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宅在家網購,總是手滑買太多?心理專家教你2大心法,不用剁手就能避免衝動消費

2021-05-27 12:08

? 人氣

受疫情影響,許多人宅在家將精力用在網路下單購物。(圖/取自Pexels)

受疫情影響,許多人宅在家將精力用在網路下單購物。(圖/取自Pexels)

近日國內本土疫情升溫,近日國內本土疫情升溫,全台皆列入三級警戒,指揮中心也依據個案足跡熱點,於全台22個縣市增設篩檢站,不僅身居前線的醫護人員不敢鬆懈,許多民眾也為了安全非必要而不出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家太無聊,手機滑不停瘋狂網購

親愛的,你也因為這波疫情升溫而感到焦慮不安,因不敢出門而感到無力,甚至你因為長時間待在家不知道做什麼,於是瘋狂網購嗎?這一篇我們就從衝動購物來討論其中的心理因素。

受到疫情影響,全球各地的實體通路的購物率大幅減少,也因為減少出門、無法出國等緣故,大量消費者將消費力轉投向網路購物。根據經濟部統計,去年上半年台灣零售業網路銷售額達新台幣1587億元,年增17.5%;顯示網購已逐漸成為消費者近年主要的購物管道。

的確,網路購物不僅能有效節省消費者購物的時間,網購商品也時常會有許多附加優惠而相對便宜,在種種優點之下,消費者很難不被網購吸引。然而,也因為網購流程太過方便,人們很容易陷入衝動購物的陷阱裡;尤其每逢折扣日看到便宜就想買,又或是家中已有仍認為要提前囤貨等而過度購買。

現在,不妨回想一下你的網購習慣,是不是每次購物完總是很後悔、買東西回來只用了一兩次都放著、在網購時完全沒考量自己的經濟能力,導致每個月都成為月光族?

衝動型購物的背後可能有這幾種因素

身體需求直接影響

身體的反應最為直接,我們在購物時也時常最先看到身體需求,好比當你身體感到疲憊時,你可能就會搜尋按摩槍、按摩椅等商品,表面上是為了照顧自己,但很常時候我們沒有考量到其實用性,買回來只用了一、兩次都放在旁邊;因為當下身體的需求直接影響了你的購物行為,然而卻忘了真正改善身體疲勞的方法是讓身體能夠好好休息。

補足內心匱乏感

此外,也可能是比較心態、自信心低落的原因造成我們衝動消費,比如你兩天後即將參加同學會,為了不比其他同學過得差,所以衝動購買了自己不一定負擔得起的高級精品;又或是你剛才在路上碰到前男友與他穿著短裙的新女友,為了贏過她,你立刻跑去買了各種漂亮衣服。

掌握過去的失控感

小時候我們可能因為父母不同意而無法買想要的東西,或是在年輕時經濟能力不足而沒辦法隨心所欲地購物,使得過去被壓抑的感受在自己有能力之後,就可能如同洩洪般,透過達到過去無法完成的目標來宣示自己的權利感,此時,許多人就會藉由衝動購物來取得這種逃脫過去的掌控感。

短暫地紓解壓力

許多衝動消費的人其實是想透過購物來補足內心的匱乏感,也許是壓力大、自我認同不足,或是比較心態等原因,就如同心情不好就去吃大餐、跟朋友出遊一樣,有些人在負面情緒出現時透過購物就能得到抒壓的感覺,只是雖然他們在購物的當下會得到滿足,但往往在購物完後又會出現強烈的罪惡感。

親愛的,衝動消費除了可能造成你在購物完後心情更為低落以外,衝動消費也時常會需要退貨等耗費時間心力的後續處理,更會直接因為經濟能力而影響你的生活。

為了避免衝動購物成為生活中的小惡魔,我們可以這樣做

辨別「需要」與「想要」

首先,由於在逛網拍時很常會出現「我好喜歡」、「我好想要」的時刻,使得我們容易暫時忽略了是否「需要」這項商品,加上網購過於方便,輕輕一點便完成購物。因此,我們可以先練習辨別「需要」與「想要」,在按下放入購物車的按鈕之前,先冒出這項商品是否需要的念頭,再決定要不要放入購物車。

如果你辨別不出來,又或是你真的很喜歡而已經將該商品放入了購物車,那就訓練自己先讓那些商品待在購物車裡不要結帳,建立起「購物冷靜期」的好習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那個當下」很想買,所以讓自己稍微冷靜三天,三天過後再回頭確認是否要購買。

尋找生活中健康的快樂來源

生活中有許多事物等著我們去發掘,你可以透過運動、看影集、讀小說等各種健康的方式來補足內心的匱乏感及快樂,雖然疫情時刻不適合面對面與朋友聚會,但線上社交也是很好的方式,你們可以一起玩線上遊戲、或是與對方視訊聊聊最近的心情,找出自己適合且健康的紓壓方式,就可以改變衝動消費的不良習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愛心理(原標題:疫情長時間在家,如何避免自己手滑網購?)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