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就是害羞、不擅與人相處?他們其實有這些優勢...

2017-12-06 16:52

? 人氣

近年來,「邊緣人」一詞在現實與網路蔚為風潮,以負面的形式描述社交活動較少、無法融入大團體的人們。這些人比起穿梭於熱鬧人群,更偏好獨處的時光,卻因此帶來誤解。在推崇外向者的社會脈絡下,內向者背負著偏見,企圖改變自己以符合主流期待,作為代價,否定自身特質,然隨多元價值逐漸被重視,內向者的去污名化也被搬上舞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獨自沈思 內向者內斂的光芒

當今社會重視競爭、速度與行動力,外向者健談、擅長與人交流的特質大受歡迎,相反的,內向者喜好獨自作業、沈默的性格容易淪為異質的存在,甚至有部分人堅信,內向乃人格缺陷,須透過糾正以適應社會,此舉為內向者帶來偌大的壓力,他們於本心和主流價值中掙扎,最後多半剩下兩種選擇:其一為屈服,並承受勉強自我的痛苦,其二為繼續頂著污名標籤生存於世上。

重視討論與交流的社會風氣不斷提倡人們應勇於提出見解,並視團體討論為處理事務的最佳辦法,不可否認,經由討論,人們更能汲取多方意見,去蕪存菁、立下最佳決定,然作為討論的前置步驟——獨立、充分的思考往往受到忽略。若說討論為外向性格的天下,那麼獨自沈思便是內向性格的特長,依此可見,社會僅重視外向特質不免有些弔詭與不足。

作家蘇珊.坎恩於TED的演說《內向者的力量》中強調,外向者需要更多刺激及激盪,內向者則對自我感受敏銳,透過深思與內省消化一切,並進行生產,於獨處時更能發揮長才——創造不僅需多方碰撞,給自己安靜的獨處時間亦是不可或缺的。

內向者不等於害羞 外向者不等於適合領導

世人對內向者與外向者的認知,往往偏向片面、單一化,如內向者即害羞、不擅社交,而外向者為能言善道,長袖善舞。然對雙方而言,此草率的見解便是誤會的起源。亞當.格蘭特教授於〈關於內向者與外向者的五個迷思〉一文中提到五種常見的錯誤認知,指正大眾平時針對內、外向者的思考謬誤。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害羞與內、外向是兩者獨立、無一定相關的特質。害羞乃情緒上的壓力,表示某人較難承受外界目光,而內、外向則代表人在外界刺激下的反應,外向者喜好更多刺激,其中包括聲光、速度、人群等,而內向者則偏好安靜、獨自一人。由此可推論,內向者不一定害羞,而外向者也可能害羞。

內向者並非不社交,而是傾向小群體式,他們享受和親密的人獨處的時光,並且從中得到安定的力量,另一方面,因其對外在感知較敏銳,故經歷強烈或長時間的社交活動後,內向者需耗費較長時間冷卻與恢復。話雖如此,事實上不論內、外向者,相比其他狀態,於社交時皆能表現更多精力,尤以能暢所欲言時更甚。

沈默的表現使內向者易被誤解成畏懼且不擅演說,雖然內向者的確比外向者更容易產生焦慮,但決定一個人焦慮的成因,多半建立在他是否本為易焦慮體質,而非是否為內向特性。此外,演說是可透過練習與經驗精進的,意即,其不可由單一人格特質劃定難易。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提出:「演說並非外向的表現,而是一種表演,許多表演者都是極為內向的。」

相較於內向者,外向者更常獲選為領導者,乃因其善於表達與較強烈的主見,然而內向者亦有身為領導著的優勢:內向者擅長傾聽與接納意見,反之,外向者則具鼓舞、影響他人的優勢。兩者皆具優點和缺點,孰勝孰敗亦不可斷言,確定的是,在不同的場域,內、外向者分別有可取之處,若適時發揮其所長,便可迎接雙贏之勢。

談論起經營人脈,普遍印象應是外向者優於內向者,事實上並非完全如此。人脈的質量除了其廣度,更注重其深度,內向者溫和的氣質,使人相處較無壓力;外向者正面能量更勝,卻不一定能分享給他人,有時甚至產生反效果,因此不能斷言外向者掌握人脈的一切優勢。此外,「是否喜愛經營人脈」與內、外向性格無絕對關連,有熱愛經營人脈的內向者,也有不喜與陌生人交談的外向者。

性格光譜 沒有絕對的內外向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曾表示:「世界上既沒有完全內向的人,亦沒有絕對外向的人。」內向與外向猶如座落光譜兩端,而落點可以是一段區間,且能因環境、際遇而變動,意即,一個人的內向或外向程度是可以伸縮的,當然,其變動幅度並不會過大。

李開復於《經理人》雜誌專欄中提到,自己在MBTI職業性格測試結果中,內向/外向數值起初為四,而擔任十餘年的經理後,數值上升至六,往外向一端靠近了些許,證明人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調整自己的內、外向性格。

MBTI量表示意圖。(簡梵軒/製圖,資料來源:MBTI & Careers)
MBTI量表示意圖。(簡梵軒/製圖,資料來源:MBTI & Careers

此外,蘇珊.坎恩說明道,位於光譜中間區段的人們稱為「中間性格」,兼具內、外向特質,亦為最幸運一群,然多數人會認為自己偏向內向或外向其中一方。她亦表示,經研究顯示,社會上最具創造與生產力的一群人,既擅長溝通、討論,亦具有內向者的特質,他們為自己保留一段思考的時間,隔絕外界干擾,專注於內在探索,以尋求靈感的迸發。但以上並非代表人們不需要合作,除了調整自我的性格與柔軟度,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要件,故在兩者間取得和諧是相當重要的。

社會發展多元,其中一個要素便是多元性格的人群,唯有各式風格迥異的言論和行為,世界才能構築最豐富的面貌。內、外向者亦是維持社會平衡的重要關鍵,彼此發揮所長,互補且互利,兩者並無孰優孰劣。每一個體僅有努力找尋自身定位,進而挖掘、展現自己的天賦,為他人帶來助益,才是最有效建立自信、證明自我的途徑。

文/簡梵軒

本文經喀報授權轉載,原標題:安靜的鋒芒 為內向者除去污名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g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