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資過人的經濟學家:梯若爾

2014-10-13 21:50

? 人氣

研究串謀問題的另一個理論上的困難,來自於代理人串謀時所達成的支契約的可執行性。在法律上,一般地,這種支契約是非法的,因而很難將其納入到契約理論的框架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梯若爾則在非合作賽局理的框架下,運用他所擅長的聲譽模型和重複賽局理模型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他指出,串謀往往發生在具有長期合作關係的組織中,這種長期關係使得代理人在串謀時更重視合作的聲譽以及未來的收益,因而保證了串謀契約是自持的。

梯若爾這篇論文建立了串謀理論的基本框架,在這個框架基礎上,圖盧茲學派,尤其是拉豐和馬赫蒂摩(Laffont and Martimort)所作的突出貢獻使其成為完整的理論體系。

著綜述終理論之爭

1999年,梯若爾在《計量經濟》發表了〈不完全契約理論:我們究竟該站在什麼立場上〉(Incomplete Contracts: Where Do We Stand?)。這篇論文被認為是對當時轟動整個學術界的不完全契約理論之爭的「終結者之聲」,同時也是關於該理論最經典的綜述。

契約是一組承諾的集合,這些承諾是簽約方在簽約時作出的,並且預期在未來(契約到期日)能夠被兌現。完全契約是指,這些承諾的集合完全包括了雙方在未來預期的事件發生時所有的權利和義務。但在現實中,絕大部分契約都是不完全的,這是因為簽約方在事前對未來所作的預期僅僅是基於雙方的主觀評估,未來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在本質上是不可預期的。不完全契約面臨的核心問題是,由於簽約方的機會主義行為造成的資源配置的帕累托無效。

不完全契約理論之爭由來已久,1985年,威廉森(Oliver Williamson,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其經典名著《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中指出,由於契約的不完備性所帶來的交易成本,是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格羅斯曼和哈特(S. Grossmanand O. Hart 1986)在其經典論文中指出,產權,尤其是剩餘索取權的合理配置,可以消除不完全契約所帶來的交易成本,並且這也是用企業內部交易代替市場交易的根本原因。但隨著人們對不完全契約本質的深入揭示以及機制設計理論的迅速發展,許多學者研究得出,通過設計一些激勵相容的機制,可以消除不完全契約的交易成本,從而可以在契約理論的框架內解決這一經典難題。

1999年,著名的《經濟研究評論》雜誌在其66卷第一期以專輯形式掀起了不完全契約理論之爭的高潮。以哈特和摩爾(Hart & Moore 1999)為代表的產權理論學派認為,當不確定性下的自然狀態足夠複雜時,從本質上不存在一個可行的機制來實現帕累托有效的資源配置,因而只有通過合理地配置產權等制度安排來恢復資源配置的效率。這就是Hart-Moore-Segal(1999)所證明的「不可能定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