,甚至警示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都被當成耳邊風。

黃軒指出,另一個和心理麻木有關的心理效應,被稱為「奇異效應」。奇異效應說明人們過分關心第一個人的遭遇,而事實證明,當第二個人出現同樣的遭遇,同情心會減弱,「增加了更多的人,並不會按比例增加我們的關心意願,提供更多配合或幫助」。針對此一現象,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教授以電影《搶救雷恩大兵》來解釋,人們剛開始盡最大的努力拯救第一名士兵,但當添加了第二個雷恩大兵,人類開始有一些理由,可以證明同情心,正在消退中,而增加更多士兵,也並不會按比例增加我們願意提供的幫助,隨著更多雷恩大兵的參與,人們的同情心會減弱,逐漸無感、甚至消失。

黃軒表示,心理麻木既可以是防禦機制,也可能是傷害機制。作為防禦機制,就像是在說「COVID-19不要侵犯我的安全感」,切斷相關聯繫以保護內心;而作為傷害機制,則是因為當心理麻木持續存在危險面前,將造成退縮、沮喪、憂悶等低能量狀態,並可能感到憤怒的情緒,影響家人朋友,甚至可能說「根本沒有COVID-19,是政府騙大家」,他認為,這是物極必反,歐美民眾群聚、不戴口罩,不斷示威抗議,就是因為如此。

黃軒警告,「奇異效應」長期如果無法獲得解决,接下來會導致家庭暴力增加,他表示,有人開玩笑說,居家隔離的一天就是媽媽罵小孩、唸老公,小孩挨罵、老公被唸,「這不是開玩笑,反而是在疫情下真實殘酷的氣氛」。各國專家認為,民眾因爲疫期無法外出或工作,將使家庭暴力發生的風險上升,而家暴數據也確實隨著疫情爆發增加,巴西、西班牙、希臘等國,家暴的通報數都出現2成以上的增長。

黃軒感嘆,原本是避風港的家,在疫情期間卻成了親情煉獄,當人們心理麻木(Pschy Numbing)久了,不安情緒產生,家庭暴力便隨之爆發。「這些在COVID-19疫情「壓力鍋」,炸出來的一切,專家學者稱之為『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

本文經授權改寫自黃軒醫師 Dr. Ooi Hean(原標題:全球COVID 19 持續失控,都被這心態害慘)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責任編輯/林俐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京婕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