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知「抱怨」不好,卻又忍不住一直唸?心理學分析抱怨這件事,其實蘊含這意義

2017-12-14 07:20

? 人氣

而每個人對於「抱怨」的底線,背後可能使用的標準會不太一樣。有些人把事情是否是自己能掌控看做會不會啟動「抱怨」的標準。當事情超乎自己預期,而沒辦法控制時,很多人會開始「抱怨」。但也以人把啟動的底線設定為是否能讓自己開心,而當事情沒有讓他感到想像中的快樂時,他也會開始「抱怨」。所以你要了解自己「抱怨」啟動的底線,很難閃躲開去認識自己,到底真正喜歡用來判斷事情是否讓自己滿意的標準為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每個人來說可能「抱怨」背後想要進行的功能都不太一樣,有些人或許大多數時候都只是想要發洩自己的心情而已,他重點在自己身上,重點在自己有沒有發洩到,或許對這種「抱怨」者來說,只要聽他宣洩就是結束這些「抱怨」的方式,但有時候愛宣洩的「抱怨」者可能也會因為心中的憤怒,持續去想這些事情,讓這種宣洩的過程拉得很長,要宣洩很久的時間才行讓自己的心中怒氣消掉。

另外一種「抱怨」的功能可能在讓自己更了解到標準在哪裡,就像前面說的,有些人抱怨是因為事情超出自己的控制,而這種「抱怨」是為了讓自己更清楚標準在哪的人,會不斷強調自己的底線在哪,然後透過「抱怨」來強化這個底線,強化自己就是必須用這種方式來看世界,也因為「抱怨」是為了讓彼此知道底線在哪裡,這種「抱怨」或許不會久,但每當事情自己無法控制的時候,「抱怨」就會發生。

通常當你想要表示自己的底線在哪時,你可能會更想要進一步地透過「抱怨」來達到改變對方的目的,所以你會要得更多,想要說我是不是多講幾次,多抱怨幾次對方就會開始改變了,或是這些惱人的事情就不會再發生了。

很多人愛講,愛「抱怨」就是因為他們想要透過講來控制事態的發生,先不管這些事情是不是自己應該插手的,愛「抱怨」的人可能都會因為有時候「抱怨」久了別人真的會變化,而開始相信「抱怨」是一種溝通的方法

而通常「抱怨」想要用來改變對方,我們甚至會覺得「抱怨」是委婉的要求,還非一針見血的建議,這時候你甚至覺得自己其實還留台階給別人,這些信念也強化我們想用「抱怨」來改變人的想法。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你不是每一次碰到不滿的事情都會「抱怨」,而是那種讓你不滿的事情超過了你某個覺得可以爛的底線,你才會啟動「抱怨」模式。(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抱怨」迴旋

不管為了什麼「抱怨」,「抱怨」久了都還是會成為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是你會無意識地時常檢視身邊出錯的狀態,而非看見身邊的好事發生,因為你一直在尋錯,所以你會覺得東西不好吃,服務不好,態度不好,車程不好,問題不好,互動不好等等問題,而這些雖然是「抱怨」的核心,但有時候「抱怨」的迴旋是我們長時間慣養自己而生的。

先別說「抱怨」會照成什麼樣的人際狀態變化,光是你內心的狀態變化,或許就不是你想要的,你或許不會想一直做一個不斷在「偵錯」的人,當然發現錯誤也不一定代表要講,但「抱怨」的人一定會把發現錯誤連結到講出來作為解決方案,而這時候我們或許就成為了自己不斷「抱怨」的環境推波助瀾的幫手了。

你可能沒想過自己的「抱怨」長什麼樣子,是為了什麼,你內心的標準又在哪,當怎麼樣的超過標準,你會啟動「抱怨」,而當你「抱怨」時,你又會希望達成什麼功能,是宣洩情緒,還是提醒自己不該如此標準,或是你想要說「你們必須要改」這樣的建議呢?

參考文獻:Kowalski, R. M. (1996). Complaints and complaining: Function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9(2), 179-196.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insoul(原標題:你了解自己為什麼想要「抱怨」嗎? 建構自己的「抱怨」心理學)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