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LinkedIn,中文系的她歷經低潮,翻身成為全球最大社群平台業務經理!

2017-12-11 17:08

? 人氣

大家通常只問自己如何找工作、找什麼工作,很少問自己 what you do 和 why you do it。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Coey 在每一次找工作前都會先問過自己這兩個問題,並且訂下三個階段性目標,再看看這份工作有沒有辦法幫助自己達成目標。舉例而言,若今天想加入 LinkedIn,應該先問過自己:為什麼我要進入 LinkedIn?是因為公司的名氣嗎?如果是的話,還有其他名氣也很大的公司,為什麼要選擇 LinkedIn 呢?這家公司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我非它不可?

又,這份工作的內容是我可以長久待下來的嗎?它能幫助我達成目標嗎?釐清想法後,就能在下一次面試時提出相關的問題,例如:遇到___情況時會怎麼處理,藉此檢驗對方公司是否能滿足你的條件,同時降低往後與工作不契合的可能性。

所以說,面臨工作不契合的問題,應該先不斷的問自己「為什麼」,接著對症下藥,唯有知道自己所追尋的價值、想要的條件,才能找到契合的工作。此外,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工作,即便是在科技大牛公司工作還是能挑出缺點的!在不完美的工作環境裡將獲得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離開 LinkedIn?

每每提到進入 LinkedIn 的契機,Coey 總會謙虛的說自己是仰賴人脈。而比起進入 LinkedIn,我更好奇的是——進入了嚮往的公司,為什麼會在三年後選擇離開?

Coey 剛加入時,LinkedIn 在香港還只是間很小的工司,團隊小、組織扁平、老闆就坐在旁邊,但三年之後,公司規模大幅成長,員工數量翻了三四倍,工作流程與工作環境都有明顯的變化,她漸漸感受到自己成了大公司裡的小螺絲釘、對很多事情都沒有決定權,除此之外,每天面對同樣的產品、類似的客戶,也讓她開始思考:這樣的工作是不過於容易了?深知自己更喜歡發想、更喜歡參與產品從 0 到 1 的過程,於是,她選擇在輝煌的時期離開 LinkedIn。

「沒有想過可能有升遷機會嗎?也許升遷過後就不再只是小螺絲釘了。」我這麼問,「有升職機會固然很好,但當時我問了自己,升遷後的狀態是我想要的嗎?我發現我還沒準備好。」Coey 認為,與其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升職,不如轉換跑道、遵循自己想要做的事。

即便已做足了離開的準備,在離開 LinkedIn 後的好一段時間裡,看著同事們員工旅遊的照片,Coey 責備自己做了個錯誤的選擇。她用「叛逆」來形容職場上的自己,即便之後經歷了一段長時間找不到工作的摸索期,她也不曾放棄原則,屈就於不滿意的工作狀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