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能有多逼人?高溫悶熱、蟑螂肆虐的籠子租人住,居民淚訴被政府遺棄的悲哀…

2017-12-08 15:02

? 人氣

香港繁華的外皮下,藏著一批被政府刻意遺忘的人,狹小的居住空間和極差的環境,毫無生活品質可言,這巨大的生活壓力令一眾住戶幾乎無法翻身。(圖/言人文化提供)

香港繁華的外皮下,藏著一批被政府刻意遺忘的人,狹小的居住空間和極差的環境,毫無生活品質可言,這巨大的生活壓力令一眾住戶幾乎無法翻身。(圖/言人文化提供)

和香港有關的攝影新聞近日多次登上國際新聞,由英國攝影師凱西(Brian Cassey)在○九年拍攝的一輯籠屋照片,之前在英國《每日郵報》及美國CNN刊登後引來極大迴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報導訪問了多位籠屋居民。曾居於深水埗籠屋的阿泉,現年五十八歲,一直是單身,申請公屋三年多仍「上樓」無期。現居於板間房的他,回想住籠屋一段日子,坦言感到很「羞家」(編按:丟臉、羞恥之粵語),無論如何惡劣他也不會再選擇租住籠屋。

阿泉○三年時曾租住深水埗鴨寮街的籠屋內,屬三層高籠屋,他在一張兩呎闊、六呎長的鐵籠床上生活近兩年。他當時失業,唯有租住每月一千一百元港幣租金的籠屋內,「我不想露宿,但那段籠屋經歷對自己好大傷害。」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當時一屋籠屋住滿數十人,他形容當時的鄰居,都顯得古古怪怪,整天屈在極窄籠屋內,全日不與人說話。他記得曾有一次熱到中暑捱不住,即召救護車送院。

他至今仍對住籠屋感到恥辱,猶有餘悸,一直沒向朋友說,「我過不到自己心理關口!」他現在靠每月三千元綜援維生,租大埔道一帶的五十多平方呎板間房,月租一千三百元,一屋有十五伙人,他的板間房有一扇窗已讓他稍感安慰。

他唯一目標是可成功入住公屋,他已申請三年,曾多次到房署查詢進度,對方只勸他繼續耐性排隊,「政府好涼薄,對我們這批中年單身漢,就如一批被人唾棄的人般,公屋永遠上不到。」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其實香港不少攝影師早已將基層住屋苦況和無奈,透過攝影作品反映出來。《每日郵報》標題更點出香港LV名店數目多於巴黎,卻有一批窮人住在狗籠般的牀位內。香港現時仍有達十萬人被逼居於六呎乘兩呎半的籠屋中,Brian的鏡頭捕捉了籠屋居民悲慘一面。報導指出,香港經濟只是集中金融服務,很多人無處容身,若不住籠屋便要露宿街頭。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去年底CNN才報導完香港天台屋為全球最貴貧民窟,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指出,政府對國際傳媒多次報道香港窮人所住的惡劣居住環境仍若無其事,令人感到可恥。他指經常有國際傳媒接觸協會,望可採訪籠屋、劏房窮人,早已惹起國際關注。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文中轉載在深水埗住籠屋的張生訪問,被問及如何忍受籠屋駭人擠逼及惡臭環境時,他指:「籠屋內溫度較外面高兩至三度,有時我在清晨五時後才能入睡。」籠屋出現曱甴(編按:蟑螂之粵語)、壁虎及老鼠是平常事,他說:「我擔心有曱甴或壁虎晚上爬入我耳內。

CNN刊載照片後,很多讀者將美國現時經濟困境,與籠屋居民慘況相提並論,有讀者指這令人十分悲傷,看來令人難受,「這是我們的未來,隨人口增加,加上我們猖獗地誤用資源及金融。」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100 x 100 香港蝸居

除了英國攝影師凱西(Brian Cassey)的香港籠屋系列,出生於德國的攝影師 Michael Wolf 亦有拍攝了一輯名為「100 x 100」的攝影作品,展示了香港 100 個住在 100 呎房子的家庭。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香港人口密集,而且土地價格高昂,不少人確實就是住在非常狹小的地方,甚至終老。或者有些人會說︰「哎,這些地方是人住的嗎?」但事實上,是的,生活逼人,但他們依然活下來,甚至可以活得很好,也很有尊嚴。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又或者有人會說,香港人怎麼能如此屈服於這種環境,但在這是生活,他們也盡力改善自己的環境,比方說,物盡其用之餘亦執拾得很整齊,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生活。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當然,可以的話,誰都希望能住得更寬敞、更舒適,但即使今天只是 100 呎的地方,我們也可以活下去。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下圖這個就……太多東西了吧?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也有些是簡樸得非常誇張,一張檯,一張椅,一張床,似乎就足夠生活。在不多的空間上貼滿了揮春,又或是堅持放一張沙發,這些不都是對生活質素的追求嗎?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老實說,香港作為世界最富裕的城市,卻有一班長期活在貧窮線底下的人們。到底令香港一眾社會問題愈來愈嚴重的原因是什麼呢?而這樣寫實的攝影又是否真的能改變世界?在一批又一批將這座城市醜陋的一面的相片曝光的同時,社會和世界又有否改變?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香港處境就是未來的台灣,但是屬於這國家的土地大小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很多因為這些現實而陸續會展現出的人文及社會問題將不斷現形,政府是否能用政策去防止一些悲劇的發生?又是否有錢的人能夠意識到這樣的不平等而奉獻出更多社會資源?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省思及探討的議題。

攝影師住在中國超過十年了,從他不同的作品中,可以見到他對香港的深厚感情與興趣,大家可以去看看。

文/言人 編輯部・說故事的人

參考資料/每日郵報報道,PhotoBlog,Michael Wolf 100X100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言人文化(原標題:城市文化/香港人 100 x 100 蝸居與籠屋)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